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布和隆兄多吉为我们整理着背囊
沿着干尔隆柯河谷,我们穿行在草甸和茂密森林间的小道上
雅拉雪山透出那久违的雪山特有的灵气
我们被云雾笼罩,阳光瞬间无踪无影
这次的雅拉之行,和以往的每次雪山之行都不一样,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计划和期待。那是八月的一天,我们一行人到九龙的途中与雅拉偶遇的。我一直对雪山保持着一份特有的敏感。离得很远,站在公路边的一个山坳上遥望,就能感受到雅拉远离尘嚣的那份静谧。就这么一次偶遇,让我鬼使神差地放弃了计划已久的贡嘎雪山之行。
(9月30日)
九月的最后一天清晨,班车已经载着我和我的搭档们在 前往丹巴的公路上急弛。没有了年轻时出行的兴奋,因为出发前听说从丹巴进去,很难找到马帮,所以更多的是一路的盘算:马帮、大本营、C1、C2、时间、线路……
抵达丹巴已近黄昏,草草吃过晚饭,到超市最后一次采购进山之前的必须品。没有人提及千碉之国的碉楼和丹巴的美人谷,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雅拉雪山,其他对我们已经失去了诱惑。按计划,明天就要一鼓作气到达雅拉雪山的登山大本营,因此大家就早早地休息了。
(10月1日)
早晨从丹巴出发,天气非常好,包了辆长安面包车(150。00/辆),沿东谷河峡谷我们直奔台站(海拔3510米,离丹巴50多公里,从这里开始徒步,一天就可以到达雅拉雪山登山大本营)。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台站也被当地人称做二道班房,其实就是一个道班的所在地,也是这次穿越的起点。出发前,我反复查询过这条线的相关资料,最后选择了雅拉雪山的反向穿越,一是为了躲开其他穿越的人群,其次就是减小穿越的难度。和我想象的情况差不多,这里没有了驴子们的喧闹,连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不多,我们一行人在路边慢悠悠地整理行装,只有一、二个好奇的藏民站得远远的偷看。
正在为没有向导和马帮发愁的时候,却偏偏有两个牵马的藏民(落布和隆兄多吉)出现,没有游人租他们的马,所以他们也是慢悠悠地信步道了这里。我按奈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和他们一番讨价还价。其实我根本没有和他们讨价的余地,这里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马帮。记得出发前很多人都提醒我,从这里开始穿越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马帮,因此我也做好了负重穿越的准备,并告知了随行的队友。最后还是以两人两马,400。00/天的高价成交,落布和隆兄多吉便成了我们此行的向导,伴随我们开始了这次的雅拉雪山穿越。
落布和隆兄多吉为我们整理着背囊。
蓝天白云和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开始向远处的雪山进发(10:25分)。
大家互相拉开距离,默默地前行。雪山就在我们视野的尽头……
沿着干尔隆柯河谷,我们穿行在草甸和茂密森林间的小道上。秋天,山体被各种颜色的树林装扮得十分妖艳。虽然这里已经是海拔3000多米,但道路几乎没有什么坡度,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大本营,于是我们的行进速度也很快,远远地把马帮甩在了后面。这一上午大家的体能都很充沛,走得也非常惬意,一路尽情享受着蓝天自由的曲线,沉溺在大地的青色之中。
沿着干尔隆柯河谷,我们穿行在草甸和茂密森林间的小道上
雪山一直在我们的前方,呈现得越来越清晰。山顶被厚厚的积雪和云雾覆盖,冰瀑穿出云层,阳光下亮出耀眼的白光。山体轮廓分明、气势磅礴,极富层次感,透出那久违的雪山特有的灵气。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触摸到她那白色掩映不住的青黛山体!
