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沙漠隐士野骆驼(组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旅行》杂志  作者: [字体: ]
渴了_沙漠隐士野骆驼(组图)_乐途旅游网

渴了

放驼人_沙漠隐士野骆驼(组图)_乐途旅游网

放驼人

  野骆驼是中亚干旱地区体型最大的野生动物,肩高约2米,身长3米多,体重近1吨,以梭梭草、骆驼刺、芦苇柳为食,喝又苦又涩的咸水。

  能在干旱严酷的荒漠中生存,野骆驼有其自身的秘密武器:它的蹄子很大,在沙地上行走不易下陷;腹部和腿上有7个胼抵体,适于在地上歇卧;血液有抗脱水的特殊功能,红血球能蓄存数倍的水分,加之三房胃旁有20-30个小囊,能贮清水3升多,可20多天 不喝水也能照常活动;其次,它耐饥力很强,由于背上长有能储存脂肪的双峰,只要吃点地上的盐土,一个多月不吃草也可照样奔走。

  另外,野骆驼的嗅觉极灵敏,可嗅出3里地以外的水源,还能预感到大风暴的来临;它不怕风沙,因它双重的眼睑和睫毛可以保护眼睛,鼻孔长有可活动的瓣膜,在风暴到来时,能在风沙中关闭、阻拦和过滤沙子进入鼻腔和呼吸道。 因为野骆驼具备了这些了不起的本领来适应沙漠生活,所以它被称为“沙漠之王”。

  平时行走时,野骆驼总是老是抬着高贵的头,在受惊奔跑中,若遇到下坡,就显得非常笨拙,常常摔跟头。因此,它多在平坦的戈壁沙漠和山区宽阔的谷地生活,绝不爬陡峻的高山,也不常在高大的沙丘上活动。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的捕杀,野骆驼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小。现仅残存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罗布泊北部戛顺戈壁、阿尔金山北麓及中蒙边境戈壁地区,那里数百公里没有淡水,没有草原,只在数十公里才出现一眼咸泉,分布着稀疏的荒漠植物。这些地区,人类难以进入,却成为了野骆驼生活的天堂,它利用自身行走沙漠的秘密武器,才存活到今天。

  爱过“奢侈”生活

  人们一般都认为野驼就是天生的“苦行僧”,爱在干旱荒漠中生活,爱吃粗糙的草。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它们和其它牲畜一样,更爱吃禾本科优良牧草。

  我们对新疆境内四个分布区的野骆驼食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爱吃的植物为芦苇、泡泡刺、沙拐枣、骆驼刺及多汁的木本盐柴类植物。阿尔泰戈壁的野驼粪便中针茅较多,看来野骆驼也和其它食草动物一样,喜在丰美的优良草场生活。我们在阿尔金山阿奇克湖南岸发现3头野驼骨架的地方,就是一片硬叶苔草和针茅为主的丰美草原,这说明是人类把它们驱赶到了荒漠地带。

  野驼在一天中觅食的移动范围很广,一边吃草,一边警惕地不时抬头观望。有雄性头驼的群体觅食时,头驼一般走在群体前面,并在觅食过程中,经常抬头观望,担负着抵御敌害,保护驼群的重任。

  野骆驼被挤压在没有淡水分布的荒漠区域,加之它有饮用苦咸水的能力,因此,不少学者认为野驼就是喜欢苦咸水而避而不饮淡水的荒漠动物。但是,野驼到底是喜欢咸水还是喜欢淡水?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蒙古国野驼繁育场做了一个试验:将一盆咸水和一盆淡水放在地上,赶来一只几天没有给水喝的野驼,只见它在两个盆中嗅了嗅,最后选择了淡水饮用!这说明它还是喜欢淡水,而不是天生就喜欢咸水。它是为了逃避人的猎杀,只得远离人类占据的淡水区域,被迫去饮苦咸水的。

  在野外考察中,我们多次观察到在含盐较重的盐泉边发现有仔驼的尸体,不像是被狼捕杀而死。据有经验的牧驼工说,刚生的野驼幼仔开始饮水时需饮淡水,若饮苦盐水就会拉肚子致死。这也说明野驼的祖先是适应淡水生存的动物。

  喜欢“妻妾成群”

  野骆驼在荒漠中活动,不同的季节活动群体大小差异很大。在非繁殖季节,成群活动的多为雌驼、仔驼和未成年幼驼,大的十余头,小的三、两头。

  成年雄驼习性较为特殊,平时它们多独来独往,拼命吃喝,长得高大魁梧,驼峰高竖,十分威武。一到11月下旬的发情期,它则变得十分凶猛,一改平常生性胆小的习性,表现出强烈的好斗行为,甚至对人也进行攻击。蒙古野驼繁育场一头雄驼,曾在发情期将一名饲养人员的头盖骨咬掉,可见其凶狠程度!

  发情期间,雄驼到处找寻雌驼,作为自己的“妻妾”,有时一头身体强壮的雄驼能“抢”到30多个“妻妾”,弱者则一个配偶也可能找不到。而那些不愿跟随的驼,则会被雄驼用前肩抗倒,迫其就范!看来野驼群中也存在着“强迫婚姻”。在这期间,雄驼变得特别凶狠,当一头雄驼招揽到一群雄驼时,它会逐个检查,发现怀有其它雄驼后代的雌驼,便逐出群,以保证其自身后代品种的纯正。未成年的幼驼也会被赶出群,只得远远地跟在身后,等待母亲获得自由后再相聚。

  为了爱情,雄驼间的斗争也十分激烈,有的在争斗中掉耳、丢鼻,狼狈逃去,甚至打斗致死。为了防止自己的“妻妾”逃跑,雄驼把它们赶到一个山谷中,自己守在谷口,可怜的雌驼们只能依靠沟谷中仅存的干草充饥。而雄驼则可在长达两个月的交配期内不吃不喝,忠心耿耿地保护“妻子”和传宗接代,直到完成任务后,才弃“妻妾”扬长而去,抚儿育女的事便留给了雌驼。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
* 2353 发表于 2007/11/28 19: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