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的武汉已分外炎热,晚上找一个好的地方消夜是武汉人和外来客的一大爱好。
进入吉庆街,就多少明白了它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人了。两米多宽的街道上摆满简易的圆桌和凳子,光着膀子的人们坐在那吃着麻辣田螺,喝着扎啤和白酒聊天,到处摆满直径足有一米的大电扇。窄窄的路上挤满了人
,擦皮鞋的,卖白玉兰花的、背着烟匣子卖烟的、给人画画的……各色人等在此穿梭,的确有 几番老汉口的风情。其实,这里的吃食味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倒是街上的“娱乐圈”很吸引人。
“四大天王”雄霸歌坛
在吉庆街,如果要问谁最有名,回答一定是“四大天王”!这些土产“天王”各自的名号特别有趣,分别叫做“老通城”、“麻雀”、“黄瓜”、“潇洒”,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诙谐、搞笑,市井味蛮浓。
“老通城”,刚来吉庆街就博得“老通城广播电台”的称号。他是流行什么时政就唱什么。“三讲”一上报纸,他就自编了《三讲》歌,现在最拿手的就是《三个代表》,唱得有精神、有内容。
“麻雀”,一个憨厚的老头,9年前从安徽到湖北来讨生活,不想竟然发现了吉庆街这块宝地,他给自己的节目取名为“实话实说”,时政、家庭、婚姻……他信手拈来,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瓜”,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他总拿着一根黄瓜,说起笑话来包你笑破肚皮。
“潇洒”,外表看起来一副文人模样,手拿一束鲜花,又唱又跳,别有一番风情。
在吉庆街,还有专门清唱流行歌曲,特别受女孩子欢迎的“商品粮”、以唱“孟姜女哭长城”出名的小姑娘“不哭不收钱”、笛子琵琶扬琴三人组、萨克斯乐队、摇滚组合、京剧班子……用食客的话讲:吉庆街的乐坛,摇滚、通俗、民歌、戏曲……应有尽有。
地位不同“出场费”有别
夏夜上吉庆街,点小姑娘唱通俗歌曲或者民歌,10块钱可听3首,不过音色就不能高要求了;稍微专业一点的,开价是10元一首,可以还价到5元;这里比较贵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因为感情付出较多,想听就得出20元;还有一些专业的戏曲、经典名曲,也都在10元左右。
如果你要请“四大天王”,可就是实打实的每首歌(每个笑话)10元。有的食客说,表演倒是好,就是曲子太短。没办法,别人名气在外,而且节目是独创的。到了晚上10点以后,客人多起来了,“角儿”们还得忙着跑场子呢!
一位“圈内人”透露,虽然大家都在讨生活,其实收入差别很大。像“四大天王”这些名角,一个月有两三千的收入;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再加上运气不好,就只能糊个生活。
虽说“四大天王”名气响,可也有一些专业班子对他们不屑一顾。一位坚持将身价维持在每首歌10元的“歌手”说:“就是生意不好,也不能低了身价,我可是从专业剧团出来的!”
昼伏夜出讨生活
如今吉庆街的拉吹弹唱,已经成了武汉夜色的一道风景线,艺人们都成了“夜猫子”一族,他们一般从晚上6点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晚上出入吉庆街的“娱乐圈”人士已经有两三百人,他们都得挂牌上岗,每月向管理部门上交200元的费用。本来以安徽的“跑江湖”居多,现在渐渐地有本地的一些专业剧团的人士加入,不管原来背景如何,现在都得靠嗓子和反应能力吃饭。
长期的夜生活对他们的嗓子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半年前“老通城”开始和一位女歌手搭档。这位擅唱民歌的女士一进街就受到了顾客的欢迎,一副嘹亮清丽的嗓子让人如沐春风,可现在她再唱起那首《走进新时代》就有些吃力了,她说,“特别是到了晚上10点,嗓子就有点受不住了。”
记者离开时,刚好隔壁桌上点了那首吉庆街最贵的“孟姜女哭长城”,一女孩开始幽幽怨怨地唱起来,腔调还真“正”,唱到伤心处,悲悲切切令人心酸。
夜夜笙歌的吉庆街 专业班子走进市井
穿着黑色T恤,头发有些谢顶的“老通城”,手里拿着一把旧吉他,带着两个徒弟,一见到记者,他脸上马上露出职业的笑容,浓眉扬起,眼睛圆睁,嘴角紧绷,很有生气。在采访过程中,不管是表演弹唱,还是主动做姿与记者合影,“老通城”始终保持着丰富的专业表情,他自己说,很多人都很喜欢他的这种表情,特别是女顾客。
