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香江漫话:阴历九九重阳节港人举家“秋祭”

[日期:2007-0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今日是阴历九月九“重阳节”,与内地九九登高、敬老有所不同,港人还视重阳节为“秋祭日”。这也是春天清明节之后,港人再次举家与祖先“团聚”的日子。

  笔者的朋友阿Z,整个家族十多口人,昨晚就在密密联络,安排今日这场家族“秋祭”,很是隆重。

  今早,阿Z一家三口从居住的北角动身,前往九龙的钻石山墓地,与家族其它成员会合,为夫妇两家的祖先扫墓 。阿Z告诉笔者,家族的墓地分在钻石山三处,整个家祭完成大约要大半天时间。不过,整个家族因了家祭得以来次大团聚,兄弟姐妹趁机聊聊天;孩子们则早就盼着这一天,既可登高行山,又可与表兄妹玩耍。

  据说,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廖族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带同少量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不过,在参与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资料记载,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衆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抵达祖坟时,部分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部分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迄今,重九祭祖已经不限于新界,而是全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了。为此,政府不单要专门将重阳列为一个公共假期,交通署还为秋祭作出特别交通安排;而华人传统的焚香烧纸,也令重阳日山火连连,需要消防队特别前往灌救了。

  其实,尽管“秋祭”成了港人度过重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华人关于这个节日其它内涵,在香港也并行不悖。重阳节,便成了港人欢度的中国节日中,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了。

  九月九重阳节的由来,源于三国魏文帝曹丕写信给太傅钟繇的一封信:“岁往月来,忽复有九月初九,而日月并应,俗佳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故,港人重阳登高秋祭之后,必定设家宴欢聚。

  而喝菊花酒,带茱萸草,又是家宴上不可缺的功课。

  这个习俗,就源于东汉的一个传说:汝南人恒景,曾跟方士费长房学习修仙之术,某一年临近九月九日之时,方士费长房告知恒景,谓九月九日桓景的家定有灾劫,要他尽快回家,叫家中每人缝制一个红布袋,袋里面要藏一些茱萸,然后再将一些红布缚在臂上,带备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就可避过此劫。

  恒景依着道长所说的照做。全家在九月九日早晨,立即登山远去,翌日回来,果然发现家中的鶏犬禽畜全都暴毙,恒景心里暗自庆幸。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重阳节,恰在霜降与冬至两大节气之间,正是大闸蟹膏腴肉甜之时,于是菊花酒配了大闸蟹,就成了不少港人家族重阳家宴的主题了。

  也有清雅之人,忘不了登高感怀,于是重阳前后也是此间媒体副刊,刊登长短句的好时光。也有专为重阳会诗设的网站,就将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重阳思夫之词《醉花阴》作了主页:“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昨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完)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