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森林之神 寻找鄂伦春最后的猎人(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浪网  作者: [字体: ]
  黎明时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白马图的妻子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别具风味的早餐——煮野猪肉和鹿肉,我们学着鄂伦春人的样子用刀削着吃。白马图还拿出了啤酒和白酒,这真是最丰盛的一顿早餐。当我们问白马图是否会不顾禁令而继续狩猎时,“如果要拿走我的枪,除非先把我打死。”这个男人大声说道。他62岁,脚穿皮靴身着马裤的样子很像安东尼·奎恩(美国演员)。

  他抱起蜷缩在身边 的小狗,把它放在膝盖上,接着他开始咒骂那些下索套偷猎的农民,这种方法使猎物大量死亡。他反对锯木厂对森林木材的开发,“这是对大自然的威胁”。他做出开枪的样子,喝了一杯白酒,沾沾自喜地夸起自己的枪。

  除了打猎,他从来没有做过其他的工作,12岁开始随他的父亲狩猎,今年刚好50年。当他深情地抚摸着自己小狗的时候,我们从这位老猎人的脸上看到了他的自豪,当然,还有忧伤。几个月前,他的马在一次跳跃时失蹄,他摔伤了锁骨。康复后,在马背上拉缰绳总会让他疼痛。他放弃了骑马狩猎,并打算将马卖掉。

  现在,同白马图一样讲鄂伦春语、外出几个星期去狩猎、用狍皮制作御寒衣服的鄂伦春人,最多还有100多人——他告诉我们。

  数千鄂伦春人,曾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北部大、小兴安岭的广袤地区。数量不多的猎人过着游猎生活,但受到定居人的极度鄙视。他们在一万多年前从西伯利亚北部迁徙而来,和少数几个部落是这片地区惟一的居民。

  他们崇拜大自然,在自然里生活,他们仅摄取生存的必需品。他们信奉萨满教,相信森林之灵。他们崇拜熊,有专门的地方为打死的熊举行葬礼。狍子肉是他们的主要食品,它的皮和筋被编织在一起做服饰,就像今天的合成材料,可以很好地抵挡严寒。生活在森林里的鄂伦春男人和女人们,十几人群居在“罗撮子”里(这是一种结构简单、在枝杈交合搭建的原木上覆盖桦树皮或者兽皮、很容易迁移的圆锥形房屋)。他们崇拜白那恰(山神),实行风葬。

  鄂伦春人死后棺木要悬停在树上,马作为猎人不可分离的伙伴,要在主人死后继续跟随他的主人,马的头被放在猎人身旁,它的皮覆盖着棺木。鄂伦春人在这几百年里与世隔绝,他们几乎不知道俄罗斯帝国、中国和日本曾在这里作战。

  然而,从20世纪开始,汉族人便大量到来,游猎的鄂伦春人离开森林,走出了大山。20世纪50年代,他们定居下来,成为了农民,这是他们生活方式的革命,最后的萨满教徒在“文革”时期也被铲除。

  今天,作为56个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人享有各种优惠的政策待遇。在“猎民村”,那一排排漂亮的木屋和砖瓦房,政府都以低廉的价格分配给他们。在内蒙古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那里有一个很有名气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在博物馆可以看到狩猎的艺术和使用了超过一个世纪的火石猎枪,还有模型布景,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定居前的日常生活场景。

  鄂伦春自治旗于1994年禁止了狩猎,今天的鄂伦春人不得不放弃狩猎,这曾是鄂伦春的传统之一。官方调查显示,鄂伦春人口一直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已超过7千人),但是讲鄂伦春语的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一般只有那些超过50岁的老夫妻之间还在使用鄂伦春语。手工业方面,只剩下一少部分上了年纪的妇女懂得如何用狍皮制作御寒的柔软服饰。我们看到,鄂伦春人在获取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失落了他们的传统文化。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