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东西横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字体: ]


   勇士简介

 

  廖岷:长丰猎豹华南虎车队职业赛车手,2006年全国场地越野锦标赛年度积分第六名。德国大众乘驾新体验培训师。1999年投身四驱运动,几年间跑遍了除海南、台湾以外的中国各个省区,四次进入青藏高原。曾单车单人进入青藏高原,爬珠峰,穿越阿里无人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大何:本名何旭东。1995年开始自驾车旅行,10次进藏。2000年单人单车东西穿越混善达克沙地;2002年单车进入北羌塘;2003年单车穿越巴丹吉林沙漠;首届(2003)全国场地锦标赛B组冠军队队员;2004年单车穿越东可可西里。 

 

  出发前,不断有朋友关切地问我们,“无后援单车横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你们这简直就是玩命啊!准备工作做足了没有?万一被困在沙漠里面,你们除了等死,还能做点什么?有没有和部队先打好招呼,万一被陷住了,也好让解决军叔叔派飞机来救你们啊!”

 

  但说句老实话,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我们万一出不来怎么办,什么退路也没有给自己留,我们一定会成功穿越。

 

  但真正走在大漠里面,我们遇到的困难还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出成百上千倍。由于是单车无后援穿越,油、装备、给养全要装在车上,但穿越的又是沙漠,车还不能太重。走在路上,我们感觉像是在开一辆封闭的货车。

 

  我们原计划于2006年12月15日到达穿越线路起始点:新疆麦盖提,正式开始穿越行程。2007年1月1日前走出沙漠,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但是我们12月5日从北京出发,坏车、勘路、搜集资料,耗去了我们快一个月的时间,真正开始穿越是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大漠里面走了整整27日,才完成了此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一切结束了,我们现在唯一的想法是躺在床上,踏踏实实美美地睡上一觉。

 

  2007年1月1日-8日·西段

  离开家已经有一个月了,不到最后一刻,总是感觉有无数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

 

  1日,迎着2007年的第一缕朝阳,我们从喀什出发直奔麦盖提。

 

  “N39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行动”从麦盖提县城正式发车!我们从N39°01′30″;E78°03′36″点出发进入沙漠。

 

  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殊的地质和气象条件,巨大的困难和诸多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更为关键的,我们没有一丁点的资料可以去参照,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我们要去挑战人类单车、无后援、驾驶越野车穿越沙漠的极限!

 

  头三天,我们主要是在沙漠边缘熟悉沙漠地质条件,进行实地练习,并调测通信设备及装备,准备发现问题就往回撤再进行调整。

 

  真正穿越从4日开始。再往沙漠里面走,手机信号完全没有,以后的路就要全靠我们自己了。

 

  一进去就连续翻越了几座六七十米高的沙丘,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刚进来由于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冒进的思想,按照纸上作业的路线来确定行程,就想着赶路,急躁导致我们遇到了好几次无谓的陷车,有一次车头一头扎进沙堆里。

 

  往沙梁上冲,速度不能慢,慢了就走不动;但冲过一个坡,转眼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深坑,车子一头就会扎下去。如果冲到坑底,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所以当时特别担心,拼命往外冲。这样对车的伤害最大,有几次都有点烧机油了,发动机开始冒蓝烟了。

 

  陷车,挖;再陷车,再挖。没完没了自我救援,成了我们的主要工作,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对我们的自信心也是严重的打击。晚上宿营,我们开始调整思路,这不是在比赛,我们是在进行挑战极限的穿越。在接下来的穿越中,对于不是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沙梁,我们一定要先把线路先确定好了。

 

  沙子很软,稍微带点坡就极其难走。这迫使我们进行分工,一个人前面徒步探路,另外一个人小心翼翼地开车跟在后面。这虽然大大减少了陷车的次数,但也对我们的体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最初百公里油耗大概在60升左右,发动机的转速经常一下就上到四千转,还曾经踩到六千多转,一下就过了红线。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们的油肯定不够。我们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

 

  没有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台湾海底地震,也给我们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所携带的BEGAN系统,由于数据传输要经过台湾海峡海底电缆,几天来数据无法传输,与后方的联系基本中断。

 

  4日,行进不顺利,几次陷车,其中最严重一次,二人合力挖了2小时才将车子脱离困境。

 

  我们使用的是较小型的双人帐篷,帐内回旋余地较小,所有工作不得不在帐篷外完成。由于气候寒冷,通电话时都要不停地换手。这几天宿营地晚间温度在摄氏零下17℃左右,凌晨时可达摄氏零下20℃。帐篷内温度为摄氏零下4-5℃。每天早晨,帐篷内壁上都要结一层薄冰。

 

