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戎嘉树会议发言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富铀花岗岩与富稀土,钨,铌,Ta花岗岩有演化趋势,表现钾长石和石英含量逐渐减少,在K/Na----An图解上An值的逐渐降低(到钠长石)和K/Na比值的急剧下降,但还有相当多的重叠区.这种演化常表现为先后关系,越后形成的岩体越小.但也可能是从下往上的垂相变化. 富铀花岗岩具有比世界花岗岩和中国花岗岩(平均值)的K/Na比值明显偏高的特点。

  四, 晚期碱交代作 用强烈

  晚期碱交代作用发生在各期次花岗岩侵位之后(早于中基性岩脉).强烈的碱性热液交代掉原生石英,形成方解石,之后又被碱性长石代替,原斜长石转变成钠长石,黑云母变成绿泥石,于是原岩的结构基本保持,变成石英明显缺失的碱交代岩(即使还见有石英,但多为后生石英,而非原生石英了). 碱交代岩常呈宽数米,长十余米的舌状,似脉状沿一定构造方向分佈.碱交代岩既改造了原岩,使晶质铀矿消失,铀转移迁出,又增加了空隙度,降低了抗压性,易于破碎,成为有利的成矿围岩.

  五, 中基性岩脉发育

  深源的辉绿岩,闪长岩脉常作为最后的岩浆活动的产物贯入花岗岩体. 形成于前约100m.y.,常成为铀成矿有利围岩.

  六, 区域性大构造

  这是形成花岗岩铀矿的第二大前提. 晚于中基性岩脉的区域性大构造长可数十至百余公里, 也可由相互靠近大体平行的断裂束组成,总宽数十米至数百米.

  七, 蚀变

  硅化(硅质胶结),斜长石的绢云母化,水云母化,微晶黄铁矿化,黑云母的白云母化绿泥石化,以及长石的云雾状赤铁矿化相当广泛普遍,尤其在构造带附近特别强烈.

  八, 在炎热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铀矿

  产铀花岗岩的年龄往往大于160~180m.y.,于前130m.y.之后发生断裂隆起,剥露出地表,接着断裂下沉为低洼区,被上白垩至下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断陷红盆)复盖. 主要铀成矿发生在前87,67,48m.y.几个成矿期,当时正值炎热半干旱气候.

  显然,产铀花岗岩,由于形成早,经受过多次构造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岩石破碎蚀变比较明显.尽管构造带及其两侧的强烈蚀变带的岩石只占产铀花岗岩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然而多次构造蚀变的影响可波及整个岩体,以至于在岩体中很难取到新鲜的花岗岩石标本.

  从我到过的产铀岩体地貌看来,都很平凡一般. 最耐风化而成为突出高地的常常是宽大的石英脉及其两旁的硅化花岗岩. 经硅质胶结的所谓硅化花岗岩,似乎变得更硬了些,但却会更脆,在以后的即使是轻微的构造变动中,容易发生进一步碎裂而有利于铀矿的赋存(所谓成铀矿的花岗岩往往有 “硬” “脆” “碎” 的特点).

  从富铀 富稀土 富钨 富NbTa,花岗岩

  从黑云母花岗岩经二云母花岗岩变为富钠的白云母或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

  岩性 从富钾 逐渐变到 富钠,

  岩体的规模越来越小,

  (从nx100, nx10km2 nkm2 0.nkm2 0.0nkm2),

  结构从中粗粒中粒斑状, 细中粒斑状, 到细粒(含斑),

  岩体的年龄越来越轻. 可比富铀花岗岩晚几个到几十个百万年.

  由于岩体小,可能躲开了一些区域性大构造,但岩体内还常有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等蚀变,加上构造,脉体,节理等多种因素的关系,这些稀有金属花岗岩体出露于较高的山上是有的,也可以具有比较陡峭的山形,但很难成为景观花岗岩.

  其实许多无矿的花岗岩大岩基,即使没有像产铀花岗岩那样发育蚀变,虽然可有一些够制作优质石材的花岗岩地段,但似乎也很难从中挑选出一些够得上成为景观的花岗岩地段.可以说成景比成材难得多.

  对成景花岗岩没有作过研究,估计大概需要具备 结构緻密, 相当新鲜, 缺乏蚀变, 极耐风化,节理裂理稀少(多为直立, 少有水平)等条件. 成景花岗岩可能不是早形成的而是较晚或很晚才形成的,新近才剥露出来,很少受到地壳构造变动的影响. 在隆起上升过程中,围岩抗风化能力差被剥蚀掉,而露出花岗岩侵入体,像个馒头山. 这时花岗岩中的节理系统的分布状况,对岩体的破坏将起重要作用.纵横陡峭的节理以及波浪起伏的水平节理,把花岗岩切割成无数个块体.随着岩体的出露,在日晒雨淋,热胀冷缩,球形风化,水流冲刷,海浪冲击,飞沙走石等长期或强或弱的外部营力作用下,岩体中的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对岩体的破坏性也会愈益明显.凡节理组合重心不稳定的(如一组朝山内陡倾,另一组朝山外缓倾)岩块,一旦时机成熟,都会迅速崩塌倒掉,被水冲走.而节理组合稳定的(缓倾节理的缓倾角度与陡倾节理的陡倾角度的恰当结合),可以形成陡峭的地形,暂时保存着(这个暂时在漫长地质历史中仅仅是一瞬间). 我这里说的只不过是最一般化的议论和推测而已. 至于为何能形成如此奇特怪异的花岗岩景观,就需要大家从各种角度深入细致地研究了.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戎嘉树06年7月6日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