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刚刚开始接触轻量化就拿换个更小更轻的包包作为着手点,很多文章也是以背包的更换作为文章的开头,其实这简直就是背道而驰的做法。就像一辆公交车里面的人还没有到站下完,就被原封不动的倒进了一辆"小面"一样,运气好点儿是人肉罐头,点儿背的就落得个小面被撑爆的下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花岗岩、O记的轻量化小包被撑破,开线的原因!东西太多,装填不科学,背包调教失当……唉,真是心疼啊!
说了这么多包,放了这么多"厥词"大家该问了,那要是想背的轻一点儿应该先从哪里入手啊?答案是:帐篷。请注意,这里指的是TENT而不是TARP。因为如果"减负"得当帐篷的可减重比例对舒适度的损失非常的小,所以就想拿它来开刀,哈哈!
大伙都知道帐篷是由帐篷布和支撑杆构成的,其中帐篷杆为重量的大户,越是四季帐、高山帐,帐杆占整体重量的比例也越高。所以帐篷杆自然责无旁贷的成为了"减负"要开刀的对象。
1是最小的整数,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1根帐杆。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用登山杖作支撑呢?说实话,看过了大大小小的超轻TARP、手杖支撑的金字塔、简易营,还是觉得心里没底。毕竟局限性太大,对于使用者的自身野外技能、天气情况、当地自然环境变化以及应急预案都是需要太多太多学习和沉淀总结的了。
总之,太小众了。我总是认为帐篷是野外的家,要给使用者温暖和安全的心理感受,而不是一个只能挡雨不能遮风的棚。
1根帐杆的帐篷,称单杆帐。
优点:重量轻,抗风性能好(当然你得会顺着风向搭建)。
缺点:不能自立。
下面来看一个设计比较不错的案例:
marmot area 51
marmot多年前的一款帐篷,我至今珍藏着,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它够轻够大够稳牢!一根单杆很长,贯穿整个帐篷身。单层的设计,加上很好的通风系统,在所有它适用的环境下游刃有余,不会结露,至少我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8根地钉的设计让它像一只飞碟一样紧紧地贴在地上。这种设计,搭建起来非常的快捷方便,尤其适合在天气突变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Area顾名思义,这东西,小的了么!超大的内部空间,可以轻轻松松的睡下三个成年人,这一点连国外网站上人高马大的"洋人"也都有提到。作为一个单杆帐,还能睡下三个人,这样一来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重量这是一种"幸福"。
单开门设计,至少又减掉了一条拉链的重量。门厅不小,放装备、做饭得心应手。
一根9.35mm的DAC帐杆,强度、韧性都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