  5日,我们遭遇了进入大漠以来最大的一次机械故障。在冲一个巨大的沙丘时,开车的大何明显感觉车的状态不对,发动机包括离合器发出异响对,而且声音特别大。但是不敢收油,一直冲到沙梁顶才停下来。廖岷爬到车底一看,不禁惊喊:“出大事了!”这时候才找到了问题:由于冲得太猛,连续的“跳车”导致固定发动机的鸡爪垫开裂,发动机没有办法固定。幸亏及时发现问题,否则离合器肯定给烧掉。铁丝帮了我们的大忙,把发动机绑了里三层外三层牢牢固定起来,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我们赶快给准备到塔中接应我们的救援人员联系,准备好了配件。但远水难解近渴,我们能不能开到塔中还是未知数。

 

  这次事故迫使我们重新确定路线,选择坡度相对较小的沙梁通过。绕路是不可避免的,前进的速度再次降低。由于担心发动机脱位,我们一开始走十分钟就停下来看看,后来开上一个小时下来看看。还成,铁丝救了我们的命。

 

  再翻巨大的沙梁是根本不可能了,心里也有了障碍,总担心车出事。我们只有往沙梁下面靠,没有想到竟然意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遗弃工地,漫山遍野都巨大的车辙,应该是一人多高的轮胎留下的。后来问石油工人,这些应该是当年石油大会战时留下的。

 

  几十年前人类留下的痕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本以为跟着车辙走找到人迹,可以尽快修复车辆,但跟了好几段都跟到了绝路。因为跟着跟着,车辙直接钻进巨大的沙丘里面失踪了,几十米高的沙梁挡在了我们面前。流沙淹没了一切。

 

  7日早晨,凌晨气温低至零下24℃,汽车无法启动,直至下午1时才终于发动起来,开始前进。有了这次教训,当晚,我们宿营点选择在古董山山口,地势较高,便于第二天车辆的起动。

 

  我们主要的难题是每日行进时间太短:早晨温度低,车辆不易启动;晚上天黑太早,视线不好,无法行进。

 

  每日餐食较为单调。带去的龙须面、巧克力、馕等食品成为每日裹腹的主力食品。出发前,热情的新疆朋友送的黄瓜、苹果等,因低温而受冻,黄瓜完全像个冰葫芦,经热水一煮,口感就像棉花,根本无法下咽;新疆香梨吃起来像雪糕,毫无味道。

 

  利用卫星图片,我们摆脱了古董山投下的“天罗地网”。在古董山西面一个狭窄的风口,风吹得沙梁巨窄无比,呈四五十度角的沙丘两边像刀一样笔直,中间只有两三米宽,而且沙子特别软,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翻下去,误差不允许超过5公分。

 

  这个时候,以前对我们帮助极大的跟随黄羊蹄印翻越巨大沙丘的办法用不上了。其实沙梁斜过超过15度就根本无法通过,车压上去就开始往下滑,根本无法提速,别说这么陡了。黄羊蹄印沿着斜坡一直延伸上去,而我们只能望蹄兴叹了。

 

  巨大的困难摆在面前,我们几乎都有些绝望了。赶快打开卫星地图,发现附近有一个最窄的缺口。我们只有奔那里试试运气。到了地方一看,再度遇到意外,在沙漠的腹地,我们竟然发现了一个人和一只骆驼的脚印,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除了跟随黄羊的足迹,我们还跟过骆驼的脚印。但找到这些天赐的“向导”,也要靠运气。大部分时间,我们要靠GPS结合卫星地图才找路。与其说是找路,不如是说在碰运气。

 

  途中,我们遇到一段最壮美的风蚀地貌,有如龙脊,一段一段的,巨大无比。另外不少火山喷发后的遗迹散布在沙漠中,也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地上散布着大量的玛瑙,但车实在太重了,我们只有忍痛割爱。

 

  胡杨是我们一路上见到的唯一的高大植物。在沙漠中间的古河床,依然有胡杨活着,看上去就像一座山,有些根都有树干那么粗,让人非常震撼。这说明塔克拉玛干的腹地地下是有水的。我们问过石油工人,用推土机直接推,挖个坑就能出水,但不能饮用,全部盐碱咸水。

 

  1日进去,7日晚终于见到了接应队员,能和人说上话,心里别提有多么高兴了。

 

  1月8日-17日·中段

  在艰难地征服了连绵十几公里的高大沙丘后,经过近十天的艰难跋涉,我们的实际行程只有370公里,但终于越过了第一个较大的障碍——和田河,一块石头落地。

 

  一举越过和田河后,11、12日进展颇为顺利。虽然间或遇到一些高大沙梁,但由于已有了经验,并不慌张,都采取低处绕行方法成功通过。

 

  13日是探险队进入沙漠以来,行进最顺利的一天:全天只陷车一次!