进山的路,正在施工。估计过不了多久,这里也会人声鼎沸、车来车往。不时有修路的藏族小伙子开着手扶拖拉机,热情地招呼我们搭车,心情好时索性也坐上一段。
走了大半天,雪山还是在远方,似乎她永远都在我的视线里,却又一直和我保持着那段距离。
雅拉雪山透出那久违的雪山特有的灵气
下午3点多钟,转过一个弯,雪山突然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直觉告诉我:近了,近了。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通过一个滑坡段的时候,我们被云雾笼罩,阳光瞬间无踪无影,温度陡然下降。我们开始翻越3744米的雅拉朗多垭口,马驮着包显得很吃力,落布吆喝着使劲地把马往高处拉,不时传来马蹄踩滑发出的吱吱声。快速的海拔提升,使得大家不得不放慢前进速度,我不时回顾后面的渺渺和小麦,他们毕竟是第一次跟我走这样的长线,不免有点担心他们的安全和身体适应能力。每次的雪山之行,我都比较习惯和我几个熟悉的搭档同行,虽然和别人的出行相比,显得有点自闭,但我们依然留恋着那份永恒的默契,固执地一次次结伴远行。
我们被云雾笼罩,阳光瞬间无踪无影
还好渺渺和小麦的体能不错,很快就跟了上来。虽然也显得比较吃力,但他们脸上表露出的坚韧,让我感到欣慰。
天,变得越来越阴冷,风刮得脸隐隐刺痛。我们一口口地揣着粗气,那团绕在嘴前的雾汽,很快便被寒冷吞噬。雅拉对我们这群造访者的考验从现在开始了。
翻上垭口,是一块被群山包围的平坦沼泽地。不远处孤傲的经幡飘扬,恰如勾人梦魂的召唤。我一直非常喜欢雪山垭口飘扬的经幡,每一次她的出现就预示着一段艰辛考验的终结。雨突然地撒下来,又突然地收住,象是慈悲的泪水。我深深的知道,人类给雪山带来到的不安与冒犯。但我又不能舍弃,宁愿接受她的惩罚,却一直不能抵御她的诱惑。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感觉自己象个做错事的孩子,变得异常的虔诚和沉默。
跨过这片沼泽,我们又要开始继续上升。
翻过一个长满野杜鹃的山坳,雅拉雪山就耸立在了我们眼前。当她这么不经意地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还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雅拉暮雪皑皑,乌云缠绕这峰顶,显得如此神秘莫测。冥冥苍穹下,静静地雅拉雍措湖就紧依在雪山的脚下,绿色的湖水倒映着湖边金黄色的树林,静得让人心惊心动魄。
湖边一片平坦的草地便是雅拉的登山大本营,大家卸下装备开始搭建营地。(17:00分)雨却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猛。雅拉仿佛要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洗却我们从凡间带来的尘埃。
大雨中没有时间再欣赏久违的雪山、海子,拉开背包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营地。冰冷的雨水,顺着脸颊、脖子流到胸前、后背,片刻全身已没有一点干衣。高原的雨一般下的时间不会太长,一片乌云飘过后,也许就会是蓝天白云。于是帐篷搭好后,便脱下湿透的衣裤,倦缩在帐篷里等着,躺下,慢慢呼吸……
钻出帐篷的时候,天边已然高挂了一颗很亮的星星,在云层的缝隙里显的格外耀眼。熬粥煮面,大家开始忙活起来。天已经黑了下来,但营地却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与雪山的的肃穆、湖的恬静显得格格不入。
终于可以开始吃饭,天空已经繁星点点,比我们平时看到的更亮、更密。在湖边挂上我们献给雅拉的礼物(经幡),拿出从丹巴带来的唯一的一瓶红酒,穿着湿透了满是泥土的衣裤,我们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雪山下的浪漫。
我还是唱我喜欢的那首歌:“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宁。踏过荒野,我双脚是泥泞。漫天星光,我不怕狂风。满心是期望,过黑暗是黎明……”这一夜,我们尽情挥洒;这一夜我们碾转难眠;这一夜……
(10月2日)
终于挨到帐篷透进了光亮,便一咕噜拉开“门”。湖水很绿、洁净、透彻,幽幽地从帐篷边滑过,风马旗迎风招展,雪山巍巍屹立。所有的艰辛、等待,其实就是为了掀开帐篷时那惊鸿一瞥,这已足以让我回到城市咀嚼几个月了,直到下一次的出行。
上午的阳光很好,幽静宝蓝的天宇间衬着几朵白云。大家都陆续从帐篷里钻出来,拉出睡袋、衣服散在低矮的树枝上。今天是个攀登的好天气,我们准备在大本营呆一天,去尝试一下力所能及的高度。
