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踝关节扭伤的紧急处理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人说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脚的,在户外要套用一句:常在山上走,哪有不崴脚的。春天了,山和水都醒了,很多不折不扣的“户外”们又继续着大规模户外运动。美景、体验、感受、自然一切似乎浑然纯美,但也要注意可能带来的伤害,而且要学会将伤痛降到最低……

  “春风雨露”侍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春风雨露”

  撰文/贾大成

  踝关节扭伤(崴脚)在户外活动中是常见的损伤,尤其在路面不平的山路,或是水边的跳石路。

  踝关节的结构比较特殊,其内侧骨突的部分称内踝,外侧骨突的部分称外踝。踝关节,尤其外踝的副韧带和肌肉比较薄弱。当人们行走、奔跑、跳跃或上下台阶、上下陡坡时,脚掌落地与小腿形成不正常的角度时就会造成足内翻或外翻,分别导致踝关节外侧或内侧副韧带、肌肉突然受到暴力的牵拉,从而使得局部拉伤、断裂、撕脱,甚至骨折,尤其外侧副韧带损伤更为多见。

  在春天,一冬的束缚刚过,一定要好好伸展一下自己,再出行。

  识别轻重:

  一旦踝关节扭伤,应立即停止活动,要检查扭伤的部位和伤害的程度再作处理。

  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尤其内踝或外踝的下方压痛明显,被动屈曲踝关节、牵拉受伤的副韧带时疼痛加重,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甚至出现淤血,局部青紫,应是扭伤。

  如出现畸形,甚至出现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则应考虑发生了骨折,需要尽快就医。

  少数严重者出现软组织破损、出血,甚至骨的断端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骨折。

  扭伤的紧急处理

  让受伤的人正面坐下或仰卧着,同时用背包等物品将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从而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尽快用冰袋或冷毛巾在受伤部位冷敷,以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及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在山里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户外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应用绷带、三角巾、头巾或衣物等布类物品加压包扎踝关节及其周围,也可用数条宽胶布从足底向踝关节及足背方向粘贴、固定踝关节,减少活动度。无论加压包扎或用胶布粘贴固定均应使受伤的外踝形成外翻或受伤的内踝形成内翻。这样既可减轻肿胀,又可减轻或避免受伤的副韧带或肌肉继续再受到牵拉,从而减轻或避免加重损伤和疼痛。

  如果已发生或怀疑发生骨折,应根据情况选用约30厘米长的木版或硬纸板分别放置在受伤的踝关节两侧,并在受伤部位加放棉垫、毛巾或衣物等,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两块木版或硬纸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牢固。

  切忌:

  使劲揉搓肿起来的地方,想把淤积起来才血揉开搓散。

  因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后,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恢复,停止出血。如果扭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形成更大的血肿

  用热毛巾敷,想活血消肿;

  热敷会使血流加快,会加剧出血和肿胀。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

  强忍着疼走路、活动,想不“存住筋”

  人们常说的“存住筋”,实际上是损伤后软组织的粘连,而出现这种情况是在损伤的中后期。

  马上贴上膏药

  请勿在短时间内就使用膏药贴,因为那样有可能加重症状。具体使用实际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酌情掌握。不可忽略持续的疼痛,应让疼痛的肌肉得到休息。

  如何避免踝关节扭伤:

  几乎没有办法杜绝崴脚的发生。只是你在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徒步,或上下山时,要集中注意力,看清道路,稳步前进,即便左顾右盼也要看清脚下的道路。如果确有美景,你大可驻足观看,这岂不更加从容。若遇到雨、雪天气,或天黑时尤应小心。

