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说说“老驴友”的“闹心事”(图)

[日期:2011-05-05] 来源:天津网  作者: [字体: ]

  从默默无闻的驴友,到现在开辟国内救援热线的专业民间救援队。人们看到的,总是这支队伍风光的一面,可他们遭遇的辛酸和尴尬,却是常人不知。

  张勇至今还记得,他们第一次接到搜救任务的“兴奋”。

  那也是一个发生在云蒙山的求助电话。几名刚上大一的学生,自发组织到景区游玩,却因为下雨迷失了方向,他们在求助电话中,虽然不能准确提供坐标,却提供了可以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张勇等人毫不费力地就找到了几名被困者。

  当时他还记得,几名大学生并非满脸兴奋,反而直接问道:“你们怎么没有乘直升机过来?”张勇说不出自己当时的表情了。一方面,他觉得几个“孩子”显然是看好莱坞大片太多了,深受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让他们想到,他们的救援装备其实真的不多。

  直到这一天,救援装备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队伍建立4年来,一直要面对的问题。如今,单是北京的蓝天救援队队员数量就已达到数百人,可是所有的车辆、登山鞋、急救装备、药品、通讯工具,都是大家的个人财产。比如这次云蒙山救援行动,二三十名队员就自己驾驶吉普车、自己携带救援装备前往现场。一次救援行动,大家的开销少则几十元、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些都是所有热心队友们自掏腰包。

  其实,张勇等几位核心成员不是没有想过引入资金的方式经营救援队,也的确有人表示愿意出资赞助。可是接触的商家,都存有商业目的,比如要求队员们身着印有商家logo的救援队服等。张勇觉得,既然是民间救援队,他们没有必要成为商家宣传的工具,且不能为商业行为所左右,于是他们谢绝了商业目的的资助方式。仅仅是接受某些基金会、红十字会或一些公益组织的对于器材、装备、资金的捐助。

  对于这个难题,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张勇本人。2007年建队初期,他还从事着法律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可2009年随着队伍规模的扩大,人员增多,社会活动增多,他为了避免队伍散乱,毅然决定辞职,专心从事这项公益工作。对于自己现在所处的尴尬境地,张勇十分坦然,他说,妻子和老人很支持他的公益事业,且他们远在邢台的老家,这样他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己认为“有必要做的事”。

  没有场地组织活动,大家就干脆在室外进行训练、演习、交流经验;没有资金,大家一切行动就尽量AA制。这样的队伍能够生存4年,这样的队伍依然可以保持全天候出动救援,依然可以保持一定规模的扩大,这说明社会上有很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好心人,张勇和几位核心成员都觉得十分欣慰。

  没有社会保险 最怕救援遇险

  缺乏资金支持,一些驴友尚可以用热情和自己的经济实力承担。然而最让救援队头疼的,还是他们的“安全问题”。

  加入救援队的,大都是有一定户外运动经验的驴友,或是医疗、消防、法律、通讯、电力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从专业救援技能角度,大家都各有其能。就算是水平参差不齐,张勇等人也通过后期强化训练等方式,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能力、野外生存能力、搜救能力等。而这里所说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指队员们外出训练、救援时遇到的危险,更包括他们在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中遇到的意外,这是大家最担心,也是遇到最尴尬的事。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保险事业起步较晚,险种并不丰富。这些志愿者经常到深山老林等危险场所救人,难免会被划伤、摔伤,甚至遭遇生命危险,而他们建队至今,队员们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保险。“不是大家不肯花钱,而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险种。”张勇说,他们建队初期就开始咨询国内保险公司,可是问了一圈才得知,所有公司都不能够提供这种保险业务。一旦受伤或者遇难,志愿者或家属只能自行承担后果,这是大家最不愿意面对的。

  志愿者们调查过发达国家的民间救援队伍运营模式发现,国外一些队伍的运营,都有慈善基金会无偿的资金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会根据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运营场所等便利条件,一旦队员们在志愿服务中受伤、遇难,保险公司就会支付高额的保险金,其所在单位会给予一定便利,而社会好心人也会无偿自发捐款。甚至个别地区的志愿者在税收等方面,也享受一些“优惠”。总的来说,慈善事业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种民间性质的团队生存制度就越完善。

  但在国内,这一切都是“零”,一切都需要大家自己解决。没有社会保险,志愿者们只能够通过强化救援训练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减少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几率;没有关于救援的意外险种,大家就自费购买车辆保险等与救援工作关联的险种,尽量降低搜救过程中发生意外带来的经济损失。

  张勇说,现在队员们的保险种类,已经是市面上“能够买的最全的”,只有这样队员独立到深山老林救人遇险发生意外,才没有索赔的忧虑。

  没有“话语权” 担心不被重视

  众所周知,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成立联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必要,并已经付诸实施,如公安、电力、消防、交通、燃气等部门,都加入了进来。这支救援队用来应付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道桥事故等意外险情。

  这样看来,民间救援队就没有成立和存在的必要了吗?其实不是。张勇觉得,早在专业救援队抵达事故地点之前,遇险者有必要先采取自救措施,保护自己,或是最早帮助其他遇险者。于是,他们在联盟论坛上经常发布关于自然灾害、户外运动、野外郊游等方面的自救常识、生存常识。

  不可否认,职能部门拥有精兵强将,可他们专于各自的领域,通常在险情发生后,他们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参与救援。这支队伍,多强于城市救援、或是类似地震这种灾难性救援,但是,如发生在几天前的老人在野外失踪的事件,专业救援队不一定擅长。比如当天当地村民、民警、景区工作人员都出动帮忙搜救,可大家没有登山鞋、缺少必要的通讯器材,缺少搜救、分析经验,只能采取多派人、扩大搜救范围等原始的方式搜救,因此3天的搜救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相反,他们去了不足24小时,就有了结果。

  “草根队”有存在的必要!可是,“草根队”没有社会“话语权”,他们很多想做的公益事业,根本不可能实现。比如有关部门打算在景区设置标杆、标志,他们非常想参与这件事,想将利于救援、利于定位的信息设置在标杆上。可他们找遍了职能部门,也没能参与这件事,原因是他们不隶属于任何组织或单位,只是单纯的民间组织。

  不过让张勇现在已经开心的是,他们的队伍,已经挂靠到北京红十字会下,并且,他们已经开始和有关政府组织,参与一些联合救援演习。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