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邕宁县览胜

[日期:2007-06-01] 来源:《走进南宁》  作者: [字体: ]
  昆仑关威镇南天 顶狮山称雄八桂

  欲走进南宁,先走进自宁。这绝非哗众取宠的矫饰之词。因为己宁县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区域从东、南、西三面形成一个大写的英文“U”,紧紧地环抱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巨宁南面,与钦州市、灵山县接壤,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地带。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巨宁县原县治南宁为历代州、府治所,成为桂南的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中心。邕宁县秦以前属西瓯、骆越地。秦时属桂林郡。汉时分属玉林郡的领方县和合浦郡的合浦县。三国时,邕宁县为吴国所辖。民国二年更名为南宁县,民国三年称邕宁县。邕宁县的历史,自东晋建县迄今,已历经1600多年。

  邕宁县自建县至解放初期,县治均设在南宁城内。1949年邕宁解放,南宁城区及近郊21个自然村划出成立省辖市。1949年年底,市、县分治。1983年,邕宁县经国务院批准划归南宁市,为市辖县。

  邕宁县有22个乡镇,22个主要圩场,总人口 93万多人,多为壮族,是壮汉杂居的大县。邕宁县城蒲庙镇距南宁仅14公里,居民约5万人。全县以农业生产为主,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宗农产品有甘蔗、西瓜和荔枝等。1992年 6月,国务院决定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具有“沿海、沿江、沿边、沿线、沿市”优势的邕宁县,被列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带。由此,邕宁县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邕宁县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各种可供旅游观赏的景点 100多个。邕宁作为壮族起源地之一,迄今已发现的古迹有古船头遗址、青龙江口遗址、天窝遗址、唐横山县治遗址、唐封陵县治遗址、唐武绿县治遗址、五代至宋粟屋窑址、顶视山贝丘遗址等十多处遗址水外,还有举世闻名的昆仑关古战场以及古庙五圣宫等处。名山方面,主要有白凿山、崇尖山。狮子岭、花甲山。逃军山、班峰山、岂博山。湖库方面,主要有富于亚热带特色的凤凰湖、千岛湖、凤亭河水库、西云江水库。溶洞方面,主要有神奇幽深的十八罗汉洞、岂博河、汉水洞。名泉方面,主要有明阳的“天窗”贯马的温泉、蒲庙的清水泉。现代建筑方面,主要有世界同类桥梁跨度最长、独具特色的邕宁墓江大桥。

  邕宁县的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民族特色浓厚。民间戏剧有山歌剧、师公剧、采茶戏;舞蹈有春牛舞、斑鸠舞、白鹤舞、师公舞、采茶舞,其中春牛舞和斑鸠舞多次应邀参加广西“三月三”歌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表演,受到中外艺人和观众的高度赞扬。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邕宁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以昆仑关古战场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内外投资开发的热点。

  闻名中外的昆仑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位于邕宁县和宾阳县交界的昆仑山东侧,距离南宁市区56公里,南梧二级公路从昆仑山脚下绕过,交通十分便捷。昆仑关地处柳州至南宁 咽喉地带,战略位置重要,秦代尉屠瞧征服岭南后便在山上筑关,至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垒巨石为关,称作“南雄关”,宋代改名为“昆仑关”,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在古代从南方到中原的驿路上,昆仑关是南北通道的重要关隘。民国十五年门”6年)修筑南宁至柳州公路,昆仑关又成为广西到越南交通线的要塞,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十多次战役。青山埋白骨,鲜血染黄土,昆仑关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残留着战火的痕迹,令人不胜感慨。

  来到了赫赫有名的昆仑关,沿着茅草掩映的小路境蜒前行,脚下的黄泥小径很有来头;历史上称作昆仑古道,路旁的花岗岩石碑上,有“昆仑古道”四字为证。想当年多少南来上往的人步履匆匆从古道上走过,一个个大汗淋漓直喘着粗气,因此感叹:“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叹完了气,歇了歇脚,又得继续前行。

