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美陂吉村的一抹红霞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浪网  作者: [字体: ]
美陂村_美陂吉村的一抹红霞_乐途旅游网

美陂村

美陂村_美陂吉村的一抹红霞_乐途旅游网

美陂村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节,游访江西吉安的美陂古村,面对一条条字迹模糊的红军标语,可以激活许多深藏在记忆深处的历史。

  这里躺着一片明清建筑

  又来到江西吉安的美陂古村,心里涌起游子回家的那份激动。高阔的永慕堂前,那口水塘还是水波不兴,倒映着绿树和蓝天白云,地上晒着的谷子,黄澄澄的一片,刺得我眼睛都疼了。

  美陂古村似乎还没有旅行者发现 ,正处于休眠之中。如果坐火车去井冈山参加红色旅游,在吉安市下车,转乘大巴上山,下山后可以转到美陂古村。据花在路上的时间判断,距离不算长吧。

  美陂古村地处江西省西南部,位于京九铁路南段,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总的地貌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祠堂”。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抱水环,天然形胜。古村现有民居约六百栋,明清建筑三百多栋。走在狭长幽深的小巷里,抚摸着古宅外的青砖以及衰草,可以想见古村曾经的辉煌,一条石板铺成的古驿道就在我眼前伸向远方。而大街后面的富水河日夜流淌着,似乎在诉说往日的故事。

  两年前,我曾在此看到有一座竹桥,现在没有了。老乡告诉我,前不久大水来了,桥冲走了。现在河滩上只剩下一垛垛稻草,少了一道令人遐想的风景。

  深厚文化味的祠堂书院

  赣南多祠堂书院,这里也不例外。历史上,美陂村曾是一个平静的山村,流经村口的富水河是当时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赣江中下游经济地位的提升,美陂的村民在家门口开店经营,积累了千万家产,光宗耀祖的情结令这村里许多富人还是向往走向仕途,并修建大量书院,把蟾宫折桂的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于是,就留下这众多的宗祠、书院。

  美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梁姓是村里的大姓,梁氏宗祠当然也是村里最引人眼光的建筑。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与墙壁一样,也被当地的红土壤染红了。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斗拱挑起当年的繁华与气派。在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与永慕堂同一类型的建筑还有司马第、敬德书院、求志堂、节孝祠、义仓等,在一所中学里还留下了一座木结构的魁星阁,窗棂摇落,栏杆腐朽,整体上已经摇摇欲坠了。还有一座万寿宫,原是为了纪念东晋道士许祖治孽龙为民除害建造的,后来——据陪我前去的朋友说,就成了盛极一时的娱乐场所,里面设有酒家、客栈、戏馆等。现在,它早已改成一所学校了。

  红军标语依稀可辨

  美陂村里的自然观景也是非常迷人的。村里有二十八口供人饮用的水塘,路面下通着暗渠,因而塘塘相连,永不干涸,此番设计象征着二十八个星宿。

  村里大樟树也特别多,合抱粗的根本不稀奇。在一口水塘旁歪蹿着一棵奇怪的大樟树,一半枯败一半生绿。当地老百姓告诉我,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齐声唤,前面捉了张辉瓒”。红军将这个倒霉的师长押至村里公审时,毛泽东曾有意留下这颗人头作为与蒋介石打交道的筹码,但因为张辉瓒曾在东固烧杀掠抢,无恶不作,老百姓一致要求处决他,最后民意难违,红军战士割下张的首级挂在这棵树上,挂首级的那一半后来就死了。

  是的,这里曾是红四军的驻地,村里红色资源很多。在村里我还看到二·七会议旧址,红四军总部旧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旧居,至少有30条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深深地渗进砖缝里,至今依稀可辨。在一幢西式小楼里,我还看墙上针对白军士兵写的一段话,希望工农出身的士兵们不要加害村里的农民兄弟。

  还有一口很大的古井,水很清澈,井栏是红石料的。它就在翰林第前,据说红军驻扎于此时,都喝这口井里的水。梁必业将军是从这里出去的,还有两位姓梁的将军也是从这里走上战场。

  美陂古村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留下老人与孩子,还有狗。商铺寥寥无几,销售的商品都是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村里人根本没有想过要让它兴旺起来,建成一个像周庄、同里那样喧嚣的旅游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知足的微笑。你若是坐下来吃一碗用番薯粉做的冰糖水凉糕,老板娘就非常满足了。

  来源:文新传媒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