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色伦敦
伦敦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满眼都是挥也挥不去的阴霾,到处是冰冷而潮湿的空气,围得你透不过气来。可是,生理上的不适只是这座城市给你的一道小小的餐前开胃点心。当你看到街上行人匆匆,个个不苟言笑的脸,和被他们隐藏得很好的有教养的傲慢,你才会渐渐体会到主菜的滋味。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我认为伦敦是烟色的,那种燃烧过后的落莫的烟灰色。
站在这座被叫座 “伦敦之眼”的摩天轮下,观察着周围这些蓝眼睛,绿眼睛的“洋人”。莫名其妙地,我想笑。无论是第几次来伦敦,我想你都会一眼分辨出人群中的伦敦人。他们是如此地整齐划一,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地严肃,人工痕迹很深的优雅。他们说的英语有着非常明显的口音,这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部分。老绅士们用低沉厚实的嗓音,有教养地招呼老太太们:“MY DEAR”。但是,怎么听都是一种冷冰冰的语气,丝毫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远不如中国的平民男子大大咧咧地叫他们的女人为“老婆”,自豪得一塌糊涂。
隔着玻璃,那些长了青苔的用花岗岩堆砌起来的庞然大物逐渐变小,远处的景致也逐渐融入这片雾蒙蒙的烟色中。
远远地,我望见西敏寺大教堂的圆顶,忽然之间,我伤感起来。那场世纪婚礼的记忆尚未完全褪去的时候,美丽的公主却香销玉陨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何王子与公主不能永远地幸福生活下去。公主粉红色天真的笑脸是无法与伦敦的主色调相融的。
我住的酒店是由一幢老式公寓改建的,有着早已斑驳的细长条的地板,蜿蜒曲折的楼梯和窄窄长长的走廊。底楼进门处是一个布置得极雅致的小酒吧,大大软软的沙发上满是复杂精细的古典花纹。
这里没有大堂经理,只有一个穿着非常正式的近六十的老先生,他的职位是管家。他永远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的语调,应酬着各色各样的客人。“I hope so, Madam.”“I am afraid not, Sir.”当你告诉他任何你觉得有趣或喜欢的事物,他总会露出训练有素的淡淡的笑容附和着说:“Oh, it‘s lovely.”
独自静静地逛街,是唯一让我对伦敦有所留恋的事情。几乎所有著名的专卖店,特别是英国名牌的店,都不在主要的大街上。常常是在一条小路的僻静处坐落着一两家不大的商店,即使那条名牌汇集的所谓的商业街,也是窄长幽静的,难得几个顾客,显得冷冷清清。这里的橱窗布置也从不迎合大众口味,颇有些孤芳自赏的清高。
每每逛累了,我就找一家只有在英国才有的“Tea Shop”,挑一个靠窗的位置,没有音乐,没有杂志。只是一壶英国红茶,一碟店里自烤的牛油饼干。就这样,热热地喝着,香香地吃着,心里泛起浅浅的暖暖的满足,仿佛这一生的追求也就不过如此了,特别是窗外有雨的时候。
从没去逛过大英博物馆,不是不想,只是觉得真看见了那些好多年前曾属于我们的东西,现在被仔仔细细地拜访在别人的地方,又会怎样,又能怎样,不过是白白地增添了自己的感慨,没意思。如果,有英国人在场,又如果他是伦敦人,那么我只会被他们漫不经心的眼神懒懒地扫过,就像是那件展品的说明一样。他们是不会明白我的尴尬和悲愤的,他们也不会想要去理解这一切的。这些大不列颠的子民们,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子民们,他们永远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因此,他们认为把我们的珍宝夺走并展示在他们的博物馆中的行为是很正常,很合理的,就像是把自家客厅里的摆设稍微挪挪地方而已。至少,他们心里是这样认为的。
伦敦是富裕的,到处是随随便便停在路边的名牌跑车;伦敦是古典的,你很难在伦敦看到新潮的现代建筑,你只要想象着把上海的外滩放大成一座城市,就是伦敦大概给中国人的印象了,尽管大部分都是二战后重建的;伦敦是繁忙的,不过你只能在塞车的时候,和在股市、汇市的涨跌中才能体会到罢了……