早餐很丰盛,煎蛋、牛奶、方便面。边吃饭,边观察着近在咫尺的雪峰,我们要找到一条可以上山的线路。正面是几近80度的悬崖,虽然离冰舌最近,但这次没带绳子,从这里上几乎不可能了,于是选择了西面的乱石坡。线路想好,大家便开始收拾好路粮、行包出发了。
所有的艰辛、等待,其实就是为了掀开帐篷时那惊鸿一瞥
湖水很绿、洁净、透彻
乱石坡是很早以前泥石流引发后留下的,近70的坡度。孤舟体能最好,在前探路;小麦、渺渺居中;我自然就在最后了。放慢速度,我知道我们的体能是有限的,合理分配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我不停地提醒大家,“面朝山体,……不要碰松动的岩石……横向列队……距离拉开点”
不时孤舟在对讲机里呼叫后边的队友:“后面注意飞石……前面没路了,准备横切……”
我的心一直抓得很紧,因为一块小石块的松动,都有可能引起大面积山体的崩塌。我们就这样悬在这70度的石坡上慢慢上升。侧面C1的位置已经在我们下面了,雅拉雍措也变得象个小水塘,雪山的冰舌却越来越清晰,山的对面,能看到传说中黄教高僧闭关修炼的洞穴。到达4500以后,天气开始变得很难预料,强烈的紫外线里有时又夹杂着纷飞的细雨。不过一切都还比较顺利,没有出现突然的风雪,只要有足够的体能,我们就能翻过眼前的山峰,亲手触摸到雅拉雪山的冰帽。
雅拉雍措也变得象个小水塘
找一块可以栖身的平坦岩石,我们各自吃着自己带的路粮,下午4点以前,无论到达什么高度,我们都必须开始下撤。匆匆地,我们又开始了艰难的攀登。
拼命地吸着所剩无多的氧气,尽力想感受来自雪山的善义,却怎么也无法感应到雅拉给我的暗示,能做的就是用沉默与之相对,一步步小心地接近。我非常期待踏入那白雪皑皑的禁地,可每上升一步,我的唇越就苍白,人也越显无力。
孤舟首先到达了在山下观察到的一个横切点,从那里横切可以很快到达冰帽的边沿。我们在离他20米左右的地方等待他的观察结果。
“这里横切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是绝壁,只能选择翻过山峰。”对讲机传来了孤舟的探线结果。我知道,这里横切失败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到达了我们想去的地方了。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进程却越来越缓慢。
拼命地吸着所剩无多的氧气,尽力想感受来自雪山的善义
“团长,我已经到达峰顶,前面还有两座峰,翻越后才能到达冰帽,没有时间了,是不是下撤啊?”孤舟这时已经攀登到了乱石坡的顶端。
孤舟到达山峰顶上的时候,我已经通知渺渺和小麦横切到附近的杜鹃林开始下撤了。
“我们已经开始下撤了,天开始变阴,你也快撤下来。”边下撤,我边回应着孤舟。
下撤的路上,我不停地回望巍然屹立的雪山,也许她根本就没在意我们无力的触摸。依然那么宽容地微笑着,但令人沮丧的高度,已经让我们自觉放弃了与她对话的权力。我只希望雪山能接受来自远方的顶礼膜拜,让我空虚的心灵感受到佛泽的滋润。
昨天看到那颗最亮的星星,今天又是最早挂在了云层的缝隙里,依然亮得耀眼。
晚上的风刮得很厉害,疲惫的身躯催促我早早地钻进了帐篷,合上眼,静静地感受雪山带给我的艰辛与浪漫。
深夜,帐篷噼里啪啦的乱响,一直不停。感觉温度比昨天低,紧紧地裹了裹睡袋,应该是在下雪了。享受着这一夜的轻松,雪花拍打帐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进入了梦乡。
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听到“九天,九天……”,以为在在做梦,再听,的确有人在叫我。
“九天,九天……”是落布和隆兄多吉的声音。
我有点紧张,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紧翻身起来,急忙拉开帐篷,雪花拥进来,不由得连连打了几个寒战。
“九天,我的马跑了,把电筒给我,我要找我的马!”落布很着急,操着很难听懂的普通话一阵叽里呱啦。
一看时间才凌晨三点多,狂晕!递给落布头灯,急忙拉上帐篷,好冷。迷糊着又钻里睡袋,“啊……呜……”落布唤马的声音由近而远,消失在风雪的山间峡谷。(第二天起来才听说他们找了2个多小时)
(10月3日)
清晨,我早早的起来。一夜间周围变得满是耀眼的白色,整个营地已是银妆素裹。我轻轻地抬脚落脚,生怕玷污了这场雪山赠予的礼物。清理帐篷上积得厚厚的雪,今天我们准备开始穿越雅拉的U型大峡谷。
