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燕都” 燕岩攀岩人讲述勇敢者的谋生之路(图)

[日期:2008-05-07]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江门日报 [字体: ]

 

从燕岩中采集的还未经挑选的燕窝

民间艺人在怀集燕岩作攀岩采燕窝表演

 印象中怀集是个内陆山区,躺在翠绿的大山怀抱中。从怀集县城出发前往燕岩的途中,记者却惊奇地发现,车辆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行驶——“怀集虽是山区,却有着肇庆最大的平原,叫怀西平原(其实是地理上的岩溶盆地,记者注)。”同行的当地人谭先生告诉我们。车子继续前行,越来越多秀美的孤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众多金丝燕和它们居住的溶洞燕岩就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燕岩

  金丝燕的故乡

  出现在记者眼帘的燕岩是一峰孤山,并不高,山下的溶洞远看似乎并不大,即使我们来到洞口时,也没有太多异样感觉——一条河从溶洞中流出,河边是一条公路,两三个妇女在靠近岩壁的一侧摆着“燕窝”卖,几方巨岩像“屏风”一样横在当路。

  燕粪从天而降

  当我们沿路绕过巨石,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一个开阔得只能用“洞天”形容的场所出现在我们面前。头顶和四边乌黑的洞壁上有大大小小的溶蚀小坑,许多地方悬挂着一条条发白的竹杆,有上百条之多;远方100米开外,公路和河流拐了一个弯,居然有一座大型孔桥飞架河上,连通公路通向幽深的溶洞深处。“这个溶洞长66米,宽40米,长约900米,是一条穿洞,洞的那一边还连着16条自然村。”在溶洞口就跟上我们的当地十岁小姑娘阿玉向我们介绍——阿玉本来只是想向我们讨一些买文具的费用,却被记者要求以“导游”回报。

  这一天是4月9日,春分后第三周,洞内已经有早归的燕子呢喃声,回首望向洞口,明亮的天空背景中,有数十只燕子翩跹舞动的黑色身影。洞内光线很好,虽然已进入洞内近100米,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桥的另一侧远端有一尊钟乳石如佛像一般肃立(人们称其为佛释六祖惠能石像,惠能曾隐遁于怀集、四会之间达16年之久,记者注。),但我们依旧看不清洞内的燕子,只是一位同行的记者不幸“中招”,从天而降的带着温度的燕子粪便击中了他——“现在回来的燕子还不是很多,等到农历六月‘燕子节’的时候,有经验的人都戴着帽子来看燕子。”阿玉说。

  “这里的燕子来自南亚地区的金丝燕,每年春分时来,过了农历十月份以后才离开,每年农历六月份是燕子最多的时候。”表演攀岩采燕窝的当地人孔庆年告诉我们。

  燕岩以前曾是海上孤岛

  产于热带海洋的金丝燕何以不远万里选中内陆怀集桥头镇燕岩作为繁衍子孙的家园?

  金丝燕的生活环境原本为海岛的崖穴,多分布于印度、马来群岛一带。怀集燕岩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金丝燕在怀集惟一的定居山地。每年春分至秋分期间,数以万计的金丝燕云集该山的溶洞内,形成蔚为壮观的候鸟现象。专家考证,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燕岩只是海面的一处孤岛,金丝燕曾栖息于此。随着历史的变迁,地壳继续上升,海水外泻,原来的海盆演变为陆地盆地,燕岩仍然存在,只是岩洞因为溶蚀扩大了。现在的燕岩,岩洞高大宽敞,通风透光而又四季潮湿,洞中的地下河成为洞内增湿器,石灰岩溶洞裂隙水贮存丰富,富含钙质,滴滴渗流,正好适合了金丝燕生活取水习惯——由于遗传基因继承,海洋性气候历史记忆,特别是燕岩海洋性气候得到基本保持,金丝燕浑然不识环境的悄然变化,也成就了金丝燕留守此岩。