对记者的采访,“老通城”显得很老练大方。我们还没开口,他便主动地说:“你们先问吧,我前几天刚接受过某报的采访,过两天,还被邀去湖南卫视做节目。”
他自报“星路历程”:1993年经熟人推荐来到了吉庆街,之前在剧团是专业演员,12岁就开始表演,因为颈椎病影响了形象,不得不放弃了舞台生涯。他说,作为一个艺人,在吉庆街他给别人带来好多欢乐、也写了很多歌,也是另外一种艺术人生。刚开始“卖唱”很不好意思,慢慢适应后,越来越多的人点他的台,还给他起了个武汉名牌绰号:“老通城”。
乡土派———“麻雀”
“‘麻雀’确实长得像只麻雀”,带我们去的路上,保安这么形容了一句。见到“麻雀”时,记者还是着实吃了一惊,他跟我们先前看到的“老通城”和“潇洒”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全身黑瘦黑瘦的,突出的颧骨,尖尖的下巴,身上穿着一件破旧得不能再破旧的白色汗衫,手里拿着二胡,一笑时,露出米黄的牙齿,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老汉。
“麻雀”听说记者因为他是“四大天王”要采访他,憨憨地笑了笑:“都是别人乱叫的,搞什么‘四大天王’,丑死人了的,一个乡巴佬。”
“麻雀”的嗓子嘶哑得很厉害,他说硬是唱哑的,“想当年,我一开嗓子,整个吉庆街都能听得到。”这是他惟一自夸的一句话。
另类派———“潇洒”
约摸有一米八几的个头,“潇洒”看起来确实“一表人才”,吉庆街的艺人们穿着或怪异或时髦,潇洒却是永远笔挺的衬衣、西裤,如果不是耳朵上那对黄灿灿的耳环,你倒真的想不出他是娱乐圈的人,还以为是哪个公司的职员呢。
据说潇洒最大的特点是会“媚人”,讲笑话的时候,拿着一只手帕只往客人身上点,要是忸怩作态起来,更是让人受不了。有的顾客不喜欢,觉得他“蛮闹人”,有的人却正因此而点他的台。
进入吉庆街,就多少明白了它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人了。两米多宽的街道上摆满简易的圆桌和凳子,光着膀子的人们坐在那吃着麻辣田螺,喝着扎啤和白酒聊天,到处摆满直径足有一米的大电扇。窄窄的路上挤满了人
,擦皮鞋的,卖白玉兰花的、背着烟匣子卖烟的、给人画画的……各色人等在此穿梭,的确有 几番老汉口的风情。其实,这里的吃食味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倒是街上的“娱乐圈”很吸引人。
“四大天王”雄霸歌坛
在吉庆街,如果要问谁最有名,回答一定是“四大天王”!这些土产“天王”各自的名号特别有趣,分别叫做“老通城”、“麻雀”、“黄瓜”、“潇洒”,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诙谐、搞笑,市井味蛮浓。
“老通城”,刚来吉庆街就博得“老通城广播电台”的称号。他是流行什么时政就唱什么。“三讲”一上报纸,他就自编了《三讲》歌,现在最拿手的就是《三个代表》,唱得有精神、有内容。
“麻雀”,一个憨厚的老头,9年前从安徽到湖北来讨生活,不想竟然发现了吉庆街这块宝地,他给自己的节目取名为“实话实说”,时政、家庭、婚姻……他信手拈来,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瓜”,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他总拿着一根黄瓜,说起笑话来包你笑破肚皮。
“潇洒”,外表看起来一副文人模样,手拿一束鲜花,又唱又跳,别有一番风情。
在吉庆街,还有专门清唱流行歌曲,特别受女孩子欢迎的“商品粮”、以唱“孟姜女哭长城”出名的小姑娘“不哭不收钱”、笛子琵琶扬琴三人组、萨克斯乐队、摇滚组合、京剧班子……用食客的话讲:吉庆街的乐坛,摇滚、通俗、民歌、戏曲……应有尽有。
地位不同“出场费”有别
夏夜上吉庆街,点小姑娘唱通俗歌曲或者民歌,10块钱可听3首,不过音色就不能高要求了;稍微专业一点的,开价是10元一首,可以还价到5元;这里比较贵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因为感情付出较多,想听就得出20元;还有一些专业的戏曲、经典名曲,也都在10元左右。
如果你要请“四大天王”,可就是实打实的每首歌(每个笑话)10元。有的食客说,表演倒是好,就是曲子太短。没办法,别人名气在外,而且节目是独创的。到了晚上10点以后,客人多起来了,“角儿”们还得忙着跑场子呢!