离开营地(时间2005/3/1010:40),翻过一个既缓又长的坡,便看到了人迹罕至的垭日阿措(4210M),这是两个紧邻的海子,四周被雪山包围。路,沿着湖边消失在远处的群山里,感觉遥远而漫长。山体光秃秃的,已经被雪浑沌出一片苍白。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大地一片寂静,能听到的只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无边的寂寞和无边的萧索,使整个群山静得像坠入了上古的荒芜之中,显得静美而空灵。
一夜之间,整个营地已是银妆素裹
山之巅,冰雪沉寂。路上,几缕魂魄于天籁中冷峭飞扬。行走在这如月球一般寂静的雪原上,一切都像静止了一般。唯有天上盘旋的鹰,在亘古的落寞中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没有一个人说话,也许大家都知道我们这群五颜六色的人,在这里显得十分多余、极不和谐。低着头,没有任何思维和逻辑,机械式地向前迈着并不轻盈的步伐,一如我去过的所有高原雪域的旅途,这里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区别,视觉的延伸永远是看不尽的雪山和峡谷。每到这时我都会感觉长途跋涉而不见人际的旅程原来缺少了很多乐趣,有的只是或悲壮郁的浪漫,让我年复一年地依恋着,不知终了。
走出这片沉寂的雪山,来到浓雾弥漫的垭口时,已经近下午2点。大家似乎都没有短暂停留的意图。
“九天,我的马需要吃草了。”还是落布那怪异的普通话提醒了我。
“好吧,大家休息一下。”说着,我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一上午走下来,也够累。
卸下包,放马出去,大家也靠在一起。共享着各自带去的干粮。站在垭口放眼望去,就是我们将要穿越的U型峡谷,两边的高山被厚厚的森林覆盖,谷底隐约拥簇着一条白色的溪流。
路上,一缕魂魄于天籁中冷峭飞扬
垭口的风刮得很猛,不一会儿便觉得四肢发冷。不宜久留,大家匆匆吃了几口干粮,便又出发了。
下垭口的途中碰见了走得疲惫不堪的“黑手”一行,她们的方向和我们相反。非常惊讶,也很激动。不过只能简单的交流一下双方走过的和即将去的线路,还有很多路要走,相互短暂的祝福后就各自朝自己的目标去了。刚下垭口的时候还有人赞叹那惊人的美景,几个小时走下来,饥饿、疲惫袭来,大脑剩下的也就是一片空白了。
拖着已经麻木的双腿,在森林泥泞的小路里穿行。天气开始转阴,不时还飘起了细雨,饥饿寒冷交替袭来,一行人默不作声,全然没有心情去品位大自然这份特有的超然,听到的只是自己踏在淤泥里的脚步声和落布一直不停的诵经声(落布和隆兄多吉一路的诵经几乎没有停过),此时的峡谷逾发地显得阴森。
不知道此行的终点离我们还有多远,无尽的峡谷、窒息的浓雾、阴森的密林以及无休无止的阴雨,一切的美此时都变得魔魇般让人不能接受。我已经没有了行走的欲望,奢望的只是一丝阳光,让我感受身心的温暖,让我一眼可以看到山那边的车来车往……
大家也不自觉地开始加快了行进的速度,象是使尽最后的力气冲刺。
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新店子(海拔:3538米),这里在清朝时是康巴地区通往道孚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如今除了还有个地名,已经荒无人烟。
我们决定在此扎营,雨也越下越大,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从雨水浸泡的背包里取出湿露露的睡袋、帐篷时,大家全然没有了旅行的愉悦,雨水顺着帽沿、衣角一直不停地流淌。
又是在雨中搭建帐篷,我显得异常的烦躁。选择了一棵树下,很快搭起了帐篷。把食品、炉头扔在树下,已经没有心情弄吃的了。扔弃一身湿淋淋的衣服,钻进帐篷里忍受着饥饿,想稍微休息一下,等雨小一点再考虑填饱肚皮。躺着,心情却悄悄地没有了温度,人亦在梦与醒的边界徘徊,迷迷糊糊听到孤舟在叫我……
孤舟不愧是俺们队的老队员,大家最脆弱的时候,一个人却在默默起蹲在草地上冒雨煮着面条,一碗一碗地端到每个帐篷。我喜欢俺这个多年的搭档,从来没自诩过自己是驴,却每每和我携手走过雪山荒漠,身影永远在我的前面,遮风挡雪。
雨,一直这么下着,漆黑的草甸变得寂寞而深沉。空虚了的心灵,掉在地上就连一声轻轻的回音也没有了。御下一路的繁琐与风尘,记忆却在荒野的雨夜苏醒。这一夜,我失眠了……
(10月4日)
早上9点,我们已经收拾好行囊,小麦仔细地搜寻着营地的垃圾,装好托在马上。穿着还在滴水的衣服,我们又开始了无尽的旅程。