  从古道盘旋而上,便到了昆仑关古关楼。这座被风雨侵蚀的关楼虽然残破,但雄风犹存,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的确,它已经存在了将近1200年,是唐代将领裴行立最早修筑,到宋代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增建了城垣和古关门。走进拱门,可以看到两块碑文,一块是重建昆仑关建置简史,另一块是宋代陶迅、陈理的诗及清朝孙揖的《昆仑关题壁》诗,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已经难以辨认。壁上还有一块美名匾额,是明朝末年桂林郡王朱由榔派朱桓、赵康重建昆仑关时所刻。20世纪60年代昆仑关楼被毁,原匾断为三截,1982年重建古关楼时将原匾复原后镶在拱门壁上,方便游人欣赏。

  关楼上,有一个祭词,原来供奉着狄青、孙沔、余靖三个宋代征南主将的神像,纪念狄青平南功绩。据史书记载,宋皇拓元年,依智高造反,夺取晋州,进犯柳州,朝廷派狄青率兵南下,与依智高在昆仑关一带血战,反复争夺。公元1053年的元宵节,狄青趁依智高部下将土过节畅饮放松警惕,连夜挥军突袭,夺取昆仑关,打败依智高,收复邕州。“上元三鼓夺昆仑”,狄青因此名声大振。为了宣扬武力统一,关楼上供奉平南将领神像,震慑南方百姓。到了清代,本地官府觉得大肆宣扬狄青不合当地壮族百姓心愿,便把狄青等人请下神坛,改奉关羽、关平父子和周仓三个神像,弘扬忠义诚信。每年阴历四月初八“关公节”,关前自发聚集数千百姓,前来祭拜关云长,这个热闹场面成为昆仑关上一道正气浩然的风景线。

  游完古关楼,沿着古道返回山脚,从另一条路往上攀登,便进人著名的抗日时期昆仑关战役遗址。这是昆仑关历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次战役,铁血昆仑,壮志凌云。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1939年那个凄风冷雨的初冬。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钦州湾登陆,在空军飞机掩护下,先占钦州,继而攻陷南宁,占领昆仑关,窥视柳州、桂林,打算切断华南交通线,实行封锁政策,威胁重庆。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的阴谋,国民党政府调集精锐部队第五军,与日军号称“钢军’的圾垣师团在昆仑关会战。这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血战,日军盘踞在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的昆仑关上,凭借猛烈火力死守待援。中国军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驱逐日寇收复失地的决心,浴血拼搏,历时十多天。最后,在数百门大炮的支援下,轮番冲锋,终于攻克了昆仑关,击溃了日军饭垣师团第十二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等4000余人,取得了八年抗战中的一次大捷,长华夏正气,灭侵略者威风。昆仑关战役期间,著名剧作家田汉曾到前线慰问将土,挥笔写下七律诗一首:

  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阻塞驿亭空。

  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火风。

  仙女山头奇石耸,牡丹岭上阵云浓。

  莫问南向输形胜,枢相当年立战功。

  1944年,国民党政府在昆仑关修建了南北牌坊、纪念塔、烈士陵园、纪战碑亭等建筑群,纪念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进入昆仑关抗日战争纪念公园内,就好比一次别开生面的军事旅游。

  首先看到的是北牌坊,这是从宾阳进入昆仑关建筑群触摸到的第一座建筑物,由花岗岩砌成,上面有张治中将军题写的“不朽是为”横批,两边是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题的对联:

  “编成战史勋名重,合葬雄关组豆新”,背面横批是当时军委会政治部部长、昆仑关战役监军陈诚题的‘气壮山河”,以及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桂林行营参谋长林蔚题的对联:“百战长留连氏血,九攻更轶狄青勋”。北牌坊左边,有一块宾阳县人民政府树立的“昆仑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碑牌。

  过了北牌坊,登上雄关,山风猎猎,松涛阵阵。在宋代昆仑关军事瞻望台旧址上,耸立着一座纪战碑亭,亭内立有一块“纪战碑”,详细记述1939年昆仑大战整个战况,是当时第五军军长杜 韦明撰文并亲国书写。有书记载,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杜孝明拉着军呢大衣穿着马靴,脚步沉重地踏上鲜血凝结的焦土,迎着弥漫着一股焦烟气味的山风,无言地凝视铅灰色的大际,默默无语。作为大战的指挥官,面对看尸横遍野的战场,内心极为震撼。这震撼化作了这篇如歌如泣的碑文,留存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

