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西游印度 从沙漠腹地到阿拉伯海岸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从印度西北部的杰伊瑟尔梅尔南下到果阿,一半是火热的沙漠,一半是透凉的海水,那"水深火热"的地方,才是奔赴印度的诱惑所在。

  Jaisalmer杰伊瑟尔梅尔 童话般的金色城堡

  印度的首都德里(Delhi)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巨大的自由市场。新德里像骗子满天飞的小商品市场,旧德里像鸡鸭满天飞的乡村农贸市场,铺天盖地的嘈杂混乱足 以让每一位造访者手足无措。我第一次站在德里大街上的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那些大卡车、小货车、摩托车、三轮车、手推车、自行车、牛车马车、公共汽车……黑压压地混杂在一起,在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中迎面扑来,像是要把我一口吞掉似的。那一刻我心里就盘算着一件事:怎样尽快逃离这座城市。

  当我终于站在杰伊瑟尔梅尔(Jaisalmer)安静宜人的街巷中时,700公里外的喧闹声还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巨大的环境落差让我比在德里还感觉手足无措。从噩梦的出口到童话的入口竟然是如此便捷:只需一张200卢比(约40元人民币)的火车卧铺票。更棒的是,进入这个童话居然还是免费的--我说的是杰伊瑟尔梅尔城堡。

  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Rajasthan)的沙漠中,城堡真的不算少。但要么已变成面目全非的残垣断壁,要么就是门槛高贵的旅游景点,只有杰伊瑟尔梅尔的城堡是个例外。那令人仰止的高大城门不分昼夜地向所有人免费开放,城堡内外那些活生生的街巷仿佛几百年来都没变过。是啊,城堡不应该只是用来看的,更应该是用来住的。

  在城堡里的第一夜,我是在一家名为"Ishar Palace"的旅馆里度过的。这家名字很气派的旅馆,实则是家不折不扣的家庭旅舍。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心里有些失望,感觉在这间狭窄简陋的民宅里不会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发现。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在杰伊瑟尔梅尔第一顿觉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坐在被窝里和街对面抱孩子的印度大叔挥手致意--我的床头是一个敞开的落地阳台,与对街阳台的空间距离也就两三米远--这感觉实在太地道了!1小时后,这家"名不副实"的小旅馆又为我带来了更多惊喜。当我保持着舒适的卧姿,从床上移到那个阳台上时,别致的鼓声和着人们的歌声便很应景地飘了过来。那是印度教的信徒们在附近的Laxminath神庙里以歌颂神呢。那庙里一天到晚集会不断,所以也总有原汁原味的现场音乐可听。哎--沐浴在音乐和阳光中的我,心满意足地长长叹了口气。

  不过这满足感只持续到了中午。当我开始在城堡里狭窄曲折的迷巷中漫步时,心里不由得又生出一些更奢侈的愿望来。看看哪,这些被称为哈维丽(Haveli)的建筑,那真的是人住的吗--我的意思是说,房子太漂亮了,简直就应该是在童话里才对。这些全部用石头建成、确切说是雕成的房屋,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子般的光泽。那是本地石料的天然色泽,杰伊瑟尔梅尔"金色之城"的美誉也由此而来。最养眼的是这些石头小楼的门窗和阳台,全部是用薄石板镂空雕花后拼接而成,手工之精细、花纹之复杂会让你觉得那简直就是放大了几十倍的石雕工艺品。而谁又不希望成为住在这"工艺品"里的人呢?让自己再次感到满意并没有花费太多力气,这些美丽的建筑几乎都被改建成了旅馆,尽可随心挑选。最后我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深处相中了一家名为"Desert Haveli"的旅馆。旅馆不大却是原汁原味如假包换的哈维丽石屋,石门石墙石梯石栏石橱石柜石阳台。更让人叫绝的是,这家旅馆就建在城堡的最边缘,而我那房间的阳台不是临街而是"临空"的!它几乎就是探出于几百米高的城墙之上的,身下是杰伊瑟尔梅尔金黄色的街巷和更远处荒芜的戈壁,成群的鸽子在触手可及的超近距离内飞舞(当然有时也难免会有鸽子屎不经意地落下),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同样摆放着一套精致的卧具……仿佛条件反射一般,我一头就躺了下去。

