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的东海中,“东亚地中海”号竹筏扬帆远征,5名中韩漂流勇士脚踏竹筏、劈波斩浪——3月10日,在舟山解放“60年经典瞬间”大型图片海选现场,市民代表胡牧缓缓展开一大幅照片。
“1997年,这艘竹筏从朱家尖岛南沙浴场起漂,到达韩国仁川,成功完成了中韩两国竹筏跨海漂流。”胡牧自豪地说,当年,自己曾亲手参与制作竹筏,成为中韩友好往来的见证人。
舟山群岛相传是古代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传播通道的起点,为了探索舟山和韩国文化历史渊源,1996年至1997年,中韩曾组织了两次竹筏漂流探险活动。但第一次中韩海漂活动受台风影响,探险活动宣告失败。
1997年,韩国探险队决定继续从原起漂点朱家尖完成竹筏跨海漂流探险计划。“前一次的跨国漂流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舟山人民给予韩国探险队员的各种帮助却令他们铭记于心。因此,举行第二次漂流探险时,韩国队员特意把舟山作为活动大本营,还指名要当地负责制造‘东亚地中海’号竹筏。”胡牧回忆,竹筏是他和五六名工友一起制造的,大概花了半个月时间。为增强竹筏的抗风力,这次漂流的竹筏用了80多株毛竹筒,筏身加长到10米,船头加宽到5米,微微翘起,船尾加宽到6米,竹筏的重量450千克。“每一道工序我们都不敢懈怠,是严格按照韩方提供的图纸制造的。”胡牧说,在他眼中,这已经不是一艘普通的筏子,而是中韩民间交流之舟。
1997年6月15日上午,中韩5名探险勇士在鲜花的簇拥下,从朱家尖岛的南沙浴场再度起漂。“咔嚓——”活动现场,摄影记者轻按相机快门,将这珍贵瞬间永久定格在方寸之中。
如今,再看这张老照片。胡牧仍倍感骄傲:“你知道吗,我们扎的竹筏还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呢! ”漂流途中,探险队遭遇台风袭击,竹筏只能在波谷浪尖中时进时退,勉强前进。但最终五名勇士驾着“东亚地中海”号,于7月8日下午顺利漂抵目的地——韩国仁川港。
事后,有报道称此次漂流成功,为确认东亚地中海圈的古代海上交通及航线,重新认识历史上中国东南部与朝鲜半岛相互交流的事实等一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