  看了碑文,缓步走到抗战纪念塔前。这座三棱形的高塔高16米,似一把刺刀,直指苍穹,塔上刻着“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土纪念塔”,这也是杜幸明将军亲手所题。塔的大理石底座刻有蒋介石题的“碧血千秋”四个大字,北面是何应钦题的‘气塞苍冥”,还有李济深写的碑记以及昆仑关战役总指挥白崇禧写的纪战碑词:“关山无恙,壮士不归。自古有死,死得其所。气薄云天,血热后土。英灵赫赫,芳草婆婆。千秋万世,视此丰碑”。20世纪70年代,纪念塔曾经一度坍塌,附近一些农民把这些刻有题辞的碑石碎块运回家中,用作房屋基座和猪圈垫石。后来文物部门修复纪念塔,才把这些散失的碑石找回来,拼凑成原来的样子,重新矗立在昆仑关上。

  纪念塔西北是烈土陵园和纪念碑,一排排水泥板下面的墓穴里,是战斗中阵亡将士忠骨,数以万计。他们有的在纪念碑上刻有姓名,有的连姓名也找不到了。正是这些普通的将土,拼着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这场战役的胜利。可他们的尸骨,却长埋在黄土下面,无声无息。只有每年清明节,附近农民自发来到这里,为这些牺牲了的将士点一注香烛,愿忠魂在天国里安息。烈士陵园西侧荒坡上,有昆仑关战役被击毙的日军指挥官中村正雄墓,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少将,身死九塘村,埋于昆仑关,成为日军战败的一个标志。

  下到昆仑山脚,有一座三门四柱的牌坊,也叫南牌坊。牌坊左侧也有一块巨宁县人民政府树立的“昆仑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牌。拳宁、宾阳两县联手对昆仑关共同开发利用,把昆仑关建成一座抗日战争纪念公园。

  南牌坊北面内柱刻有当时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的对联:“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外柱对联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题的“战绩令人怀壮烈,国殇为鬼亦雄奇”。右边横批是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题词“气横关河”,左边横批是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题词“民族正气”。

  南面是从邕宁方向登昆仑关的正门,横额是杜韦明的“陆军 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陵墓”16个大字,内柱是蒋介石题 写的对联:“芳烈长流为国家尽忠民族尽孝;英豪继起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外柱对联是杜韦明手笔:“血花飞舞血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左边横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题词:“雄关铭勋”;右边横批是国民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题词:“毅魄长雄”。我们观赏昆仑关上这些对联和题词,回想当年昆仑关血战的壮烈场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喋血沙场,雄鬼千秋悲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的白骨,更能照出人的灵魂。同时,这些题词和对联,苍劲有力,气魄雄奇,好象是依次书法展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昆仑关南北牌坊和纪念碑上题词的 16 位国民党军政要员,书法各有特色。蒋介石的行草看似平实,内藏机锋,好象他的为人。杜韦明虽然身为职业军人,但书法刚劲凌厉,行书中渗透魏碑功底,豪迈中蕴藉伤感,苍凉中流悲愤,洒砚中墨如坐战车驰驱疆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于右任的草书,笔走龙蛇,倏忽万里,潇洒俊逸,是书法中、的佳品。于右任先生去世后,他的书法被海外收藏家竞相收藏,逐年升值。昆仑关南牌坊上于右任的草书,价值极高,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品位。除此之外,陈诚、张治中等人的书法,也有比较深厚的练帖功底,而且练的都是颜体字,可见致谢将领都有较好的家学渊源和文化功底。

  昆仑关大战的教育意义影响深远,也是广西旅游业绝无仅有的一个丰富资源。邕宁县和宾阳县联手,因势利导,建造昆仑关国际和平村,打造昆仑关的品牌,使它成为集教育、纪念、旅游于一体的龙头精品,让游人凭吊战场,更知今日和平的珍贵。昆仑关这个古关隘,在新时期净产牛新的效益,焕发新的光彩。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
* 心爱 发表于 2009/2/5 16:09:05
白凿山、崇尖山。狮子岭、花甲山是武鸣县的一部份。白凿山乃武鸣县,邕宁县,宾阳县的交界处,不能说是邕宁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