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世博会将为上海留下什么?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
  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建造的艾菲尔铁塔至今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最终确立了汉诺威全球会展业龙头城市的地位。

  世博会,总能给主办城市带来无法计算的后续效应

  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在一次招商通气会上曾透露,上海世博会总投资将为30亿美元 ,其中,约30%为政府支出,40%到50%为商业贷款,20%到30%从市场筹得,包括发行债券、文化彩票及上市募资。

  对于30亿美元,专家学者纷纷预测将带来5倍至10倍的乘数效应。更有甚者,最近某媒体还披露了“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将给上海带来129亿美元的收入”的精确表述。

  然而,从历史看,世博会要想直接盈利并非易事。纵观世界世博历史,盈利、持平和亏损的世博会各占1/3。其中,近几十年来举办的世博会大多是亏损的,如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3亿美元,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据了解,1964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和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实现了盈利。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将如何让30亿美元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集聚乘数效应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各方专家学者。

  建设期存量乘数效应

  在世博会举办前,即工程建设中,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因为世博效应而融合在一起,于是,一元钱的直接投资可以拉动几元钱的延伸投资,这便是存量乘数效应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告诉记者,拥有雄厚的资本是世博会举办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世博会所需资金单靠“投”是无法完成巨大建设任务的,还必须靠“融”的方式。30亿美元主要是直接投资,故在延伸投资方面,30亿美元存在一个存量乘数效应的概念。华民解释,在世博会举办前,即工程建设中,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因为世博效应而融合在一起,于是,一元钱的直接投资可以拉动几元钱的延伸投资,这便是存量乘数效应。

  而对于具体的硬件设施,一些专家掐着手指排出了清单:到2010年上海将有两个国际机场,两个火车站,开辟近20条国际集装箱航线,通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上海还将建成连接黄浦江两岸的7条隧道,6座大桥,以及内环、外环和交环三条环线,还将建成近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和一批客运交通枢纽;在世博会展区周围有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和3个公交枢纽,在世博会场地的内部,交通是以自动人行步道和电瓶车为主,使所有参观者都能够通过便捷、舒适、高效的交通工具来参观世博会和到上海周边地区旅游……。

  但从目前情况看,这笔巨资恐难完全满足需要。记者从世博专题研究报告《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上了解到,2010年世博会3.4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包括主要展览场地、世博村和停车场)的建设总额便将达25亿美元。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旅游、旧区改造等延伸投资可能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需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

  另外,而随着相关规划方案的深化,世博会场地规模亦可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扩大。世博会展区规划的黄浦江滨水区域属工厂和居民密集区,动拆迁成本正水涨船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所长朱荣林教授则将投融资方面的乘数效应进一步量化,他指出,30亿美元属直接用于园区建设的投资,其带动效应表现在:

  第一,与世博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交通、电信、供水、供电和接待每天30-40万人的人次等)约200亿元,将导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第二,国内社会投资的增长。世博商机带动国内社会投资增长,如宾馆改造投资、土地增值与房地产开发互为推动及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建材、装潢、家电等)。这笔投资颇大,仅以黄浦江杨浦大桥至徐浦大街之间两岸四个重点区域的投资近500亿元。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世博的商业题材,将吸引国际投资者。根据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不管哪一种投资都会带动需求成倍的增加。预计,世博会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将达1000亿元左右(如50%由银行资金解决,则贷款规模达500亿元)。2003年至2010年间平均每年推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复苏驱动,预计上海每年保持投资增长5%左右,这样到2010年资本形成总额达3600亿左右。

  举办期流量乘数效应

  世博前期工程建设完后,进入经济运作期间,会产生流量乘数效应

  在会展经济系统中投入获得的直接效应与世博会产生的波浪效应这两者之间产生的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除了存量乘数效应,华民向记者提出30亿美元还能产生流量乘数效应。他指出,世博前期工程建设完后,进入经济运作期间,也可称为会展阶段,会产生一个流量的乘数效应。

  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要求,世博会的场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但是,由人气带来的经济爆发力却绝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世博园内部。为此,流量乘数效应便通过会展阶段对世博园内和世博园外的经济影响表现出来。

  对于世博园内的经济影响,专家认为可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第一层面是参观者,在世博园中扮演支出者的角色,他们会因门票、餐饮、购物、游戏等有所花费;第二个层面是参展方,商业活动是参展国参与世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这些活动能产生多少实际利润,而是他们的文化和公关价值。

  第三个层面在于,世博会对经济和贸易的成果的确无法在短期内得到适当的测量,但是却能为将来各方关系和贸易创造良好环境。世博会还能促使商贸合同的缔结,或者进一步确认正在制订当中的合同。世博会所创造的良好经济氛围是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环境。