一位“圈内人”透露,虽然大家都在讨生活,其实收入差别很大。像“四大天王”这些名角,一个月有两三千的收入;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再加上运气不好,就只能糊个生活。
虽说“四大天王”名气响,可也有一些专业班子对他们不屑一顾。一位坚持将身价维持在每首歌10元的“歌手”说:“就是生意不好,也不能低了身价,我可是从专业剧团出来的!”
昼伏夜出讨生活
如今吉庆街的拉吹弹唱,已经成了武汉夜色的一道风景线,艺人们都成了“夜猫子”一族,他们一般从晚上6点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晚上出入吉庆街的“娱乐圈”人士已经有两三百人,他们都得挂牌上岗,每月向管理部门上交200元的费用。本来以安徽的“跑江湖”居多,现在渐渐地有本地的一些专业剧团的人士加入,不管原来背景如何,现在都得靠嗓子和反应能力吃饭。
长期的夜生活对他们的嗓子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半年前“老通城”开始和一位女歌手搭档。这位擅唱民歌的女士一进街就受到了顾客的欢迎,一副嘹亮清丽的嗓子让人如沐春风,可现在她再唱起那首《走进新时代》就有些吃力了,她说,“特别是到了晚上10点,嗓子就有点受不住了。”
记者离开时,刚好隔壁桌上点了那首吉庆街最贵的“孟姜女哭长城”,一女孩开始幽幽怨怨地唱起来,腔调还真“正”,唱到伤心处,悲悲切切令人心酸。
夜夜笙歌的吉庆街 专业班子走进市井
穿着黑色T恤,头发有些谢顶的“老通城”,手里拿着一把旧吉他,带着两个徒弟,一见到记者,他脸上马上露出职业的笑容,浓眉扬起,眼睛圆睁,嘴角紧绷,很有生气。在采访过程中,不管是表演弹唱,还是主动做姿与记者合影,“老通城”始终保持着丰富的专业表情,他自己说,很多人都很喜欢他的这种表情,特别是女顾客。
对记者的采访,“老通城”显得很老练大方。我们还没开口,他便主动地说:“你们先问吧,我前几天刚接受过某报的采访,过两天,还被邀去湖南卫视做节目。”
他自报“星路历程”:1993年经熟人推荐来到了吉庆街,之前在剧团是专业演员,12岁就开始表演,因为颈椎病影响了形象,不得不放弃了舞台生涯。他说,作为一个艺人,在吉庆街他给别人带来好多欢乐、也写了很多歌,也是另外一种艺术人生。刚开始“卖唱”很不好意思,慢慢适应后,越来越多的人点他的台,还给他起了个武汉名牌绰号:“老通城”。
乡土派———“麻雀”
“‘麻雀’确实长得像只麻雀”,带我们去的路上,保安这么形容了一句。见到“麻雀”时,记者还是着实吃了一惊,他跟我们先前看到的“老通城”和“潇洒”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全身黑瘦黑瘦的,突出的颧骨,尖尖的下巴,身上穿着一件破旧得不能再破旧的白色汗衫,手里拿着二胡,一笑时,露出米黄的牙齿,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老汉。
“麻雀”听说记者因为他是“四大天王”要采访他,憨憨地笑了笑:“都是别人乱叫的,搞什么‘四大天王’,丑死人了的,一个乡巴佬。”
“麻雀”的嗓子嘶哑得很厉害,他说硬是唱哑的,“想当年,我一开嗓子,整个吉庆街都能听得到。”这是他惟一自夸的一句话。
另类派———“潇洒”
约摸有一米八几的个头,“潇洒”看起来确实“一表人才”,吉庆街的艺人们穿着或怪异或时髦,潇洒却是永远笔挺的衬衣、西裤,如果不是耳朵上那对黄灿灿的耳环,你倒真的想不出他是娱乐圈的人,还以为是哪个公司的职员呢。
据说潇洒最大的特点是会“媚人”,讲笑话的时候,拿着一只手帕只往客人身上点,要是忸怩作态起来,更是让人受不了。有的顾客不喜欢,觉得他“蛮闹人”,有的人却正因此而点他的台。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