  其实,伴重重山水从四会、广宁一路行来,记者已分明可以感受到从3000公里外的南海诸岛飞回的金丝燕接近故乡时的惊喜——一路山,一路岭,正在极度疲累之时,眼前突然出现如海面般宽阔的盆地,如海岛般秀美的孤峰,虽然沧海桑田,怀集已经深入内地,那又有什么关系?前面是故乡,是燕岩……

  攀岩

  勇敢者的谋生之路

  有金丝燕必定有燕窝,有燕窝必定有攀岩人。每天中午11时左右,在燕岩溶洞中有攀岩表演,孔庆年是其中攀岩经验最丰富、攀得最高的一位。

  五个“拍档”在攀岩过程中坠亡

  孔庆年个子不高,看上去只有四十出头,精壮偏瘦,肤色黝黑,两眼有神。在燕岩桥头站定,面对十几位媒体记者,态度不卑不亢,他递出的名片上有三行字分外醒目“肇庆市怀集县燕岩攀岩 采燕窝大王 孔庆年大师”——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职业与身份的自豪。

  “大王”与“大师”之称并非浪得虚名。孔庆年今年52岁,攀岩已有32年历史。“那最高处的竹杆,都是我挂的。那些地方别人根本攀不上去。”孔庆年指点着66米高洞顶的几根竹杆。

  “在有燕窝的地方挂上竹杆,只有挂竹杆的人才可以采。那些竹杆要观察有没有风化,有风化就要及时更换。”孔庆年说——原来,竹杆不是简单的采摘工具,而是采燕窝人势力范围的象征。

  在燕岩攀岩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溶洞潮湿,攀岩者没有丝毫防护措施,全凭胆量与经验。以前,孔庆年一般在早餐后开始攀岩,早餐时要喝半斤白酒给自己壮胆。采摘燕窝的过程一般要三、四个小时,最长的一次孔庆年在上面呆了10个小时——“背着饭上去,岩壁上有小溶洞,可以慢慢坐下去,吃点饭或休息一会儿。”孔庆年说:“现在纯粹表演,我半个小时就可以攀到最高处再下来。”

  30年的攀岩生涯中,孔庆年先后有五个“拍档”在攀岩过程中坠亡:“这边跌下来三个,这里有一个,那边有一个。”孔庆年指点着,表情平静。

  由于危险,能够攀岩的当地人越来越少。“这几年只有6个人可以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能攀的也不攀了,现在只有我们两个攀。”孔庆年指指身边的拍档李杨坚。李杨坚来自燕岩那一边的椽村,只有30岁,14岁开始跟着祖辈学攀岩。

  孔庆年年少时由于生计所迫,加入了攀岩的行列,自己在摸索中“成材”,他也根本不想收徒弟的事:“这一行太危险,收徒弟他家里人还不把我闹死?”

  无意让儿子继承“绝学”

  由于技术高超,孔庆年是当地采燕窝最多的人,最多时一年可采十余斤。以现在当地一两燕窝1200元的收购价,收入已经不菲。孔庆年育有二子五女,但他无意让孩子继承自己的“绝学”:“以前干这个是因为很穷。大儿子已经27岁了,现在出去打工,不给他干这一行,太危险。”

  孔庆年计划到60岁就退休。“我想十年后肯定不会有人攀岩了,没有人采燕窝了。”年轻的李杨坚突然说。

  当地的村民用”够胆“二字形容采燕窝的勇士,孔庆年则低调地用“习惯了”来形容自己多年来的攀岩动力。孔庆年和李杨坚当场给我们示范了攀岩绝技。只见他们在潮湿的岩壁上攀爬如飞,不到一分钟就攀了数丈。之前两位攀岩者说当天的岩壁太过潮湿,不能攀高,可一到岩壁上,他们“向上”的冲动分明就掩盖了当初的顾忌,一直到记者再三叫停,孔庆年才挑选了一个较大的岩石,转身,面向记者,双后高举,露出自信的笑容,摆了一个“够胆”的造型。

  怀集

  岭南民族走廊的重要通道

  怀集,在肇庆之北,地处五岭余脉,距肇庆市区尚有三个小时的车程,西江支流绥江从其境内流过,南朝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置县。怀集东北部接清远而通湖南,西部连广西而入云贵,南部行绥江而达广州出海洋,是古代南来北往、东西连接、水陆联动的“枢纽”和“咽喉”。至今在怀集县城区绥江江中小岛上仍有古代妈祖庙遗址,证明了地处内陆的怀集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之一。

