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ount Huangshan
编号: 200-007
黄山于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I)、N(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南端,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东西长164.14公里,南北宽123.35公里。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 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景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图画。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侵蚀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的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出露面积总共约占风景区面积的80%。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居于景区中心,与周围的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共同组成了层峦叠嶂的山体组合。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是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展布着众多的山涧沟谷,其中大谷36条,形成36源,汇入24溪水,以桃花、云门二峰为界,分别流入新安江、钱塘江和青弋江、长江。黄山高差大,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构成黄山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景观,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等。其中九龙瀑为三大瀑布之首。它从香炉峰的悬崖上,经九折而下,宛如九条飞龙起舞。
黄山的地质地貌状况以及气候状况造就了著名的“黄山四绝”美景。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奇松:松是黄山最奇特的景观,百年以上的黄山松就数以万计,多生长于岩石缝隙中,盘根错节,傲然挺拔,显示出极顽强的生命力。已命名的已有多达近百株,玉女峰下的迎客松更成为黄山的象征。
怪石:黄山险峰林立,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各种巧石怪岩形态万千,犹如神工天成,形象生动。其中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著名的有“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等。
云海:云海是黄山风景一绝,它虽为非地貌景观,但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云雾翻卷,云顶平整、山峰顶尖微露的状观景象就是气象景观和地貌景观巧妙组合的结果。黄山云雾初起时,一般以沟谷为源地,由此向外扩展、漫延、渐而成“海”。黄山云海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无严格界线的“海域”,号称“五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多采多姿的“云海”具有美、胜、奇、幻等特点,享誉古今。尤其是雨雪后的初晴,日出或回落时的“霞海”最为壮观。怪石、奇松、峰林飘浮在云海中,忽隐忽现,犹如置身仙境。
温泉: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温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纯正,温度适宜。唐代诗人贾岛曾赞扬其为“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在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出现三个自然带景观:温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暖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和温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生物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黄山有野生植物1452种,蕨类植物100多种,苔类植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黄山古树名木众多,以古、大、珍、奇、多著称于世,又以黄山松最负盛名。黄山还是动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已知的有鱼类24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鸟类170种(隶属17目40科)、脊椎动物300种,主要珍禽异兽有白颈长尾雉、猕猴、短尾猴、 梅花鹿、野山羊、云豹、八音鸟、白鹇鸟、相思鸟等。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自古以来,黄山伟大的自然美,就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叹和陶醉,创作了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赞美黄山的诗词,可以查到的就有两万多首。
黄山在1000多年的建设历史中,留下的古观寺庙、险塞关隘、游道平台、亭阁、桥梁、门坊等数不胜数。这些建筑已成为黄山文化景观不可缺少的部分。
编号: 200-007
黄山于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I)、N(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南端,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东西长164.14公里,南北宽123.35公里。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 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景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图画。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侵蚀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的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出露面积总共约占风景区面积的80%。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居于景区中心,与周围的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共同组成了层峦叠嶂的山体组合。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是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展布着众多的山涧沟谷,其中大谷36条,形成36源,汇入24溪水,以桃花、云门二峰为界,分别流入新安江、钱塘江和青弋江、长江。黄山高差大,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构成黄山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景观,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等。其中九龙瀑为三大瀑布之首。它从香炉峰的悬崖上,经九折而下,宛如九条飞龙起舞。
黄山的地质地貌状况以及气候状况造就了著名的“黄山四绝”美景。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奇松:松是黄山最奇特的景观,百年以上的黄山松就数以万计,多生长于岩石缝隙中,盘根错节,傲然挺拔,显示出极顽强的生命力。已命名的已有多达近百株,玉女峰下的迎客松更成为黄山的象征。
怪石:黄山险峰林立,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各种巧石怪岩形态万千,犹如神工天成,形象生动。其中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著名的有“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等。
云海:云海是黄山风景一绝,它虽为非地貌景观,但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云雾翻卷,云顶平整、山峰顶尖微露的状观景象就是气象景观和地貌景观巧妙组合的结果。黄山云雾初起时,一般以沟谷为源地,由此向外扩展、漫延、渐而成“海”。黄山云海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无严格界线的“海域”,号称“五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多采多姿的“云海”具有美、胜、奇、幻等特点,享誉古今。尤其是雨雪后的初晴,日出或回落时的“霞海”最为壮观。怪石、奇松、峰林飘浮在云海中,忽隐忽现,犹如置身仙境。
温泉: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温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纯正,温度适宜。唐代诗人贾岛曾赞扬其为“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在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出现三个自然带景观:温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暖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和温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生物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黄山有野生植物1452种,蕨类植物100多种,苔类植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黄山古树名木众多,以古、大、珍、奇、多著称于世,又以黄山松最负盛名。黄山还是动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已知的有鱼类24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鸟类170种(隶属17目40科)、脊椎动物300种,主要珍禽异兽有白颈长尾雉、猕猴、短尾猴、 梅花鹿、野山羊、云豹、八音鸟、白鹇鸟、相思鸟等。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自古以来,黄山伟大的自然美,就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叹和陶醉,创作了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赞美黄山的诗词,可以查到的就有两万多首。
黄山在1000多年的建设历史中,留下的古观寺庙、险塞关隘、游道平台、亭阁、桥梁、门坊等数不胜数。这些建筑已成为黄山文化景观不可缺少的部分。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