 

  13日晨,气温又是零下20℃,昨天晚上带进帐篷里一瓶矿泉水,本来准备早起喝两口的,但一看已经结冰。只好先烧好开水后,冲了两碗麦片、芝麻糊,就着馕完成了早餐。

 

  行车途中见到克里雅河谷通往大河沿乡的小路,心情顿时欢快起来。虽然小路上尘土很厚,但车辆时速还是可以达到40公里。中午时分,到达大河沿乡,拜访了前期勘路时曾经见过、对此行并不看好的王书记。

 

  王书记说:没想到你们能走到这里,既然你们能走到这里,那后面的路也就没有问题了。

 

  沿路我们拾了不少枯死的红柳和胡杨树枝,当晚生起了一堆篝火,煮了面条,就着锡铂包装的羊杂碎,吃得心满意足。

 

  由于先后通过和田河谷和克里雅河谷,可以看到一些红柳树和胡杨树,比起和田河以西地段有了点生气。在中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巨大的红柳墩,足有三层楼高,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往北一直延伸,一望无际。

 

  我们没有想到在塔克拉玛干的中心,有如此大片的植物,而且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消失在沙漠深处的克里雅河以东,全是小沙山,这对我们而言太痛苦了。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小沙山完全不给我们回旋的余地,我们所有的车损全发生在这个地方,后杠、挡泥板脱掉,胶条也几乎磨掉了。整辆车一直在响。

 

  16日,我们最大的惊喜是发现了一处“天光”,在那里耗了一两个小时,都在琢磨那光是什么,可能是油井的大钻,或者是油井喷出来的火。因为偏离我们的线路,不敢去探个究竟。

 

  在塔中,借助卫星地图,我们发现了车辙,这让我们感觉非常幸福。但车辙巨大,我们只能斜着压着走,最后20公里基本是拉直线。我们沿着这条线路一口气于晚上8时30分到达了塔中公路,并和在这里等候的拍摄小组会合。

 

  床、桌子、凳子、红烧肉、热茶还有电暖气,这一切让我们感觉太奢侈了!

 

  到了塔中,我们最大的愿望是洗个热水澡,但希望化为泡影。大何洗了个头,廖岷也终于洗了个冷水澡。大何一抓头,全是沙子,由于不透气,脖子上起了十几个包。廖岷实在忍不住,想烧矿泉水爽一下,因为手摸到头上,就和摸到灶台上摸的感觉差不多,全是油,脏得不能说。

 

  1月18日-27日·东段

  在塔中,我们住了一晚上,只是对汽油进行了补给,对车进行了简单的检修,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应该对车的发电机进行检修,因为那里有个小的修理厂。如果不是自备了发电机,这次偷懒差一点让我们功亏一篑。

 

  现在,我们对沙漠的“脾气”算是摸透了,路越走越顺,平均每日可行进30多公里。这几天已经不再陷车了,油耗也有所下降。但是,行进顺利的代价也很大:要频繁地依靠人力探路,平均每日要在沙漠中徒步行走20多公里,体力消耗程度可想而知。

 

  好在我们所带给养充足,靠着牛肉、鸡腿、巧克力足以补充每日热量。廖岷自我感觉体重较进入沙漠时还有所增加。

 

  1月20日是大何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地处无人地带的特殊生日,我们两人分食了最后一袋饼干。廖岷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塔克拉玛干的沙子送给大何作为生日礼物。

 

  但是到了沙漠东段的边缘,困难大大增加,沙丘全连上了,灰含量特别大。没有了大的起伏,变成了绵延几十公里的乱坑。这是整个穿越过程中,难度最高、最复杂的一段。我们的经验变得非常丰富,但人已经非常疲惫。对于我们而言,剩下全变成了垃圾时间,因为我们想挑战的任务全部已经完成了。

 

  终于到了车尔臣河,眼看着胜利在望,但是我们再次陷入绝望,根本找不到过河点。很快我们发现了车辙,别提多高兴了,但沿着车辙走,翻上一道河渠,只有河水在哗哗地流。咫尺之间,就是望河兴叹。26日晚只有扎营。第二天,我们终于在上游一处河面冰块堆积处过了河。终于出来了,但这里的浮土有一米厚,车箱里面全是滚滚浓烟,感觉像面粉爆炸一样。

 

  当晚我们狂奔100余公里。

 

  在经过27天漫长的穿越N93°,我们于2007年1月27日晚11时10分到达新疆若羌县,成功完成了单车无后援东西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里程1476公里,其中沙漠行程1310公里。

 

  百年来只有三次东西成功穿越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塔克拉玛干地区探险又成为世界的热点。先后有1991年,中美沙漠探险队沿沙漠南缘线路53天穿越成功。但由于过于靠近沙漠边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1993年日本大学生探险队从瓦石峡出发,企图东西横向穿越塔克拉玛干,创造一项人类的壮举,但历时60天后从安迪尔河退了出来。

 

  1993年11月21日,历时60天行程1500公里,中英探险队完成了人类首次东西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壮举。引起世界各地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被世人称为“勇敢者的行动”。

 

  2004年1月23日,中日联合探险队从新疆麦盖提县以东80公里处出发,以骑骆驼和徒步的方式,沿北纬39度线由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4月5日成功抵达新疆若羌县。全程直线距离846公里,迂回距离达1500公里左右,历时73天。不同于前两次穿越线路紧靠沙漠边缘,此次穿越探险是按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设想的沿北纬39度线横穿沙漠腹地(沙漠最长轴的腹地),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难度最大的一次,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探险队不曾实现的壮举。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