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一座村庄内的战国都城遗痕(组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
武阳台有三层,南侧部分已经损毁,损毁部位可看到瓦砾,有来自战国汉代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零件。紧挨着的村子,房顶上的玉米堆在当地被称为屯。_一座村庄内的战国都城遗痕(组图)_乐途旅游网

武阳台有三层,南侧部分已经损毁,损毁部位可看到瓦砾,有来自战国汉代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零件。紧挨着的村子,房顶上的玉米堆在当地被称为屯。

酒器上复原的装饰兽为了区别于原物,以白色材料制作。_一座村庄内的战国都城遗痕(组图)_乐途旅游网

酒器上复原的装饰兽为了区别于原物,以白色材料制作。

在燕下都遗址范围内的汉墓中出土的汉楼模型。_一座村庄内的战国都城遗痕(组图)_乐途旅游网

在燕下都遗址范围内的汉墓中出土的汉楼模型。

  本期坐标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距离北京126公里。现存有战国年间燕国故都宫殿建筑基地遗址:武阳台,以及其他建筑地基:老姆台、黄金台、望景台,以及燕下都城墙长短各两截。外围有荆轲刺秦出发处易水和荆轲衣冠冢所在荆轲塔。

  推荐理由

  战国七雄燕后期的都城遗址所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燕太子送荆轲刺秦王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遗址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较完整、文化遗存丰富的大型战国都城遗址。

  淘色 燕下都和易水,封存冰冻了对战国时代的想象

  此次行程中的各遗址现场在公路和地图上都没有路标与痕迹,即使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也是在当地村庄中左拐右拐,突然一转身间,遇见一堵土墙或一座土台,但如果向导不解释,即使行前熟读了旅游指南也难以将它们和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联系起来。

  文物管理所内的战国都城恐惧的历史

  如果没有在村内那一排低低的小平房里看到那个沙盘,我们永远都没法找到燕下都遗址。

  其实,即使是这排下半截用油漆涂成猪血红的小平房也不是那么容易寻觅的,如果没有当地向导,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几排陈旧、灰暗的小平房就是燕下都遗址文物管理所。

  正是在这片朴素的平房内,而不是在窗外冬日阳光下连一条狗都没有的村庄里,我们才见识到了燕下都遗址的规模、结构和它当年生动浩大的风度。易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张洪印借助着沙盘,介绍说燕下都遗址其实和易县县城相去不远(东南3.5公里),因为易县是太行山山区和华北平原的交界所在,从易水往东南,眼前风景一览无余,就是平原了。当代人建筑的县城也好,战国年间燕昭王所营建的燕下都也好,都选择了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这样便于防守,往外交通也很便利。当年荆轲就是出了燕下都,过中易水(易水中段),一路上了赵国的平原往西面的秦国去。

  两千四百多年前(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左右),带有明显北方少数民族色彩的燕国,历经易王、昭王、惠王、武成王、孝王、喜王这六代王的经营,建成了东西长约八公里、南北宽约四公里、面积三十二平方公里的燕下都。城分东西两城,东城是当时人们的活动中心,宫殿之外还有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市民居住区、贵族墓葬区。西城的创建晚于东城,那是到了燕国的末年,也就是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盛,燕国对来自西方的压力和威胁深为不安,于是在都城西侧建筑了一座纯粹为了防守而设计的附城。现在我们在高陌乡看到的两处城墙遗址,短的就是当年东城的遗留,长的便是作为战备工事的西城城郭遗留。

  村里的武阳台和黄金台争霸的历史

  事实上,燕国也并不是生下来就害怕它的邻居。从燕下都遗址文物管理所往北,拐几个弯就来到一条往东的乡间水泥路上,路的北侧为一片稀疏的杨树林子,南侧一片矮矮的砖房堆里很醒目地立着一座巍然的土台,这就是当年燕昭王日常办理事物的武阳台所在了。

