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乐山:山是一尊佛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乐山大佛_乐山:山是一尊佛_乐途旅游网

乐山大佛

凌云寺_乐山:山是一尊佛_乐途旅游网

凌云寺

  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的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著名的乐山大佛是一尊依山凿成、举世无双的巨型石刻弥勒坐佛,通高71米、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脚背宽8.5米的 乐山佛因而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佛,俯视浩荡江流与锦绣红尘已有一千多年。

  相传,发起建佛的是僧人海通法师,他为了广集资金,曾云游天下,足迹遍及“江湖淮海”千辛万苦集得开工资金后,又有贪婪的郡吏上门勒索,意图将之据为已 有。海通面对贪官,大义凛然:“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酷吏以为海通不过说说而已,一再逼迫,海通法师勇敢地用刀剜出了的自己的双目“自氛其目,捧盘致 之”。一千年前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至今仍然令人震撼,发人深思。这种为理想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九曲栈道与凌云栈道

  游人要亲至大佛身边和脚下,就近观赏大佛雄姿,必须经过唐代开凿的“九曲栈道”。大佛右手一侧为古已有之、又经后人整修的“九曲栈道”,小道弯曲,盘旋而 下,老幼须特别注意安全;大佛左侧为后人凿通岩壁,临江用钢筋等材料修建的“凌云栈道”,穿山临水,曲径通幽,别具情趣。“凌云栈道”靠山一侧的岩壁上飧 刻着张爱萍、马识途等当代名人的题咏。

  与古代的许多巨大佛像一样,乐山大佛建成之初,同时还建有13层的楼阁覆盖其上,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以后又称“凌云阁”、“天宁阁”。这座楼 阁在当年可谓是超高的摩天大楼了。据范成大记载:“为楼十三层,自头面以及其足。”可惜这座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在几百年后毁于明代末年的战乱。

  今天的游人还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就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另一种可以想到当年盛景的办法是参照国内类似建筑,如敦煌莫 高窟第96窟弥勒佛坐像外的大型楼阁——必层楼。当年乐山大佛外覆的楼阁风格应与之相近。敦煌九层楼内坐佛高仅33米,不比乐山大佛楼阁之宏伟,更非常人 所可想像。可惜岁月无情,这座与大山齐高的巨型古代 建筑已是如梦如幻,成为历史了。

  巨型天然睡佛

  如今到乐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只见乌尤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 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之栈似,堪称天下一绝。但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千百年来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但从未有 人悟出。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忠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约半个月后洗印出来后,才忽然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发现过程之戏剧性,真合了 佛家的“机缘”要义。游人可到乐山城东轮船公司附近的观佛楼处,观赏天然大佛的奇景。观佛楼的墙上还有潘鸿忠撰写的《乐山巨佛发现记》。

  凌云寺

  凌云铁寺门外有一副极具气势的楹联:“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切景切事、大气磅礴,实为海内不可多得的杰作。惜乎人们到此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大佛,反使此联 名声不著,这实在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凌云寺旧名报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后废毁,今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重 建,其中绝大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殿门两侧分列着4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凌云寺为蜀中著名佛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 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大雄宝殿,人有三尊大佛,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大佛;佛家讲轮回,又叫三生佛(前世、今世、来世)。其左殿的方丈 室已被改建为楠楼宾馆,有兴趣到寺内一隹的游客可以就近欣赏佛门景观。天王殿外有数株参天楠森,盛夏季节,清荫宜人。

  灵宝塔

  凌云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还因山有集凤、栖鸾、灵宝、丹葭、拥翠、望去、就日、交兑、祝融九峰,而名为九顶山。灵宝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灵宝峰上。 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传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史载灵宝塔始建于宋代,从形制风格看与西安小雁塔颇为相似。塔为四方形13层空 心密檐式砖塔,中空,内实为5层,高约38米。自塔门入内,可经95级红砂石阶登顶。五层楼内均有佛龛,内设佛像。游客合顶眺望,可尽览嘉州风光。

  东坡楼

  东坡楼原为明末奸臣魏忠贤的祀祠,后人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而改今名。这历史令人对忠奸之别有了更新的认识。苏轼为乐山附近的眉山人,宋时 曾在乐山读书,后人出于对东坡先生的景仰,便在此塑以诗人的塑像。楼前的洗墨池,相传为苏轼的洗砚之处。又因乐山特产一种其色深浓的鲤鱼,传说是因食用了 东坡的洗墨之水所致,因而名为“东坡墨鱼”。美食之外,又添了几许翰墨之香。东坡楼是历代文人墨客最喜一游的地方,到此面对丹山碧水,不免诗性大发,故诗 文题刻极盛,其中尤以楹联最为胜出。

  东坡楼附近江边有载酒亭,是纪念苏轼而兼供游客凭高望远,欣赏风景之处。亭名取自苏东坡的诗句:“载酒时作凌云游”。当得月白风清之时,游客携酒至此,相伴浩荡江声而醉,也是人生极乐之事。

  凌云山碑林

  凌云山碑林位于兑悦、祝融两峰之间的丛林之中,陈列有近200通古今名人书法碑刻,多为凌云寺所藏书法珍品,由凌云寺文物保管部门拓刻而成。其中有黄庭 坚、郑板桥、康有为、赵熙、郭沫若、张爱萍竺人的墨迹,碑石均选用产自雅安的雅石。碑林入口处石碑上的“诗书画”三字,为集邓小平手书而成。凌云山碑林是 书法爱好者乐山之行的必到之处。

  凌云山古摩崖石刻

  凌云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人称“上朝峨嵋,下朝九顶”。留下了许 多诗文和摩崖石刻。苍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间,承受处可见笔走龙蛇、意趣无穷的书法精品。大佛景区门内的“凌云义渡”四字记载了当年古渡义务服务的历 史,大字旁还有小字注明“不收钱”,可见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风,颇令后人深思。“龙湫”之上的“龙”,长约3米,笔意连贯,大气浑成,人称“一笔龙”。此 外,凌云栈道旁有今人题刻十余处,与一排水丹山相映,自有无限的文采内流。

  麻浩崖墓

  麻浩是岷江边的一处地名,在四川话里,“浩”常指江面较宽,江流较缓的地方。麻浩就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溢洪道一侧,距凌云山后门不远,是往 返于乌尤寺和大佛之间的必经之地。当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红色砂岩凿成,洞内宽敞,有的深达数十米,多为东汉年间所凿,是古人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乐山的东汉 墓广泛分布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难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一带数量既多,分布又相对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纵横500多米的范围内,墓穴多达 数百座,重重叠叠,密如蜂房。当地现已建成“汉崖墓博物馆”,集中了从乐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供人参观。

  麻浩渔村

  距麻浩汉崖墓博物馆不足100米处,就是很有特色的麻浩渔村。这座渔村建筑别致,整体呈船形。两侧店匍多经营鲜鱼酒席,但是否全都是出自河中,恐怕就要他 细分辨了。街道中间有座阁楼,形体仿佛船上的驾驶室。游人到此可小憩片刻,品尝河鲜。附近隹有若干户渔民,日日在江中打鱼。渔村东门正对的江面上渔船三 两,别具画意。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