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上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小古镇

[日期:2007-06-01] 来源:转自论坛  作者: [字体: ]
古街道_上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小古镇_乐途旅游网

古街道

古磨房_上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小古镇_乐途旅游网

古磨房

小河与民居_上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小古镇_乐途旅游网

小河与民居

  之所以在古镇前加了个副词“小”,因为上里的确不大.一条主街长不过2公里,巷道不多,建筑物也不那么稠密.古镇街边的老店铺和房舍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街道纵横排成一个“井”字形。据说,这寓意井中有水.与繁华的江南古镇相比,或者与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乡间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著名,不象周庄或者阆中那样的游人如织,尽可以在一派川西民居风格的寂静中徜徉,在山水掩映中的田园 里出神……

  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它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也称“蜀身毒道”,总长200公里,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如今,沿着成都到雅安的高速公路,2小时左右即到。踏入古镇的版图,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潭被水坝拦住的幽静的水,近了才发现,其实是两条小河在这里相汇,然后用一道水坝蓄住,既增添了上里的韵味,也可资洗衣洗菜之用。古镇就傍着这两条小河而生,隔河是一片农田,农田的尽头是几座小山丘。我们顺着水坝上的石墩过河,从两座民居间的石阶登上,就进入了古镇的主街。古戏台、守望相助的临街商铺、青石的街面乃至那些悬挂在门前的黄澄澄的玉米和红艳艳的干辣椒,乡土风情扑面而来!

  到上里之前,我去过江南的周庄和同在四川的阆中,同为古镇,上里的风骨绝不雷同。周庄的风景当然是好的,但没有给我好印象,进周庄还要收几十块的门票,首先就不爽,然后是满眼的万三蹄膀店,实在是大煞风景!阆中呢,建筑又太密集了,靠着嘉陵江的近岸处,一片狼藉,只是那座贡院给我深刻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如果说,周庄是江南富豪家的千斤,虽然美丽,但处处透着商贾的铜臭而终于失去了灵气;阆中便如同诗书传家的娴静女子,繁文缛节一大堆;而上里,就是弥漫山野之气的清新灵动的小姑娘。我漫步在这街道上,偷眼望去,小河里有几只鸭子自在的游着,不远处有一座爬满青苔的石桥,桥下有当地居民在洗衣。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流,没有喧闹的叫卖声,小镇以一种寂静的淳朴感染着我。

  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关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从这里到邛崃至芦山和雅安,各为一日行程。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这五大家庭各有千秋,很久以来就流传着“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的说法。所谓顶子,是说杨家诗书传家,世代官宦;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谷子,是说陈家田产广阔,粮食丰足;女子,是说许家的女儿品貌双全,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各户争相聘娶;锭子,普通话叫拳头,是说张家有习武传统,个个骁勇善斗。如此形象生动的说法,勾勒出了古镇的人文轮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大家族更是好戏不断。想当年上里的狭窄的石板街上,官场、情场、商场、农场都成了家族们的竞技场。这里能不发生故事吗?

  昔日的“五家口”,如今仅有“韩家大院”尚有往日的恢弘。韩家大院,是清代官吏韩廷藩家的私邸,建成于道光四年(1824年)。一个大院又分为了七个小院,真是天外有天,院中带院。最引人注目之处,则是里面精美灵动的木雕,窗花、门楣、过廊上比比皆是,可以细细品味。韩家其实不光银子多,顶子与“锭子”也不少。韩家后代同样出过不少的文举人与武举人,大院中的石担子依然霸道地横在路边,一般人根本无法把它练耍起来。

  古桥古塔石牌坊,是上里的三大特色。进入古镇,除了从水坝之外,也可以经过一座石桥,桥头有一条龙的石雕,龙头俯伏在河面上;而在古磨房附近的,是这里最出名的“二仙桥”了。二仙桥,建于乾隆41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小小的桥上爬满了青藤,两边是杨柳垂丝,桥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香炉,上面记载着二仙桥的历史。相传建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拦住踩桥人。众人干涉,二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二人并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据说,从古镇沿河上溯,隔着几十米就跨着一座桥,短短一公里的距离内,竟然有十余座古桥,而且无一造型相同。有拱桥、有石板桥、有石墩子、有单孔的、有7孔的、有11孔的……古时修桥是一个大工程,能如此密集地修建桥梁,可见上里曾经的富庶。至于古塔和石牌坊,我没有多少兴趣去看。

  走累了,我们进到临河的茶楼,在二楼临窗而坐,靠在竹椅上,喝上一壶热热的茶,满眼的乡土风情同着安静闲适心情,心里很是满足!

  上里出口处小河两岸,还有保存完好的红军石刻,最显眼的一幅经典标语就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史载,1935年6月到1936年2月,红军长征两次路经上里,并在此地驻扎半年之久,期间成立了认真、德诚、紫光、崇安四个政治部开展活动。这些石刻标语就是那时刻下的。我仔细的凝视这些标语,脑海里响起或密集或零散的枪炮声,那部壮丽的史诗,如此清晰的活跃在记忆里……

  距上里十多分钟车程,有白马泉寺。白马泉寺因白马泉而得名。《蜀中名胜记》载:雅州北面四十里山谷中,涌泉深不可测,一日三潮,风浪如雷,昔时白马出田野间,云拥之复没,名曰白马泉。白马泉建于唐贞观年间,石砌的泉池,龙卧于池中。白马泉是罕见的间歇泉,会涨潮和落潮,落潮的时候会发出“啼踏、啼踏”的马蹄声,这也就是白马泉名称的来历。据说,若机缘巧合能听到这马蹄声,那么一定会财运官运亨通的。但我们不要说马蹄声了,连泉水涨起的景致也未得见。

  没有在上里住,因为雅安市区很近。在夜幕降临时告别,我想:上里,后会有期!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