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朝拜佛教圣地 五台山两天徒步全攻略(二)

[日期:2007-06-01] 来源:户外探险网站  作者: [字体: ]
 _朝拜佛教圣地 五台山两天徒步全攻略(二)_乐途旅游网

 _朝拜佛教圣地 五台山两天徒步全攻略(二)_乐途旅游网

  [北台——中台]

  从北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台,感觉很近,但要走2小时左右,一路下行,当切则切。途中没有任何树木,脚下是厚厚高低不平的草甸,风景很好,只是当天狂风八级,刮得我们无暇观风景。

  中台又称翠石峰,台顶建有演教寺,内供文殊佛像。还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正在修缮,寺院修的太新,还没完工,旧寺破破烂烂处于废弃,香火明显不如其它台,而且不提供斋饭和住宿。

  建议:中台的路基本不用走盘山路,直接切下,但处于风口,风很大。

  [中台——西台]

  从中台到西台大概3-4小时,前两小时是平缓的下坡,可以直切,最后有1小时上升路,非常痛苦,大家基本到这里已经体力耗尽,而且与台顶直线距离并不远,走盘山路至少要走10多个转弯,那个时候谁也直切不上去了,每当转过一个弯的时候,以为就到了,其实路漫漫,当大家都绝望的时候,终于终于到西台,可以吃斋住宿了。

  西台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西台可望月。

  建议:算下来这一天已经走了10多小时盘山路,不管多累,一定要在18:00以前赶到西台,才能赶上晚斋,当时我们吃着热腾腾的面条儿,那幸福的快晕过去了。吃斋不可发出声音,男女不可以混坐,不能跷二郎腿,吃斋住宿都要在功德箱里投一些钱,多少不限,最好不要低于5块。

  D2

  [西台——狮子窝]

  3:30起床吃自带早餐出发,夜色好赶路,4:40就到了吉祥寺,因为太早不便打扰继续赶路,菩萨保佑这一日无风无雨,阳光明媚,6:30顺利到达狮子窝。相传当年文殊菩萨骑着狮子途经此地,看到这里山美水美绿荫蔽日,狮子落在这里再也不走了,文殊看到五座山峰环绕,即把此地做为自己的道场,从此就有了五台山。狮子窝最有名的就是千佛塔,隋朝即有,明朝修缮,文革并未损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当地人扣下小佛,以每个20元出手,上千年的文物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感叹!!!

  [金阁寺——南台]

  金阁寺出来右转,沿柏油公路走半小时,即可看到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牌楼“五台山佛教圣地”。牌楼是南台的山门,很多开车来这里需要收费,去往南台的路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就是沿着盘山公路走,可以选择小路上山,大概走2小时就可到达,我们在上午11:00到南台顶。

  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南台又分古南台和新南台,一般到新南台就可以了,古南台还有半小时路程,当时大家的状况是多一步也走不动的情况下,小艾把古南台也朝了,PFPF。

  [南台——台怀镇——北京]

  带着五百年的修行,迈着发软的双腿,终于下到牌楼的位置,从这就可以包车每人12元回台怀镇,大概40分钟到达长途车站。如果选择坐火车,是要回砂河火车站,火车是晚22:00和0点多两辆回京列车,次日早到北京,一般都没座位,我们选择了长途车。120元/人,在当晚20:30到达六里桥,各回各家。

  建议:长途车平日每天下午16:00有趟回京的大巴,所以必须赶在此时间到达长途车站,或者再早一些,如果人多同样没座位。如果同去的队员能有9-10人,可以直接包金杯回京,同样120元/人,有拉活的。这样可以早些回京休息不耽误第二天上班。

  装备,费用,一些建议

  装备:

  雨衣,登山杖,头灯,防晒霜,帽子,手套,袜子,速干衣裤,抓绒衣裤,冲锋衣裤,登山鞋,零钱,两天早餐一天中餐(第一天中餐在北台,晚餐在西台。第二天中餐可以在南台,看时间情况),一些热量食品,切不可有牛肉干。水要带足,或者带水壶,每个台都有热水供应。如果人多考虑手台,手机在第一天没信号。

  费用:

  N201北京站-五台山,97元/人

  预售票费,5元/人

  包车火车站-鸿门岩,20元/人

  包车南台牌楼-台怀镇长途车站,12元/人

  回京大巴,120元/人

  其它费用:吃斋住宿随喜自愿

  建议:

  1,除东台,中台以外,其它三台都可以住宿,所以不用带帐篷

  2,台上温差明显,风大,随时有雨,需要时随时更换。

  3,选择双舒服的鞋,路没难度,但鞋不合适很费脚,可以是低帮轻便型,但千万不要球鞋或布鞋,一般徒步五台都会长泡。

  4,准备好零钱,五台之间没有任何商店小卖部,吃斋住宿随喜都需要零钱,如果愿意大面额投入功德箱,当然没人反对。

  5,不论遇到和尚尼姑居士年青年长均可称之为“师兄”。

  6,不论你好,谢谢,再见,均为“阿弥陀佛”。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