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群体性户外破坏环境难恢复

[日期:2010-02-08]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 [字体: ]
作为一个热爱行走的人,孙东自我调侃道:“在别人不会去的山林里钻,拎着相机到处扫,穿一套鬼晓得哪国的军服冒充联合国部队,总之是个不太正常的人。”即使生活在城市,孙东也经常是一身户外装束。此外,佩戴有指南针、户外哨、小手电等特殊物品的钥匙链也与他不离不弃。他说他的出行基本不事先谋划,一旦有兴致就随时出门。

  不走寻常路偶入自然村

  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孙东在旅行线路上常会独辟蹊径。2002年的三峡穿行,走的就是“非正常”路线。一次在巴东神农溪支流的一个地方,在对面悬崖后面树木掩映中看到了一个檐角,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对岸的铁索桥。这一趟没让孙东失望,那里掩藏着一个犹如“世外桃源”的自然村,村子显得古朴而封闭,当地人的生活来源还主要靠自给自足解决。听说来了他这位“稀客”,村民们拿出了自家的腊肉联合款待。临走时,孙东想留下50块钱作为报偿,没想到他们一脸惊讶地拒绝了。

  “攀比的心态玩户外只能出事”

  在孙东的观念里,户外和旅行没有严格的区分,不过是住帐篷与住房子的区别,重要的是“享受旅行的过程和沿途的乐趣”。这两年他常听说有人在玩户外时出事故,原因不外乎要“征服自然”或者“挑战自然”。他觉得这种动机有些可笑,大自然给予人类旅行的机会,本应好好珍惜。现在许多户外参与者只惦记最后的结果,谁谁两天走的线他用一天走下来了,谁谁搞了个十多号人的活动他们组织了几十号人,帐篷占了半面山坡……“这样,玩户外的人一旦心态出了问题,就顾不上享受过程的美好,攀比之下只能出事。”

  见识过大自然的美好和“发怒”

  孙东曾在2000年徒步穿越神农架无人区,当他和几个伙伴踏进冷杉原始森林的那一刻起,他说就已经感受到了人只是那里的“客人”,真正的主人是那些充满生机的动物和植物种群。“特别是当早晨你拉开帐篷门帘的时候,看着松鼠站在不远处以一种诧异的眼神打量你的时候,才能感受宿营带来的惊喜。”后来的一天晚上,他和朋友发现了远处黑暗林子里发着绿光的眼睛,当晚吓得气都不敢大出。第二天才发现,原来那是当地一种叫“金猫”的作为。给他们旅行带来乐趣的,还有拇指大小的太阳鸟。

  孙东也见识过大自然发怒的情形。2001年重庆武隆发生严重泥石流的那一幕,正好被在附近山上宿营的他看到了,几层高的楼房顷刻间被卷走。“只有亲身感受过大自然的美好,亲眼见识过环境被破坏的恶果,才能真正懂得环保的意义所在”,孙东这样解释他的环保动机。孙东说他对那些群体性的户外活动很厌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 行者档案

  孙东 36岁,北京人,人称“紫竹侠隐”,自由撰稿人,曾在《南都周刊》、《旅游时代》开辟户外旅行专栏。自高中起,就常带着帐篷踏进山林,痴迷户外生活。十余年间,从京郊荒山到神农架的林区,从北疆沙漠到三峡栈道,乃至江南的民居,塞外的古城都成为他游走栖息之地。同时,孙东根据自己的户外经历写就的生存经验类文字,因为文风生动,指导性强,备受热爱户外项目的网友追捧。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