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家海洋局极地办授权新华社发布的。
南极冰盖冰穹A这一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有了人类的足迹,中国人为人类认知南极、认知自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按照计划,冰盖队将在最高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冰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并钻取150米到200米的冰芯,进行内陆站选址调查。
东南极冰盖以冰穹C—冰穹B—冰穹A—冰穹F为分冰岭,其中位于东南极中心的冰穹A是这一分冰岭和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
科学家介绍,冰穹A作为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和世界上雪冰现代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冰穹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
继长城站和中山站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冰盖考察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此做准备。科学家也将通过建立中山站至冰穹A的气候环境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国际横穿南极计划中由我国承担的考察任务。
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在1200多公里的行程中克服了冰裂隙、白化天气、高山反应、严寒等诸多困难。机械师盖军衔由于高山反应严重而离队,目前全队还有11名考察队员和1名随队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