  在城堡剩下的日子里,我几乎都是在这个阳台上度过的。

  关键词

  骆驼骑行(Camel Safari):驾乘骆驼深入沙漠,是杰伊瑟尔梅尔招牌式的旅游项目。沙漠骑行最神奇的感受莫过于看沙漠日落和入夜躺在篝火旁观测灿烂无比的星空,如果能有机会拜访沙漠中的村庄也一定不要错过。在杰伊瑟尔梅尔的街头,几乎每个有门的地方都会挂着一块沙漠骑行的广告牌,但它们之间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比较可靠的方法是通过游客接待中心(Tourist Office)寻找旅行代理公司,或通过查阅攻略去寻找那些口碑好的公司。在预订行程的时候,你一定要询问并记住骆驼主人的身份注册号码,并在付款前详细确认每一项服务细则。沙漠骑行的最低价格应该是在350卢比/人/天左右(约65元人民币),如果低于这个价格你一定要小心:也许你的食物质量会大打折扣,也许你的骑行时间会被缩短。不过也有人对每天250卢比的骑行感到满意。

  民间艺术(Folk Art):杰伊瑟尔梅尔所处的拉贾斯坦省的最丰富物产就是手工艺品,那几乎也就是这片沙漠中的惟一物产了。它与相临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并称为印度的民间艺术之乡,孟买、德里甚至尼泊尔的手工艺店中出售的大部分精美物品都产自这两个地方,最有名的手工艺品包括金银饰品、珠宝首饰、骆驼皮具和华丽夸张的翘尖拖鞋。传统哈维丽式的建筑工艺为拉贾斯坦培养了大批的雕刻师,他们精湛的手艺也经常付之于木头上。这里的民间绘画也非常有特色,基本上是彩色线条与几何图案的组合,风格原始野趣十足。而拉贾斯坦妇女几乎个个都是织布与染布的高手,身上那些镶满亮片的夸张服饰都出自她们自己的原创设计。而沙漠人民的艺术天分,还经常通过节日歌舞、街头吟唱、民间杂耍、戏剧与木偶戏的方式展示出来。

  Jodhpur娇特堡 关于沙漠的蓝色假设

  本以为"躺着的日子"在离开杰伊瑟尔梅尔时就会结束,没想到娇特堡(Jodhpur)的舒适度有增无减。与杰伊瑟尔梅尔不同的是,午睡醒来后已由刺目的金黄色变成了满眼的蔚蓝色。让你在离大海最远的沙漠腹地,感受到海洋般的蓝色气息,这就是娇特堡的迷人之处。

  对于这座"蓝色城市"我耳闻已久,所以一放下背包我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城堡脚下那片陈街旧巷之中,希望可以迅速找寻到那种沉入海底或升入天空的特别感觉。可让我失望的是,这里的蓝色房子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很多墙壁都是常见的鹅黄色或灰白色。难道那关于蓝色的传说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夸张之言吗?我需要爬上城堡去验证一下,在那里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全景,和蓝色之名的真相。

  城堡的门票挺贵,离开杰伊瑟尔梅尔,每天可以无数次进出城堡的好日子就不再有了。一圈转下来,除了"壮观华丽"这四字似乎就再没留下什么特别具体的印象。这里的一切再神奇也与我们这些"平民"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兴趣点始终在城堡脚下的那片市井生活。

  城墙依然坚固。垛口处架设着许多火炮,那是尚武的娇特堡人东征西战的奖杯。顺着炮口的方向向下望去,我第一次有幸看清了这座沙漠城市的真面目--是的,没错!展现在我眼前的,是确凿无疑的一大片蓝色,仿佛沙漠中的"蓝海"。

