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汽
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全国瞩目的汽车城,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座汽车厂在长春开工建设,掀开了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篇章;1956年7月15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使毛泽东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终于坐上了我们自己生产的小汽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 几代建设者的艰辛努力,第一汽车集团已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宽系列多品种的战略发展格局,拥有红旗、解放、夏利三个自有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三个合资品牌。连续多年销售量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第一汽车集团生产能力达到近百万辆,其中轿车50万辆,中重型载货车24万辆,轻型车12万辆,微型车10万辆。产品远销东南亚、东北亚以及中非等地区多个国家,2002年度汽车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率45%,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8%。销售收入突破845亿元,同比增长34.5%,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率53.6%。
第一汽车集团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汽车生产科研基地。集团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亿元,产品有重、中、轻、微、轿、客等6大系列550多个品种,是一座集生产、科研、营销、外经、外贸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脊梁。
长春汽车工业基本上与共和国同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汽车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八十年代末期,长春市在综合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汽车及为汽车配套的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先扶持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到2002年末,长春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93家,现已形成以“一汽集团”为主体,以汽车研究所、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为依托,以240多家为第一汽车集团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汽车工业体系,形成了一大批与汽车工业发展相关的企业群。特别是第一汽车与德国大众合资以后,长春市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长春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合资合作,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配套体系。近年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并与其进行合资合作,为第一汽车集团及国内外主机厂配套。成立了合资企业45户,产品涉及2000多个品种。2002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9.9亿元,利税13.3亿元。汽车工业成为长春市城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2002年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5%,利税占69.2%,已占据长春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长春被人们称为架在“汽车轮子上的城市”。2002年长春市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不变价)954.9亿元,实现利税141.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82.6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14.2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十五”期间,汽车工业仍是长春市第一支柱产业。长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长春汽车城”的宏伟目标。“中国长春汽车城”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05年,第一汽车集团产量将达到108万辆,产值超千亿元;同时要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二是大力发展汽车贸易开发区,建设一个集整车销售、零部件批发、二手车销售、电子商务、营销网络、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全国最大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三是创建研发基地,利用长春市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首先以引进联合开发,然后是依靠高新技术独立自主开发。四是汽车教育培训。面向未来,着力培育汽车产业人才,从在职培训到专业培训,从产业工人到工程技术人员,形成多层次人才培训。五是汽车文化基地,以汽车会展、运动、旅游为主要内容,培育有特色的汽车文化产业。
目前,长春正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背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合资合作。
长春这方热土承载了第一汽车集团辉煌灿烂的成长历程。这座年轻的城市,开创了中国“行走”工业的历史,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史诗。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座汽车厂在长春开工建设,掀开了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篇章;1956年7月15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使毛泽东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终于坐上了我们自己生产的小汽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 几代建设者的艰辛努力,第一汽车集团已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宽系列多品种的战略发展格局,拥有红旗、解放、夏利三个自有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三个合资品牌。连续多年销售量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第一汽车集团生产能力达到近百万辆,其中轿车50万辆,中重型载货车24万辆,轻型车12万辆,微型车10万辆。产品远销东南亚、东北亚以及中非等地区多个国家,2002年度汽车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率45%,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8%。销售收入突破845亿元,同比增长34.5%,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率53.6%。
第一汽车集团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汽车生产科研基地。集团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亿元,产品有重、中、轻、微、轿、客等6大系列550多个品种,是一座集生产、科研、营销、外经、外贸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脊梁。
长春汽车工业基本上与共和国同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汽车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八十年代末期,长春市在综合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汽车及为汽车配套的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先扶持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到2002年末,长春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93家,现已形成以“一汽集团”为主体,以汽车研究所、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为依托,以240多家为第一汽车集团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汽车工业体系,形成了一大批与汽车工业发展相关的企业群。特别是第一汽车与德国大众合资以后,长春市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长春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合资合作,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配套体系。近年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并与其进行合资合作,为第一汽车集团及国内外主机厂配套。成立了合资企业45户,产品涉及2000多个品种。2002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9.9亿元,利税13.3亿元。汽车工业成为长春市城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2002年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5%,利税占69.2%,已占据长春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长春被人们称为架在“汽车轮子上的城市”。2002年长春市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不变价)954.9亿元,实现利税141.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82.6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14.2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十五”期间,汽车工业仍是长春市第一支柱产业。长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长春汽车城”的宏伟目标。“中国长春汽车城”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05年,第一汽车集团产量将达到108万辆,产值超千亿元;同时要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二是大力发展汽车贸易开发区,建设一个集整车销售、零部件批发、二手车销售、电子商务、营销网络、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全国最大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三是创建研发基地,利用长春市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首先以引进联合开发,然后是依靠高新技术独立自主开发。四是汽车教育培训。面向未来,着力培育汽车产业人才,从在职培训到专业培训,从产业工人到工程技术人员,形成多层次人才培训。五是汽车文化基地,以汽车会展、运动、旅游为主要内容,培育有特色的汽车文化产业。
目前,长春正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背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合资合作。
长春这方热土承载了第一汽车集团辉煌灿烂的成长历程。这座年轻的城市,开创了中国“行走”工业的历史,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史诗。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