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许昌“三国风”轻拂“三国”专家

[日期:2007-06-01]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作者: [字体: ]
  春秋楼、灞陵桥、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11月19日,许昌市文化遗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出席中国(许昌)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他们在游三国景、品三国宴、感受“三国风”之余,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春秋楼并不是纯粹的“关帝庙”

  11月19日8时许,专家一行来到了位于市区春秋园林广场的春秋楼。

  “春秋楼建筑风格古朴,整体气势十分恢弘。 ”当看到春秋楼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伯俊就开始感慨许昌的三国文化遗产非常丰厚,而且保护得相当不错。

  在观看春秋楼、关圣殿、甘糜二后宫以及世界最大的室内关公塑像后,不少专家认为春秋楼作为许昌的一个三国历史文化遗迹,体现了一种精神———忠义。他们指出这正是春秋楼的精髓所在。

  “建造春秋楼虽然是用来纪念关羽的,但它却不是纯粹的关帝庙,有独特的风格。”在观赏完春秋楼后,沈伯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春秋楼不是纯粹的“关帝庙”呢?沈伯俊认为春秋楼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它突出体现了汉魏文化。春秋楼不仅反映了关羽的数读春秋,表现了关羽对两位夫人的爱戴,同时还体现了曹操对关羽的礼遇,这种历史内涵是独一无二的。二是春秋楼虽然属于庙的体制,但在建筑风格上糅合了家居的风格。春秋楼将一宅分为二院,二位皇嫂居内院,关羽居外院,这种建筑风格更多地渗透了许昌的文化,在其他关帝庙也是寻找不到的。

  钧瓷艺术家比钧瓷更要得到保护

  “守”、双龙罐……当日,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观赏过一件件色彩绚丽、形状独特的钧瓷作品后,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陶立璠不无感慨钧瓷的魅力以及钧瓷艺术家的鬼斧神工。

  “钧瓷作为一项保存至今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靠的就是像韩美林、晋佩章、冀德强等钧瓷艺术家。他们比钧瓷更具有价值,更应把他们保护起来。”陶立璠认为钧瓷艺术家是钧瓷文化的传承所在,他们应比钧瓷更需要得到保护。同时他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力协助钧瓷艺术家挖掘并创新钧瓷文化,保证钧瓷的发展不只是停留在现在。此外,他认为还应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培育新的接班人,让钧瓷文化一辈辈得以传承。

  “三国宴”是文化的盛宴,是对三国文化的延伸

  在游了三国址、感受了“三国风”之后,11月19日下午,专家们来到了鄢陵花都温泉度假区。在这里,他们品尝到了“重出江湖”的“三国宴”,揭开了“三国宴”创新之后的神秘面纱。

  “桃园结义”、“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品尝着一道道用三国故事为菜名的“三国宴”,专家们连连称赞“三国宴”着实是文化的盛宴。一道“屯田旱井”更是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它完全采用农家的制作工艺,用“井”字的简单外形向客人们表达了曹操在许昌屯田并开发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

  “许昌作为汉末陪都和曹魏五都之一,被公认为三国鼎立中曹魏一方的代表,不仅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且旅游资源丰富,餐饮原料众多,如今研制的‘三国宴’更是对三国文化的延伸”。 沈伯俊认为许昌推出“三国宴”突出体现了曹魏文化,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此外,“三国宴”主要研制者之一的石友仁先生还运用双关、隐喻等手法,通过“三国宴”把三国历史、三国演义、三国传说等栩栩如生地体现出来,比起其他地方的“三国宴”,附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国宴’要想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的盛宴,还需要精益求精。”沈伯俊认为,相关人员应与其他地方的“三国宴”制作者增加沟通和交流,如成都京川宾馆、成都武侯祠等,借鉴和融合这些地方的餐饮形态和饮食文化,从而不断地完善。

  (通讯员:胡春明)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