  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高出地面11米、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10米的大土墩子,但是在2400多年前,这可是圆环套圆环,由下往上由大到小共有三层的回廊式宫殿,是整座都城的制高点。燕国的王就在最高的圆心处处理政务,行使他对这个国家的权力,而下属的官员和侍者在上百米的圆环回廊中穿梭奔跑。

  走在冬天衰草枯黄的土台上,张洪印表示,正是从这里,燕昭王发兵齐国,一气攻陷了对方70多座城池,立下争霸的优良成绩,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当然,这争霸不单是燕昭王一个人的故事,从武阳台往北望去,可以隐约看到的一个台子就是黄金台,在那里昭王举贤纳士,聚集了天下的优秀人才。燕国那些机智而志向远大的谋士乐毅、郭隗等人便来自于此。

  那个叫作武阳台的土墩,现在仍然分为鲜明的三层,登到台上,你的脚不时地会踢到一些土层中裸露头角的碎石和瓦砾,俯身捡起,如果上面是一圈圈细细的纬线纹理,那就是战国年间的陶罐碎片了,因为绳纹的制作工艺到了秦汉就消失了。如果你手上的瓦砾内侧是细密的丝网格子,那就是汉代的古董了,这是汉代才有的布纹(在燕下都之后,汉、明清都曾经在土台搭设自己的建筑,最后的建筑是清代的一座庙宇)。在那个平淡无奇的冬日午后,一分钟之内,记者手上就出现了两块绳纹陶片和一块布纹陶片,为了表示保护文化和遗址的觉悟,当着张洪印所长和易县旅游文物局办公室主人小马(马鹏超)的面将古董扔回到了脚下额土台的衰草中去。

  但是,燕国的霸业决不是绳纹陶器所建立起来的,1965年,武阳台就曾出土铁胄,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古人已掌握淬火锻钢的技术。燕下都44号基地出土了铁制兵器剑、矛、戟、镦,燕国不但已掌握了锻钢技术及其工艺,而且其淬火铜器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是最早的,比欧洲的同类技术早一千多年。在武阳台南,有10多个高约10米、直径为几十米的圆形夯土墩台(现已经全部回埋,地面上看不出任何痕迹),其中埋葬着上千个人头骨,只有头骨没有肢体。绳纹陶器、铁胄、铁制兵器剑、矛、戟和上千枚人头,一个在圆形回廊高处日夜筹划的王,这些加在一起,便拼接出了战国七雄之一的争霸图景。

  土墙、易水绝望和勇气的历史

  两千四百多年之后,土墙还有两截。一截淡薄如纸,藏于村中一个铁门和围墙合起来的院子,是原先都城东城的围墙。这个院子只为了将这堵墙隔离出来,免受各色闲人的破坏。铁门进不去,但是从门外向内可以看到一头奶牛,就在墙下啃着地面上铺放的饲料。这保卫铁门的钥匙一定是掌握在这头奶牛的主人手里了。围墙外,一位村民正在晒她的玉米秆子。

  另一堵在村落西边,野地中。大约10米高,有五米左右宽,长长地一路伸展出去,人在上面走就如同走在一道坝上,一路可以走上十来分钟,完成一次晚餐后的散步。据张所长称,这留下的1400米土墙是当年西城西墙的一段,为了抵御秦国军队进攻而修筑的。至今,我们依然能看到一层层的泥土被夯筑得分外结实,就像因为绝望和恐惧而紧缩的心脏。

  离开土台、土墙和对地下世界的想象,驱车往南,便来到了开阔的平原,前方白花花一片的就是冰封的中易水了,据称荆轲就是在这儿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现在的易水,据马鹏超称,即使夏季汛期水最大的时候,也不能游泳或渡船了,因为一个成年男子,只要提留着裤子就能涉水走到对岸去。马鹏超说,到这边来的日本人居多,总要找荆轲一去不复返的易水,他们崇拜荆轲,他们说日本文化鼓励自杀,鼓励在绝望时舍弃生命去战斗的勇气。但是到了眼前的易水,好多日本老头都不相信这就是那条著名的寒冷河流,无论如何都不应当是这样的,一条被沙子和石料垃圾堆积而几乎断流的河道。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