也许,别人会迷恋伦敦那种冷冷的,高不可攀的烟灰色调中,可我却不以为然。烟色伦敦似乎有着不一般的优雅,但是它看起来总是旧旧的,即使在它簇新的时候。
(来源:欧洲旅游网)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我认为伦敦是烟色的,那种燃烧过后的落莫的烟灰色。
站在这座被叫座 “伦敦之眼”的摩天轮下,观察着周围这些蓝眼睛,绿眼睛的“洋人”。莫名其妙地,我想笑。无论是第几次来伦敦,我想你都会一眼分辨出人群中的伦敦人。他们是如此地整齐划一,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地严肃,人工痕迹很深的优雅。他们说的英语有着非常明显的口音,这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部分。老绅士们用低沉厚实的嗓音,有教养地招呼老太太们:“MY DEAR”。但是,怎么听都是一种冷冰冰的语气,丝毫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远不如中国的平民男子大大咧咧地叫他们的女人为“老婆”,自豪得一塌糊涂。
隔着玻璃,那些长了青苔的用花岗岩堆砌起来的庞然大物逐渐变小,远处的景致也逐渐融入这片雾蒙蒙的烟色中。
远远地,我望见西敏寺大教堂的圆顶,忽然之间,我伤感起来。那场世纪婚礼的记忆尚未完全褪去的时候,美丽的公主却香销玉陨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何王子与公主不能永远地幸福生活下去。公主粉红色天真的笑脸是无法与伦敦的主色调相融的。
我住的酒店是由一幢老式公寓改建的,有着早已斑驳的细长条的地板,蜿蜒曲折的楼梯和窄窄长长的走廊。底楼进门处是一个布置得极雅致的小酒吧,大大软软的沙发上满是复杂精细的古典花纹。
这里没有大堂经理,只有一个穿着非常正式的近六十的老先生,他的职位是管家。他永远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的语调,应酬着各色各样的客人。“I hope so, Madam.”“I am afraid not, Sir.”当你告诉他任何你觉得有趣或喜欢的事物,他总会露出训练有素的淡淡的笑容附和着说:“Oh, it‘s lovely.”
独自静静地逛街,是唯一让我对伦敦有所留恋的事情。几乎所有著名的专卖店,特别是英国名牌的店,都不在主要的大街上。常常是在一条小路的僻静处坐落着一两家不大的商店,即使那条名牌汇集的所谓的商业街,也是窄长幽静的,难得几个顾客,显得冷冷清清。这里的橱窗布置也从不迎合大众口味,颇有些孤芳自赏的清高。
每每逛累了,我就找一家只有在英国才有的“Tea Shop”,挑一个靠窗的位置,没有音乐,没有杂志。只是一壶英国红茶,一碟店里自烤的牛油饼干。就这样,热热地喝着,香香地吃着,心里泛起浅浅的暖暖的满足,仿佛这一生的追求也就不过如此了,特别是窗外有雨的时候。
从没去逛过大英博物馆,不是不想,只是觉得真看见了那些好多年前曾属于我们的东西,现在被仔仔细细地拜访在别人的地方,又会怎样,又能怎样,不过是白白地增添了自己的感慨,没意思。如果,有英国人在场,又如果他是伦敦人,那么我只会被他们漫不经心的眼神懒懒地扫过,就像是那件展品的说明一样。他们是不会明白我的尴尬和悲愤的,他们也不会想要去理解这一切的。这些大不列颠的子民们,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子民们,他们永远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因此,他们认为把我们的珍宝夺走并展示在他们的博物馆中的行为是很正常,很合理的,就像是把自家客厅里的摆设稍微挪挪地方而已。至少,他们心里是这样认为的。
伦敦是富裕的,到处是随随便便停在路边的名牌跑车;伦敦是古典的,你很难在伦敦看到新潮的现代建筑,你只要想象着把上海的外滩放大成一座城市,就是伦敦大概给中国人的印象了,尽管大部分都是二战后重建的;伦敦是繁忙的,不过你只能在塞车的时候,和在股市、汇市的涨跌中才能体会到罢了……
也许,别人会迷恋伦敦那种冷冷的,高不可攀的烟灰色调中,可我却不以为然。烟色伦敦似乎有着不一般的优雅,但是它看起来总是旧旧的,即使在它簇新的时候。
(来源:欧洲旅游网)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