  此外,朱荣林也向记者表示,在会展经济系统中投入获得的直接效应与世博会产生的波浪效应这两者之间产生的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为世博会的波浪效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有一个时间上的波浪,即对未来的投资不是短期的,而是有长期效应。其次,它也有空间上的波浪,即对相关产业,如旅游、餐饮、金融、演出、娱乐等10个行业都有一定影响。

  记者从《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研究发展》了解到,会展阶段对“园外”的经济影响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这种影响力和世博会对旅游业以及同旅游相关的产业具有巨大的刺激力息息相关。

  首先,有关专家认为,大型博览会的举办,其最直接的收益者往往是该城市的旅游业。世博会具有旅游吸引体的功能,可以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根据预测,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届时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亿元。

  此外,在上海世博会的7000万参观者中,预计将有30%至35%继续在华东地区游览。这意味着上海周边100公里以苏州、周庄、同里、乌镇等为代表的水乡,150公里至200公里的无锡、杭州,300公里的南京、扬州、镇江以至中国最为富庶的整个华东6省1市,都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客源地,同时受到上海世博会直接的辐射和带动。而对于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这种辐射作用,华民称其为30亿美元的“溢出效应”。

  据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预测,2010年,上海全年将接待国内游客1.3亿至1.5亿人次,海外旅游者500万-600万人次,其中会期半年的世博会将是最重要的吸引因素之一。届时,旅游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10%左右。

  其次,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服务业也会受到世博会的有利刺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其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对于其前期投资有11倍之多。

  最后,世博会期间数量巨大的旅游者对商品零售业的增长带来很大的空间。如日本大阪世博会的总入场人数达到了史上最高的6400万人,这些观光客使得会场附近地区的消费活动普遍兴旺,大阪地区的百货商店销售额提高了很多。

  总之,举办世博会,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巨大工程,它将直接拉动原材料、建筑、城市环境建设、现代化交通通信设施、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提升扩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为日本经济腾飞打了一支强心针。

  举办后后续乘数效应

  增加城市功能,提升国际地位,提供两个平台,这些都是30亿美元的后续乘数效应

  世博会集中体现了会展经济、旅游经济、进出口贸易等多种经济活动,涉及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诸多行业,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有利的推动。

  据悉,举办世博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是奥运会的两倍。据统计,举办奥运会对GDP的增长有0.3%的拉动,而举办世博会则至少有0.6%的拉动。例如,韩国1998年奥运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约是36.6亿美元,而1993年举办世博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120亿美元以上,远高于奥运会。

  对于世博会直接的产出辐射,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专题调研结果表明,世博会将进一步激发上海经济增长的潜力,未来6年将拉动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约2个百分点。2010年上海GDP将达14010亿,2010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为16.5%,该年世博会增长拉动将达到6.5个百分点。而在不举办世博会的情况下,2003至2010年上海GDP的年均增长率将为10%。

  从《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研究发展》报告上可以知道,2010年世博会将产生约2115亿元的直接净需求,其中投资净需求约1274亿元,消费净需求约837亿元,这些直接净需求将诱发上海增加值2178亿元。

  除了直接的辐射效应,30亿美元还能带来潜在的品牌效应。华民指出,30亿美元的投资,改变了上海的城市功能与世界地位,在原来的功能上面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即全球会展功能,世博和上海联系在一起,上海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世博会是一个工业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和技术交流平台,30亿美元构建的软件和硬件体系不会因为博览会结束而瓦解;另一方面,世博工程项目有很高的艺术性,能够吸引很多国际人士来参观,提供了一个文化与旅游交流的平台,上海便可以成为一个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一句话,增加功能,提升地位,两个平台,这些都是30亿美元产生的乘数效应。”华民如是说。

  根据2010年世博会的规划方案,世博会的一些场馆将永久地作为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场所。从这一角度而言,2010年世博会是一届永不谢幕的世博会。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胡守钧教授说,世博会是人流、名流、物流、资金流的大会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牵引机。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创下630万人次的记录;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创造了6400万人次的迄今最高记录;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创下了有19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规模最大的记录。

  胡守钧表示,世博会是中外文化的大交融,它不仅让人们大开眼界,还能促成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性的过程,所以上海人会变得更加文明,这就是30亿美元带来的文化效应。“世博会的举办将全力提升中国的国家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国民的道德素质。”

  世博会能给上海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有历史可鉴。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之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艾菲尔铁塔是1889年法国世博会建造的主题塔,至今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世博会一旦举办成功,将成为“长三角”的新动力。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