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溯源克里雅河--从玉石之路到桃花源

雅布依人的风俗习惯

[日期:2007-07-20] 来源:北山羊  作者: [字体: ]

达里雅布依人的风俗习惯

 

达里雅布依人的风俗习惯与维吾尔人接近,但是为了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生存环境,他们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俗。

 

他们住的房子是把木头竖立,再捆绑而成,屋顶盖的是树枝和树叶,留着天窗。在冬天来临时,为保暖,在墙上和屋顶上抹上泥巴;夏天,则把泥巴揭去,以便通风,使房子变得凉爽。房门大多是半根空心的胡杨木作成,没有锁门的习惯,外出时插上根木栓,或者抹上泥。厨房与冬季卧室连成一体,筑有一个长约1.5,宽约0.5的火塘,以便取暖。一般一家人都盖有23处住房,以便放牧转场时居住。

 

以前,这里所有的生活用品勺子、盘子、碗、桶、瓢等都是胡杨木做的,现在,才开始有了白铁皮做的桶,以及其它铝的、铁的和瓷的制品。

 

原来的达里雅布依以肉食为主,没有吃蔬菜的习惯,他们说“哪个嘛,羊吃的。”

他们用面粉做大饼,他们把这种饼叫“库麦其”,这是他们现在的主食。这种饼厚五厘米左右,不用炉灶,是把沙子烧热后把饼埋在沙子里烤出来的。人少烤小饼,人多烤大饼。即使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也只烤一个饼,这张饼可能比锅盖还要大。他们至今仍很少用锅。他们的羊肉一般是在馕坑里烤,或是用红柳枝串起来在火上烤。他们很少吃蔬菜,但茯茶是每顿都不能少的。

 

达里雅布依人居住的十分分散,彼此相隔很远,一般相距1030公里,生活得十分孤独。若有婚丧嫁娶,则得提前数周用一张“请柬”(二指宽的小纸条)通知所以的人,“请柬”传递到哪一户,就由这户负责向下传,直到传递到最后一户。

 

达里雅布依人崇拜火,保留了古老的拜火教的习俗,他们知道这里一旦没了火,会意味着什么。所以,在以前,他们火塘里的火总是熊熊燃烧着。有些火塘的火已经400多年没有熄灭过了。而且,无论他们转场到哪里,他们最需要保护好的就是火种。

 

 

现在的达里雅布依

 

达里雅布依1982年被发现后,于1989年成立了达里雅布依乡,下设兽医站、医院、粮站、和胡杨林管理站。下面只有一个与乡同名的村。全乡259户,1245人。牲畜31000多头。它的中心在铁里木,距县城216公里。它的面积是2.23万平方公里,占于田县总面积的56.6%。全乡只有一个汉族人,他就是乡党委书记王宗礼。

 

达里雅布依乡可能是全国最难到达的乡,不通公路,216公里20多公里是柏油路外,剩余的路全部都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和沙山上穿行。共有9个巨大的沙山平均高度有40-50,这让许多最高档的越野车纷纷败下阵来。这里的交通主要是毛驴、骆驼和马2006年初自治区交通厅特批让达里雅布依乡里订制的一辆东风沙漠运输车,成为乡里的交通和运送生活物资的唯一工具。

 

丹丹乌里克

 

丹丹乌里克位,年代在3-8世纪,于于田县城北约130公里处,克里雅河下游的西岸,干枯的古河道自南向北贯穿而过,遗址沿河分布,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绵延十余公里。重要遗址集中在南部,包括圆形城堡、民居、寺庙在内,共发现近20处建筑群废墟,它们与古灌溉渠道、果园、田地一道,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完整的遗址。

 

强劲的风沙和流动沙丘,至今仍是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许多建筑已经被侵蚀殆尽。

 

遗址中寺庙建筑占相当比重,在发现的不到20处的建筑群中有近一半是或含有佛教的寺庙,其中还有一个汉僧寺庙-护国寺。寺庙装饰与大乘佛教有关的雕塑与壁画。出土的文物除石、陶、铜、铁、玻璃、钱币外,还有大量的版画,涉及一些著名的传奇故事和汉、梵、婆逻迷等不同语种的各类文书,内容从官方文牒到普通信函,从契约到佛教典籍相当广泛。然而,我们至今没有考古证据证明遗址的废弃是因何原因。就让它作为一个历史的悬念,留给后人去猜测、去探索吧。

 

【内容导航】
第1页:具体日程 第2页:塔克拉玛干腹地的桃花源
第3页:雅布依人的风俗习惯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