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雨中的婺源如此多情

[日期:2007-06-01] 来源:户外探险网站  作者: [字体: ]
雨中的婺源_雨中的婺源如此多情_乐途旅游网

雨中的婺源

难忘婺源_雨中的婺源如此多情_乐途旅游网

难忘婺源

  (一)

  火车一路从四川甘肃陕西湖北过来,沿途正是盛夏,到处是晴天大太阳,空气也干燥得很,不由得犯了嘀咕“不是说七八月是雨季吗?”或许是老天爷听到了我的不满,一进江西,雨便匆忙下了起来,并且从南昌一直下到了婺源。以至于当地人告诉我前几天热得很时,我大言不惭地说,雨是我带来的。

  原本我打算去地图上标出的理坑古建筑群,结果却被中巴车带到了“李坑”。

   当地人是这样区分的,他们把理坑叫“大理坑”,李坑叫“小李坑”。不过这个小小的误会并不是坏事,因为在李坑的半个白天加上一个夜晚给我留下了婺源此行最深刻的印象。

  在小桥流水的李坑听取蛙声一片

  一下车才发现雨是如此的大,我的那把小花伞脆弱得象是折了腰,我背后的那件军大衣更是成了路人好奇的对象。不过路人是友好的,他们指点着我进村的方向。走过路口那块“小桥流水”的牌坊,再拐上一两个弯,在朦胧的雨雾中依稀可以望见远处村舍的白墙和灰瓦,正是数百年前徽派建筑的古风遗存。

  在李坑景区收费站门口,我遇上了在村里开小旅店的邱先生,他用摩托车把我带到位于村委会的他家开设的“农家乐”。

  邱先生是一个热情而不失沉稳的中年人,家中有一位和蔼的妻子和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都在为这个家庭旅店操劳。因为客人稀少,他们把我安置在最大最好的房间,还有电视和热水器。安置妥当后,我别了邱先生一家,独自向村子深处走去。

  此时雨已小了许多,雨滴已然化作细细的针,斜斜地插进衣服里,发丝间,一点也不痛,心却撩得痒痒的,到底是江南啊,夏雨也是如此多情。移步换景,那些远近错落有致的古屋也渐渐清晰了起来,唯有远处的山影和竹林依然朦胧一片,婉若中国的水墨画。

  李坑以小桥流水而知名,自然到处都是水。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潺潺流过,几个小桥默默架在上面,村民们闲然间走过。这里的水虽然没有丽江清澈,小桥也没有丽江雅致,但依着村子本身,亦有一番风味。

  村口有一棵大榕树,长长的树梢随风飘动,树下有一群小鸭子在追逐戏水。它们在我的镜头前显得十分羞涩,一边嘎嘎嘎叫个不停,一边排成线飞快地游走了。桥中最出名的当属“通济桥”,青石板的路面攻满了青苔,据记载是明初本地村民为抵御山洪而集资修建的,桥下是两股溪流汇合处,水流湍急,名曰“双龙戏珠”。

  相传李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想必历史上也是兴盛一时,这一点从村中的几处建筑可以看出。

  除了状兄故居的大院和千年紫薇外,“大夫第”和“铜绿房”算是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前者是官宦名士,住的当然是几进几出的官厅,气质高雅,木雕精致,而后者显然是暴发户代表,高墙深宅,透出浓浓的防备心态。

  不过李坑所有的建筑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也是徽派建筑的特征: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和水磨石库门坊。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古徽州在这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夜宿李坑,那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光,除了田里的蛙声,一切都是那么静谧,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呼吸。我忍不住地想走出门外,走在雨后湿润的田埂上,听取蛙声一片。

  画风景的人也是一种风景

  离开李坑的那个早晨,雨已经悄然停歇,只剩下对面山间萦绕的缕缕雾气和湿漉漉的地面,还残留着雨过的痕迹。而我也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理坑。

  从秋口的李坑到沱川的理坑需经过婺源的两个大镇:紫阳镇和清华镇。紫阳是婺源的县城,清华则是著名的彩虹桥的所在。车过清华时,我专程去看望了一下许多人赞美过的彩虹桥。

  或许因为已然见过中国最长的廊桥——程阳风雨桥,也见过凤凰沱江上虹桥的倒影卧波,清华的彩虹桥并非给我带来惊艳,感觉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廊桥罢了。倒是那位立于桥下河中作画的美院男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画风景的人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呢?美是无处不在的。

  因为是淡季,我在清华等了许久,才搭上了一辆回沱川的客货两用车,旁边坐着一位归家的农妇和一个玩着矿泉水瓶的小男孩。

  沿途的风景好似莫奈的印象画

  这一路车子颠簸得厉害,有些地段近乎于羊肠小道,但景色却是极美的。一开始满眼都是田园风光,成片的绿色稻田边时常闪出一排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而村落周围又往往有小河潺潺流过,小河上通常又有小桥,桥边又多有老树的。

  所有这些,光线、色调都十分的合谐自然,婉如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象是莫奈的印象派了。过了浙源后是长长的一段山路,道路愈发崎岖,景色也愈发绮丽。山涧一直在我们的右方脚下逶迤前行,而左边的山壁上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形成了许多条小型的瀑布,我们的车子就在瀑布群中穿行。

  在理坑夜睡漆花大床

  幕色将至,远处山的线条渐渐模糊起来,转眼间山色已由黛青化为灰褚,天光云影也默默黯淡下来,而我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理坑。

  刚在村口下车,就有人迎了上来。来者是位三十开外的女子,面容清秀而和善,她热情地邀我去她家里住,想来大概是我的穿着暴露了游客的身份。见我背着一件军大衣,她一面笑着问我是不是怕冷,一面主动帮我取下拎在手上。我笑着谢过她的好意,跟着她一同向村里走去。

  走过售票亭,却没有人,亭下是条小河,在暗色中默默流走。再往前是座石桥,桥上的女孩子见了我,兀自笑了起来,是善意的笑容。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