  在登山、徒步时,使用登山杖是个非常好的主意。注意身上背包,在装填物件时,尽量让包均衡,减少因背包而使身体重心不稳。

  常见症状为,踝部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伤处有明显压痛、局部皮下瘀血。如外踝韧带扭伤,则足内翻时疼痛明显;内踝韧带扭伤,则足外翻时疼痛明显。如果是韧带撕裂,则可有内、外翻畸形、血肿。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封闭配合粘膏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郭定聪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多见,治疗不当易引起关节疼痛,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近年来我们采用封闭与粘膏固定治疗5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之一。它是由小腿的胫骨和腓骨的远端与脚上的\距骨组成。胫骨远端内侧的突出部分形成内踝,腓骨外侧的突出部分形成外踝。此外,胫骨远端后缘也有一突出部分,叫做后踝。因为后踝有跟腱等组织遮盖,不能象内外踝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胫骨远端和内、外、后踝构成一个方形的深窝,称为踝穴。距骨体就紧密地嵌置于踝穴内,构成整个踝关节。这样的结构,使人的身体能站得稳稳当当,并且使踝关节只能向背屈和跖屈两个方向活动。但是在跖屈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扭伤往往发生在跖屈位时。

  构成踝关节的骨骼是由踝关节周围的三组主要韧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在胫骨下端与腓骨下端之间,有下胫腓韧带,使胫腓骨紧密连接,使踝穴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在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它起自踝尖端,向下呈扇形分开,分别连在舟状骨、距骨和跟骨的载距突上。它坚强有力较少受伤。在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它起自外踝尖端,分成三束。前后两束连在距骨外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叫做距腓前和距腓后韧带;中间一束连在跟骨上,叫做跟腓韧带。外踝韧带比较薄弱,容易受伤,尤其是在踝关节跖屈时。所以,踝关节扭伤,大多是距腓前韧带受伤。

  踝关节扭伤,往往由于行走时前足进入坑洼,使踝关节被迫跖屈;人无防备,继续往前冲,踝关节在跖屈位,再向内翻,使外侧副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所致,或者跳下时足跟受阻,前足内翻引起。伤后除疼痛外,可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肿胀。在外踝尖部,距骨外侧有压痛。被动地将足内翻,可引起局部剧痛。若同时内翻活动范围也超过正常,说明韧带完全断裂。

  轻的扭伤,可在伤肿处涂擦松节油、舒筋水,或外敷活血化淤药物,然后用绷带固定。剧痛者可用冷敷或针刺昆仑和悬钟穴止痛。休息时可将伤肢垫高,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消肿。一般5一10天左右可以基本痊愈。

  伤势较重或韧带完全断裂的,则应该用宽胶布或石膏夹板固定,置踝关节于屈伸中立位和足外翻位4-6周,拆除石膏后应积极活动关节。

  有些人在第一次踝扭伤后,反复再扭伤,说明首次固定可能不够,关节韧带松弛。此时,病人宜穿着高腰鞋,并将鞋跟外侧底部垫厚 l厘米左右,阻止足内翻,以防复发。

  旅行时如何防治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在旅行活动及日常生活中,最易发生扭伤,其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以上。俗话说“走路爬坡,当心扭伤脚脖”,就是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扭伤了踝关节。游览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或在登山、下山、下坡、下楼梯时,或跑步、跳跃时,一旦失足登空,踩路屈位足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着地,踝外侧或内侧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而发生扭伤。踝关节扭伤包括韧带、肌腱、关节囊除骨折、脱位以外的所有软组织的损伤,但主要是指称帝的损伤。从解剖特点来看,由于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内踝宽扁而靠前,外侧韧带较内侧薄弱,较易发生撕裂,所以足内翻位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为最常见。扭伤以后,踝部出现明显肿胀疼痛、患足功能障碍,活动或负重时疼痛加剧,或呈疼痛性破行,甚者不能行走,有的患者因疼痛而夜晚难以入眠。脚背和脚脖子肿胀,其皮肤可呈青紫色。如果将其患足内、外翻并跖屈时,扭伤部位就会出现剧烈疼痛。往往在受伤当日还可忍耐,但到第二天疼痛肿胀会更加严重。

  预防踝关节扭伤要做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定,或上下山时,要集中注意力,看清道路,稳步前进,不能边走边观赏景物,或嬉戏耍闹。此时若要观赏可稍停留片刻。若遇到雨、雪天气路沿泥泞或天黑时尤应小心。年长者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更应小心翼翼,最好有人惨扶行走。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