途中,碰见一支庞大的来自欧洲的登山队,没有人烟的地方看见同类,心情是无以言表的,急忙操起Y英语想问他们从哪个国家来的:“whereareyoufrom?”死老外够搞笑的,回答我:“kangding(康定)!”气得俺吐血,估计是我的提问没有表达清楚。他们一行这是第二次冲顶雅拉雪山了,第一次失败后,这次他们邀请了姑娘山的贺三哥带队的。从他们那里知道我们以后的路程已经不远了,2个多小时后就可以到达中谷村,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搭乘当地的车到康定。这无疑是一针兴奋剂,四天的徒步看来今天可以结束了。
大家不用再顾忌体能的分配,加快脚步往我们的终点扑去。心情也变得异常的好,渺渺不停地念着自己最好吃的回锅肉,我也满脑子装满了烧白、热水澡、大床……小道上拣到刚才那队人马掉的两个番茄,几个人一人一口分食着,渺渺居然小心捧着咬剩的番茄跑了100多米,追上去给小麦也饱饱口福。蔬菜、水果已经久违了。
到达中谷村已经是下午2点左右。有人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温暖;看到车,似乎离家已经很近。
大家忙着和落布、隆兄多吉交换联系方式,联系好一辆长安货车(150。00),我们一路颠簸朝康定去了。(作者:九天)
(9月30日)
九月的最后一天清晨,班车已经载着我和我的搭档们在 前往丹巴的公路上急弛。没有了年轻时出行的兴奋,因为出发前听说从丹巴进去,很难找到马帮,所以更多的是一路的盘算:马帮、大本营、C1、C2、时间、线路……
抵达丹巴已近黄昏,草草吃过晚饭,到超市最后一次采购进山之前的必须品。没有人提及千碉之国的碉楼和丹巴的美人谷,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雅拉雪山,其他对我们已经失去了诱惑。按计划,明天就要一鼓作气到达雅拉雪山的登山大本营,因此大家就早早地休息了。
(10月1日)
早晨从丹巴出发,天气非常好,包了辆长安面包车(150。00/辆),沿东谷河峡谷我们直奔台站(海拔3510米,离丹巴50多公里,从这里开始徒步,一天就可以到达雅拉雪山登山大本营)。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台站也被当地人称做二道班房,其实就是一个道班的所在地,也是这次穿越的起点。出发前,我反复查询过这条线的相关资料,最后选择了雅拉雪山的反向穿越,一是为了躲开其他穿越的人群,其次就是减小穿越的难度。和我想象的情况差不多,这里没有了驴子们的喧闹,连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不多,我们一行人在路边慢悠悠地整理行装,只有一、二个好奇的藏民站得远远的偷看。
正在为没有向导和马帮发愁的时候,却偏偏有两个牵马的藏民(落布和隆兄多吉)出现,没有游人租他们的马,所以他们也是慢悠悠地信步道了这里。我按奈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和他们一番讨价还价。其实我根本没有和他们讨价的余地,这里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马帮。记得出发前很多人都提醒我,从这里开始穿越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马帮,因此我也做好了负重穿越的准备,并告知了随行的队友。最后还是以两人两马,400。00/天的高价成交,落布和隆兄多吉便成了我们此行的向导,伴随我们开始了这次的雅拉雪山穿越。
落布和隆兄多吉为我们整理着背囊。
蓝天白云和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开始向远处的雪山进发(10:25分)。
大家互相拉开距离,默默地前行。雪山就在我们视野的尽头……
沿着干尔隆柯河谷,我们穿行在草甸和茂密森林间的小道上。秋天,山体被各种颜色的树林装扮得十分妖艳。虽然这里已经是海拔3000多米,但道路几乎没有什么坡度,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大本营,于是我们的行进速度也很快,远远地把马帮甩在了后面。这一上午大家的体能都很充沛,走得也非常惬意,一路尽情享受着蓝天自由的曲线,沉溺在大地的青色之中。
沿着干尔隆柯河谷,我们穿行在草甸和茂密森林间的小道上
雪山一直在我们的前方,呈现得越来越清晰。山顶被厚厚的积雪和云雾覆盖,冰瀑穿出云层,阳光下亮出耀眼的白光。山体轮廓分明、气势磅礴,极富层次感,透出那久违的雪山特有的灵气。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触摸到她那白色掩映不住的青黛山体!