  怀集是目前肇庆市唯一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历史上,怀集曾是古百越人以及瑶、僮、侗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怀集又成了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中原人不断经此南迁百越腹地,使境内融汇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有专家学者称怀集是“岭南民族走廊重要通道”。

  唐龙朔年间,禅宗六祖惠能曾隐居怀岭16年,潜修苦炼,构思其独树一帜的禅宗思想体系,并把禅宗文化率先在此传播。今冷坑上爱岭的孤峰绝壁上留有其修禅遗址“六祖岩”,山脚下有始建于唐朝长庆年间的“六祖禅院”,县城内有“六祖庵”和“六祖井”等遗迹。中山大学的黄伟宗教授认为,达摩传来的佛教是海洋文化,惠能在怀集为将其中国化作了重要的转化工作,这意味着怀集是佛教禅宗从海洋文化转化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圣地之一。

  怀集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燕岩景区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景区内峰林竞秀,洞穴奇诡,燕岩是170个岩洞中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的岩洞之一,自古至今是金丝燕繁衍生息的圣地,燕岩也成了内陆罕见的燕窝产地。怀集因此被称为“岭南燕都”、“中国燕都”。黄伟宗教授曾撰文:“如果说,金丝燕代表着海洋性的生态和文化,燕岩代表着大陆山区的生态和文化,那么,每年金丝燕飞来燕岩生育传代,不就是海洋生态与山区生态相通的实证,并具有海洋自然美与山区自然美结合的象征意味,同时又具有海洋文化与山区文化对接结合的寓意么?这是怀集以金燕文化为标志的主要精神所在,也是具有带动性的内在潜能的文化特质所在。”

  2006年,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在怀集设立金燕文化研究中心。(王亚方)

  燕窝

  价格攀升背后的资源保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香港、台湾、日本的生活水平提高,燕窝的需求量倍增,价格也一路飙升。孔庆年亲眼目睹了燕窝价格的上涨过程。

  30只燕巢加工出一两半的燕窝

  “1982年时一两燕窝7元钱我也卖过,1990年后贵了起来,超过100元/两,现在是1200元/两。上世纪70年代燕子也可以卖钱,一毛五一只,现在不允许抓燕子了。”

  据介绍,生长在东南亚群岛岸上的金丝燕,因为海边自然素材缺乏,它们筑巢需要比其它燕子分泌更多的唾液。每年繁殖季节,金丝燕就象春蚕吐丝那样来回不停地摆头,吐出一缕缕唾液粘在岩壁上。这期间金丝燕不进食不休息,连续摆头几万次才能把巢筑成。我们随后在孔庆年家中,看到了真正的原始燕巢,直径约15厘米,轻而洁净,能清楚地看到粘连着竹叶的银丝。“1斤原始燕巢约有30只左右,只能加工出一两半的燕窝。”孔庆年告诉我们。

  限制滥采燕窝

  金丝燕虽然把燕窝建在高高的岩壁上,仍然难免人类抢掠攫取的命运。金丝燕每年第一次筑巢时,唾液足,巢的品位高,称为“官燕”;燕窝被采走后,失去家园的燕子会奋不顾身地筑第二、第三个巢。第二次的巢因为唾液不足,杂质较多,俗称“毛燕”;当燕窝第二次被采走后,燕子第三次结窝时吐出的唾液已不是银色,而是夹杂着血丝,成为“血燕”,这时的燕窝已经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了。这样的过程让记者不由为人类对金丝燕的“掠夺”而汗颜。

  当地政府现在对滥采燕窝进行了限制,现在规定,除了农历六月初六“燕子节”当天可以进行采摘外,燕子繁殖季节不允许私自采摘燕窝。“‘燕子节’当天的采摘更具表演性质,每年十月份燕子飞走后才可以集中采摘燕窝。”孔庆年介绍。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