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岭南第一村”隐匿山野间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浪旅游  作者: [字体: ]
杨池古村的古钱庄_“岭南第一村”隐匿山野间_乐途旅游网

杨池古村的古钱庄

杨池古村的建筑群一直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_“岭南第一村”隐匿山野间_乐途旅游网

杨池古村的建筑群一直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

杨池古村的建筑群一直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_“岭南第一村”隐匿山野间_乐途旅游网

杨池古村的建筑群一直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

  对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的封开,过去知者不多。经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教组的考证,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陆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封开,这片岭南文化古都里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之古有机结合,互为因果。杨池古村就是隐匿在封开山野林地的“岭南第一村”,近400年来无言传承着忠孝礼义,保存着岭南古文化的页页书卷。

  【发源】:

  岭南第一村始建于明末


  杨池古村始建于明末,距今有380多年的历史。相传,该村先人叶翰彪是明末官员,因避战乱来到此地,后来,叶氏开枝散叶,世代繁衍,渐成村落。杨池古村所在的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广信在“桂江、贺江入郁”(西江)处,即封开与梧州交界地方,其正是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岭南时的军政首府。

  经过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教组的大量考究,证实封开是岭南文化产生的源头。首先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儒家文化,最早在此进入岭南;后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佛教文化,根据史料记载,最早也是从广信传入中国的。从民俗文化上说,西江龙母的故事和对龙母的崇拜佐证了中原汉文化与百越文化所结合的新型文化体,这种民俗文化也产生并流行于古广信。而封开作为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点,意味着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海外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和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最早在此对撞交触,从而产生集这些文化大成的岭南文化。

  【人文】:耕读传家 书香世第

  关于杨池古村的人文,有一楹联精辟概括其特色:“善德古今传,一代祖训百代本;雅宅六十间,二分艺力八分天。”

  据史料记载,杨池村从始祖叶瀚彪起,延续至今已有十五代子孙,共有300多人。叶翰彪出身书香门第,到杨池古村后以耕读传家,此后“勤耕苦读为本,忠孝礼义传家”的祖训代代相传。至民国,杨池就出了2名进士、9名贡生、27名秀才、12名监生、3名庠生、2名增生、1名拔贡、1名廪生、1名文林郎,在清同治十三年,村中就有六人分别任过州、府、县学正、教谕、训导等官员,1人任翰林院待诏,1人任太常寺博士,1人任知县,12人在国子监(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学习;民国时期出过2名封川县长,1名将军(后任加拿大大学历史系教授)。而今,很多村民乃善吟诗作对,相互唱和,文风如斯。

  【建筑】:明清风格 岭南典范

  杨池古村的建筑保留着保存较为完整、典型的明清古建筑风格,同时继承了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建筑结构特征,蕴涵明显的岭南古建筑风貌。整个村寨顺着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屋向均坐北朝南,通风、取光、排水理想。村子东南西北各建有四个门楼,有60多间砖木结构的硬山顶或歇山顶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的两进或三进房屋,其中有五间是书院(学宫),一间古代钱庄。屋内各种绘制精美的壁画、灰塑和木雕等古建筑装饰艺术,更令人叹为观止。

  叶氏大宗祠是杨池古民居的建筑精华,无论是木雕还是灰塑、壁画,均属岭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装饰。记者在叶氏大宗祠的3间厅房内看到,8根木制顶梁柱通体散发古木香味,上面镌刻着工整的对联。据当地居民介绍,这8根梁柱是由8根杉木打造而成的,自明朝年间修建叶氏大宗祠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依旧屹立不倒。很多古建筑专家曾多次到杨池古村研究考察,称这里是广东目前为数不多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香港建筑家更誉其为“岭南第一村”。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