进山的路,正在施工。估计过不了多久,这里也会人声鼎沸、车来车往。不时有修路的藏族小伙子开着手扶拖拉机,热情地招呼我们搭车,心情好时索性也坐上一段。
走了大半天,雪山还是在远方,似乎她永远都在我的视线里,却又一直和我保持着那段距离。
雅拉雪山透出那久违的雪山特有的灵气
下午3点多钟,转过一个弯,雪山突然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直觉告诉我:近了,近了。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通过一个滑坡段的时候,我们被云雾笼罩,阳光瞬间无踪无影,温度陡然下降。我们开始翻越3744米的雅拉朗多垭口,马驮着包显得很吃力,落布吆喝着使劲地把马往高处拉,不时传来马蹄踩滑发出的吱吱声。快速的海拔提升,使得大家不得不放慢前进速度,我不时回顾后面的渺渺和小麦,他们毕竟是第一次跟我走这样的长线,不免有点担心他们的安全和身体适应能力。每次的雪山之行,我都比较习惯和我几个熟悉的搭档同行,虽然和别人的出行相比,显得有点自闭,但我们依然留恋着那份永恒的默契,固执地一次次结伴远行。
我们被云雾笼罩,阳光瞬间无踪无影
还好渺渺和小麦的体能不错,很快就跟了上来。虽然也显得比较吃力,但他们脸上表露出的坚韧,让我感到欣慰。
天,变得越来越阴冷,风刮得脸隐隐刺痛。我们一口口地揣着粗气,那团绕在嘴前的雾汽,很快便被寒冷吞噬。雅拉对我们这群造访者的考验从现在开始了。
翻上垭口,是一块被群山包围的平坦沼泽地。不远处孤傲的经幡飘扬,恰如勾人梦魂的召唤。我一直非常喜欢雪山垭口飘扬的经幡,每一次她的出现就预示着一段艰辛考验的终结。雨突然地撒下来,又突然地收住,象是慈悲的泪水。我深深的知道,人类给雪山带来到的不安与冒犯。但我又不能舍弃,宁愿接受她的惩罚,却一直不能抵御她的诱惑。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感觉自己象个做错事的孩子,变得异常的虔诚和沉默。
跨过这片沼泽,我们又要开始继续上升。
翻过一个长满野杜鹃的山坳,雅拉雪山就耸立在了我们眼前。当她这么不经意地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还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雅拉暮雪皑皑,乌云缠绕这峰顶,显得如此神秘莫测。冥冥苍穹下,静静地雅拉雍措湖就紧依在雪山的脚下,绿色的湖水倒映着湖边金黄色的树林,静得让人心惊心动魄。
湖边一片平坦的草地便是雅拉的登山大本营,大家卸下装备开始搭建营地。(17:00分)雨却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猛。雅拉仿佛要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洗却我们从凡间带来的尘埃。
大雨中没有时间再欣赏久违的雪山、海子,拉开背包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营地。冰冷的雨水,顺着脸颊、脖子流到胸前、后背,片刻全身已没有一点干衣。高原的雨一般下的时间不会太长,一片乌云飘过后,也许就会是蓝天白云。于是帐篷搭好后,便脱下湿透的衣裤,倦缩在帐篷里等着,躺下,慢慢呼吸……
钻出帐篷的时候,天边已然高挂了一颗很亮的星星,在云层的缝隙里显的格外耀眼。熬粥煮面,大家开始忙活起来。天已经黑了下来,但营地却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与雪山的的肃穆、湖的恬静显得格格不入。
终于可以开始吃饭,天空已经繁星点点,比我们平时看到的更亮、更密。在湖边挂上我们献给雅拉的礼物(经幡),拿出从丹巴带来的唯一的一瓶红酒,穿着湿透了满是泥土的衣裤,我们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雪山下的浪漫。
我还是唱我喜欢的那首歌:“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宁。踏过荒野,我双脚是泥泞。漫天星光,我不怕狂风。满心是期望,过黑暗是黎明……”这一夜,我们尽情挥洒;这一夜我们碾转难眠;这一夜……
(10月2日)
终于挨到帐篷透进了光亮,便一咕噜拉开“门”。湖水很绿、洁净、透彻,幽幽地从帐篷边滑过,风马旗迎风招展,雪山巍巍屹立。所有的艰辛、等待,其实就是为了掀开帐篷时那惊鸿一瞥,这已足以让我回到城市咀嚼几个月了,直到下一次的出行。
上午的阳光很好,幽静宝蓝的天宇间衬着几朵白云。大家都陆续从帐篷里钻出来,拉出睡袋、衣服散在低矮的树枝上。今天是个攀登的好天气,我们准备在大本营呆一天,去尝试一下力所能及的高度。
早餐很丰盛,煎蛋、牛奶、方便面。边吃饭,边观察着近在咫尺的雪峰,我们要找到一条可以上山的线路。正面是几近80度的悬崖,虽然离冰舌最近,但这次没带绳子,从这里上几乎不可能了,于是选择了西面的乱石坡。线路想好,大家便开始收拾好路粮、行包出发了。
所有的艰辛、等待,其实就是为了掀开帐篷时那惊鸿一瞥
湖水很绿、洁净、透彻
