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地震遗址纪念不宜变成“黑色旅游”

[日期:2008-07-07]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 [字体: ]
 灾难从来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教材,而灾难遗址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则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才有可能成为人们接受的观赏性对象。
  “5·12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尽早开放地震遗址旅游可带动四川旅游业全面振兴。”《成都商报》日前报道,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提出一项尽快开放“黑色旅游”的建议,并在省政协网站公开发布。而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快开放“黑色旅游”是好事,并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如果将灾难遗址参观或纪念名之为“黑色”,这既是对当地受灾幸存民众的不恭,更是对那些死难者的不敬,我们以前听说过“黑色”幽默,现在发展成了黑色旅游,将经济利益看成高于人性道德的价值,似有不当。

 

  人类的历史就是接受灾难磨练、并通过在灾难中吸取教训,获得进步的历史,灾难从来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教材,而灾难遗址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则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才有可能成为人们接受的观赏性对象。在地震博物馆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在灾区安全还没有真正得到保障之时,受灾地最需要得到的,是休养生息,死者要得到安息,生者要得到安置,但这并不意味着灾区要与世隔绝,在三五年内,地震灾区要向中国或世界展示的,应该是它的“教材”价值。

  首先要组织各地的教育部门领导与建筑设计者、施工承包者、监理者到灾区考察,只有亲眼看到那些倒塌的校舍与校舍设计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它造成的影响,才能使他们日后真正做到对建筑负责,对人民负责;其次要组织那些在灾区无私奉献过的志愿者、记者们重访建设中的灾区,让他们看到灾区重建过程,使他们得到一些安慰,那些惨烈的场面已被时间翻了过去,灾区在社会各界甚至在世界各国的帮助下,人们正在有序地进入生产生活状态。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适当组织一些慈善性质的“旅游”,国内外还有大量希望到灾区献爱心的人们,他们可以通过电话预约,通过指定的旅行社到灾区做慈善旅行,他们来灾区不是为了看到灾难场景,而是为了给灾区妇女儿童、老人献爱心、做捐助。而这一活动应该有组织、有预约,参与者提前有承诺,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那些到灾区走马观花、沽名钓誉者应该一律拒之门外。

  在战争年代,我们最厌恶的是那些发国难财的商人,在和平时代,我们对那些发自然灾难财的人们,也不会怀有好感,四川有关方面应该切记,自然灾难遗留下来的遗址,不是用来发财的,而是供人们前往纪念甚至凭吊的,去到那里的人们,不应是去观赏灾难景观,而是去那儿看“另一个自己”,那里逝去的、那里受难的都与自己血脉相系,这样的自然灾难,降临在那片土地上,受难的人们,是代所有幸存者受难,而我们,因此都成为幸存者。

  我不希望看到“黑色”旅游这样的令人不安的字眼出现在灾区,更不希望看到穿红着绿、开车骑马的人们,去为振兴四川旅游而掷金抛银。自然灾难留给人类的遗址,有着一份独立的道德尊严,不得为一时私利受到伤害。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