  这片"蓝海"的中心,是城堡西南侧的一片街巷,那里有着最纯粹最感人的一片蓝。视线以城堡为中心向东南移动,便开始有一道道的黄色、白色夹杂进来,仿佛海面上泛起的浅色波浪。最后,蓝色被那沙漠的颜色完全淹没,那是海水已冲上了滩涂又退缩回来。随身的语音机是这样解释这片蓝色的:娇特堡的国王是自外域来到此地的,同迁而来的贵族、武士和臣民也跟随他们的国王在此地定居下来,他们的房屋就建在城堡的西南侧。这些入侵者自称是太阳的子民,为了显示他们尊贵的血统便将房屋都涂成了深蓝色(那是神的肤色),而本地的"贱民"则只能让自己的房屋保持沙土的颜色……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蓝色的奥秘--为什么在城堡下只看到支离破碎的蓝,而在城堡上却看见了这么大片壮观的蓝--因为这蓝色是在显示人们对王室的忠诚,所以那些面向城堡的墙壁都被毫不马虎地保持着纯正的蓝色;而那些侧向或背对城堡的墙壁,反正国王也看不见,所以是不是蓝色也就无所谓了。原来沙漠中的这片"蓝海",只是"偷懒"的臣民与他们的国王所做的一个视觉游戏呀。

  想到那个多少有些被捉弄的国王,我心里不禁生出些怜悯之情。那些不可一世的国王们啊,又被政治和历史无情地捉弄过多少次呢?在印度刚独立时,政府以保持这些国王的皇权为条件,获得了对拉贾斯坦的控制。但仅过了20年,新上任的总统便出尔反尔,剥夺了这些国王的所有权力和大部分财产,并将他们从自己世居的城堡里赶了出去。在这些流离失所的国王中,命最好的就要算是娇特堡的这个国王了。他从旧宫殿搬出,又搬进了与城堡仅一望之遥的新宫殿。那是印度地区最后建成的一座宫殿。但为了维持王室庞大的日常开支,他又不得不将自己新宫殿的一部分分隔出来,变成了一家超豪华的饭店。

  告别这片蓝色的前夕,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对这座城市的绝妙译名,那就是你在这里所见到的"娇特堡"--常见的译名是"焦特浦尔"。"娇"是我对这座城市妩媚面貌的独特感受;"堡"被用于地名时正好是要发"pu"的音,而且这里确有一座让我得以对沙漠做出"蓝色假设"的城堡。

  关键词

  色彩(Color):身处沙漠与戈壁之中的拉贾斯坦,是印度自然色彩最枯燥的一个邦,同时又是印度人文色彩最丰富的一个邦。荒凉的自然环境,培养出拉贾斯坦人略带偏执的色彩癖好。最生动的诠释,就是那种常被我们误以为是尼泊尔产的镶满亮片和小镜子的拼贴布匹。在一块布上你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色彩,那就是拉贾斯坦人的典型作为。他们还有更大胆的色彩想象和更惊人的色彩冒险,那就是将一座座城市都涂成他们喜爱的颜色,如蓝色之城--娇特堡,粉红之城--斋堡(Jaipur),白色之城--乌黛堡(Udaipur)。如果你有幸进入这些城市的集市,如娇特堡的钟楼市场(Clock Tower Markets)或斋堡的翠波莱市场(Tripolia Bazaar),你会发现自己简直就是置身于汹涌的色彩波涛之中。在拉贾斯坦久居是一定会对色彩上瘾的。

  鸦片(Opium):鸦片与沙漠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那些制作精美形状怪异的鸦片烟具,几乎已成为拉贾斯坦传统文化的标志。鸦片是沙漠居民接待贵宾的上品,是达官贵人日常消遣的必需品。它还承担着更重大的功用。比如献祭仪式上,巫师和所有参与仪式的人都会饮用鸦片水,以增加仪式的魔幻气氛。而准备冲锋陷阵的武士,也会被要求大量饮用鸦片水,以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并令他们的头脑中充满胜利的幻觉。饮用了鸦片水的武士会进入一种极端亢奋的英勇状态,即使长时间地连续作战也不会感到疲惫。

  (来源:《新旅行》)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