乱石坡是很早以前泥石流引发后留下的,近70的坡度。孤舟体能最好,在前探路;小麦、渺渺居中;我自然就在最后了。放慢速度,我知道我们的体能是有限的,合理分配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我不停地提醒大家,“面朝山体,……不要碰松动的岩石……横向列队……距离拉开点”
不时孤舟在对讲机里呼叫后边的队友:“后面注意飞石……前面没路了,准备横切……”
我的心一直抓得很紧,因为一块小石块的松动,都有可能引起大面积山体的崩塌。我们就这样悬在这70度的石坡上慢慢上升。侧面C1的位置已经在我们下面了,雅拉雍措也变得象个小水塘,雪山的冰舌却越来越清晰,山的对面,能看到传说中黄教高僧闭关修炼的洞穴。到达4500以后,天气开始变得很难预料,强烈的紫外线里有时又夹杂着纷飞的细雨。不过一切都还比较顺利,没有出现突然的风雪,只要有足够的体能,我们就能翻过眼前的山峰,亲手触摸到雅拉雪山的冰帽。
雅拉雍措也变得象个小水塘
找一块可以栖身的平坦岩石,我们各自吃着自己带的路粮,下午4点以前,无论到达什么高度,我们都必须开始下撤。匆匆地,我们又开始了艰难的攀登。
拼命地吸着所剩无多的氧气,尽力想感受来自雪山的善义,却怎么也无法感应到雅拉给我的暗示,能做的就是用沉默与之相对,一步步小心地接近。我非常期待踏入那白雪皑皑的禁地,可每上升一步,我的唇越就苍白,人也越显无力。
孤舟首先到达了在山下观察到的一个横切点,从那里横切可以很快到达冰帽的边沿。我们在离他20米左右的地方等待他的观察结果。
“这里横切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是绝壁,只能选择翻过山峰。”对讲机传来了孤舟的探线结果。我知道,这里横切失败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到达了我们想去的地方了。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进程却越来越缓慢。
拼命地吸着所剩无多的氧气,尽力想感受来自雪山的善义
“团长,我已经到达峰顶,前面还有两座峰,翻越后才能到达冰帽,没有时间了,是不是下撤啊?”孤舟这时已经攀登到了乱石坡的顶端。
孤舟到达山峰顶上的时候,我已经通知渺渺和小麦横切到附近的杜鹃林开始下撤了。
“我们已经开始下撤了,天开始变阴,你也快撤下来。”边下撤,我边回应着孤舟。
下撤的路上,我不停地回望巍然屹立的雪山,也许她根本就没在意我们无力的触摸。依然那么宽容地微笑着,但令人沮丧的高度,已经让我们自觉放弃了与她对话的权力。我只希望雪山能接受来自远方的顶礼膜拜,让我空虚的心灵感受到佛泽的滋润。
昨天看到那颗最亮的星星,今天又是最早挂在了云层的缝隙里,依然亮得耀眼。
晚上的风刮得很厉害,疲惫的身躯催促我早早地钻进了帐篷,合上眼,静静地感受雪山带给我的艰辛与浪漫。
深夜,帐篷噼里啪啦的乱响,一直不停。感觉温度比昨天低,紧紧地裹了裹睡袋,应该是在下雪了。享受着这一夜的轻松,雪花拍打帐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进入了梦乡。
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听到“九天,九天……”,以为在在做梦,再听,的确有人在叫我。
“九天,九天……”是落布和隆兄多吉的声音。
我有点紧张,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紧翻身起来,急忙拉开帐篷,雪花拥进来,不由得连连打了几个寒战。
“九天,我的马跑了,把电筒给我,我要找我的马!”落布很着急,操着很难听懂的普通话一阵叽里呱啦。
一看时间才凌晨三点多,狂晕!递给落布头灯,急忙拉上帐篷,好冷。迷糊着又钻里睡袋,“啊……呜……”落布唤马的声音由近而远,消失在风雪的山间峡谷。(第二天起来才听说他们找了2个多小时)
(10月3日)
清晨,我早早的起来。一夜间周围变得满是耀眼的白色,整个营地已是银妆素裹。我轻轻地抬脚落脚,生怕玷污了这场雪山赠予的礼物。清理帐篷上积得厚厚的雪,今天我们准备开始穿越雅拉的U型大峡谷。
离开营地(时间2005/3/1010:40),翻过一个既缓又长的坡,便看到了人迹罕至的垭日阿措(4210M),这是两个紧邻的海子,四周被雪山包围。路,沿着湖边消失在远处的群山里,感觉遥远而漫长。山体光秃秃的,已经被雪浑沌出一片苍白。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大地一片寂静,能听到的只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无边的寂寞和无边的萧索,使整个群山静得像坠入了上古的荒芜之中,显得静美而空灵。
一夜之间,整个营地已是银妆素裹
