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偶入自然村
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孙东在旅行线路上常会独辟蹊径。2002年的三峡穿行,走的就是“非正常”路线。一次在巴东神农溪支流的一个地方,在对面悬崖后面树木掩映中看到了一个檐角,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对岸的铁索桥。这一趟没让孙东失望,那里掩藏着一个犹如“世外桃源”的自然村,村子显得古朴而封闭,当地人的生活来源还主要靠自给自足解决。听说来了他这位“稀客”,村民们拿出了自家的腊肉联合款待。临走时,孙东想留下50块钱作为报偿,没想到他们一脸惊讶地拒绝了。
“攀比的心态玩户外只能出事”
在孙东的观念里,户外和旅行没有严格的区分,不过是住帐篷与住房子的区别,重要的是“享受旅行的过程和沿途的乐趣”。这两年他常听说有人在玩户外时出事故,原因不外乎要“征服自然”或者“挑战自然”。他觉得这种动机有些可笑,大自然给予人类旅行的机会,本应好好珍惜。现在许多户外参与者只惦记最后的结果,谁谁两天走的线他用一天走下来了,谁谁搞了个十多号人的活动他们组织了几十号人,帐篷占了半面山坡……“这样,玩户外的人一旦心态出了问题,就顾不上享受过程的美好,攀比之下只能出事。”
见识过大自然的美好和“发怒”
孙东曾在2000年徒步穿越神农架无人区,当他和几个伙伴踏进冷杉原始森林的那一刻起,他说就已经感受到了人只是那里的“客人”,真正的主人是那些充满生机的动物和植物种群。“特别是当早晨你拉开帐篷门帘的时候,看着松鼠站在不远处以一种诧异的眼神打量你的时候,才能感受宿营带来的惊喜。”后来的一天晚上,他和朋友发现了远处黑暗林子里发着绿光的眼睛,当晚吓得气都不敢大出。第二天才发现,原来那是当地一种叫“金猫”的作为。给他们旅行带来乐趣的,还有拇指大小的太阳鸟。
孙东也见识过大自然发怒的情形。2001年重庆武隆发生严重泥石流的那一幕,正好被在附近山上宿营的他看到了,几层高的楼房顷刻间被卷走。“只有亲身感受过大自然的美好,亲眼见识过环境被破坏的恶果,才能真正懂得环保的意义所在”,孙东这样解释他的环保动机。孙东说他对那些群体性的户外活动很厌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 行者档案
孙东 36岁,北京人,人称“紫竹侠隐”,自由撰稿人,曾在《南都周刊》、《旅游时代》开辟户外旅行专栏。自高中起,就常带着帐篷踏进山林,痴迷户外生活。十余年间,从京郊荒山到神农架的林区,从北疆沙漠到三峡栈道,乃至江南的民居,塞外的古城都成为他游走栖息之地。同时,孙东根据自己的户外经历写就的生存经验类文字,因为文风生动,指导性强,备受热爱户外项目的网友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