山之巅,冰雪沉寂。路上,几缕魂魄于天籁中冷峭飞扬。行走在这如月球一般寂静的雪原上,一切都像静止了一般。唯有天上盘旋的鹰,在亘古的落寞中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没有一个人说话,也许大家都知道我们这群五颜六色的人,在这里显得十分多余、极不和谐。低着头,没有任何思维和逻辑,机械式地向前迈着并不轻盈的步伐,一如我去过的所有高原雪域的旅途,这里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区别,视觉的延伸永远是看不尽的雪山和峡谷。每到这时我都会感觉长途跋涉而不见人际的旅程原来缺少了很多乐趣,有的只是或悲壮郁的浪漫,让我年复一年地依恋着,不知终了。
走出这片沉寂的雪山,来到浓雾弥漫的垭口时,已经近下午2点。大家似乎都没有短暂停留的意图。
“九天,我的马需要吃草了。”还是落布那怪异的普通话提醒了我。
“好吧,大家休息一下。”说着,我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一上午走下来,也够累。
卸下包,放马出去,大家也靠在一起。共享着各自带去的干粮。站在垭口放眼望去,就是我们将要穿越的U型峡谷,两边的高山被厚厚的森林覆盖,谷底隐约拥簇着一条白色的溪流。
路上,一缕魂魄于天籁中冷峭飞扬
垭口的风刮得很猛,不一会儿便觉得四肢发冷。不宜久留,大家匆匆吃了几口干粮,便又出发了。
下垭口的途中碰见了走得疲惫不堪的“黑手”一行,她们的方向和我们相反。非常惊讶,也很激动。不过只能简单的交流一下双方走过的和即将去的线路,还有很多路要走,相互短暂的祝福后就各自朝自己的目标去了。刚下垭口的时候还有人赞叹那惊人的美景,几个小时走下来,饥饿、疲惫袭来,大脑剩下的也就是一片空白了。
拖着已经麻木的双腿,在森林泥泞的小路里穿行。天气开始转阴,不时还飘起了细雨,饥饿寒冷交替袭来,一行人默不作声,全然没有心情去品位大自然这份特有的超然,听到的只是自己踏在淤泥里的脚步声和落布一直不停的诵经声(落布和隆兄多吉一路的诵经几乎没有停过),此时的峡谷逾发地显得阴森。
不知道此行的终点离我们还有多远,无尽的峡谷、窒息的浓雾、阴森的密林以及无休无止的阴雨,一切的美此时都变得魔魇般让人不能接受。我已经没有了行走的欲望,奢望的只是一丝阳光,让我感受身心的温暖,让我一眼可以看到山那边的车来车往……
大家也不自觉地开始加快了行进的速度,象是使尽最后的力气冲刺。
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新店子(海拔:3538米),这里在清朝时是康巴地区通往道孚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如今除了还有个地名,已经荒无人烟。
我们决定在此扎营,雨也越下越大,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从雨水浸泡的背包里取出湿露露的睡袋、帐篷时,大家全然没有了旅行的愉悦,雨水顺着帽沿、衣角一直不停地流淌。
又是在雨中搭建帐篷,我显得异常的烦躁。选择了一棵树下,很快搭起了帐篷。把食品、炉头扔在树下,已经没有心情弄吃的了。扔弃一身湿淋淋的衣服,钻进帐篷里忍受着饥饿,想稍微休息一下,等雨小一点再考虑填饱肚皮。躺着,心情却悄悄地没有了温度,人亦在梦与醒的边界徘徊,迷迷糊糊听到孤舟在叫我……
孤舟不愧是俺们队的老队员,大家最脆弱的时候,一个人却在默默起蹲在草地上冒雨煮着面条,一碗一碗地端到每个帐篷。我喜欢俺这个多年的搭档,从来没自诩过自己是驴,却每每和我携手走过雪山荒漠,身影永远在我的前面,遮风挡雪。
雨,一直这么下着,漆黑的草甸变得寂寞而深沉。空虚了的心灵,掉在地上就连一声轻轻的回音也没有了。御下一路的繁琐与风尘,记忆却在荒野的雨夜苏醒。这一夜,我失眠了……
(10月4日)
早上9点,我们已经收拾好行囊,小麦仔细地搜寻着营地的垃圾,装好托在马上。穿着还在滴水的衣服,我们又开始了无尽的旅程。
途中,碰见一支庞大的来自欧洲的登山队,没有人烟的地方看见同类,心情是无以言表的,急忙操起Y英语想问他们从哪个国家来的:“whereareyoufrom?”死老外够搞笑的,回答我:“kangding(康定)!”气得俺吐血,估计是我的提问没有表达清楚。他们一行这是第二次冲顶雅拉雪山了,第一次失败后,这次他们邀请了姑娘山的贺三哥带队的。从他们那里知道我们以后的路程已经不远了,2个多小时后就可以到达中谷村,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搭乘当地的车到康定。这无疑是一针兴奋剂,四天的徒步看来今天可以结束了。
大家不用再顾忌体能的分配,加快脚步往我们的终点扑去。心情也变得异常的好,渺渺不停地念着自己最好吃的回锅肉,我也满脑子装满了烧白、热水澡、大床……小道上拣到刚才那队人马掉的两个番茄,几个人一人一口分食着,渺渺居然小心捧着咬剩的番茄跑了100多米,追上去给小麦也饱饱口福。蔬菜、水果已经久违了。
到达中谷村已经是下午2点左右。有人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温暖;看到车,似乎离家已经很近。
大家忙着和落布、隆兄多吉交换联系方式,联系好一辆长安货车(150。00),我们一路颠簸朝康定去了。(作者:九天)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