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启动

[日期:2007-06-01] 来源:杭州网  作者: [字体: ]
  前天和昨天,杭州大酒店八楼。百年的西泠印社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海选”。

  两天时间,来自全国的一批著名金石篆刻和书法专家,在大量的篆刻和手卷、楹联、扇面作品中精心遴选。四千余件作品,出自国内(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美国的金石篆刻者和书法爱好者之手。

  这个场景,来自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以及西泠印社首届手卷楹联扇 面大展。这也预示着,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陈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风趣地说,我们就像超女一样进行海选,但最后吸纳的都将是精英。

  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自1987年开始举办以来,已经整整经过20年。20年间的名称,从西泠印社全国篆刻作品评展演变到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渐呈开放性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金石篆刻者和书法爱好者,开始加入这支“海选”大军。

  陈振濂说,西泠印社始终站在中国金石篆刻艺术的高端,这里完全是一个精英阶层,人人以进入为荣。

  2004年,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开始引入现场专业和综合素质测试,开评展入社的先河,尝试创新入社形式,吸收优秀的中青年篆刻家入社。出生于1971年的杭州人王义骅成为第一位评展入社的社员。

  同样,今年所有参赛选手中前12名,将进入于10月举行的综合考评。综合考评将分为现场专业及综合素质考评,获得特等奖的选手将现场吸收入社。

  这是一场充满悬念的国学大考,陈振濂说。

  考试的类型分为三种。一种是印学本身的题目,一种是书画类的题目,还有一种就是文史类题目。陈振濂指出,当今篆刻家的软肋往往在这里,通常是技能强于素养。

  去年9月,在西泠印社首届艺术节核心项目的“三大展”(中国印、书法、画大展)上,西泠印社专门为此设立的西泠印社最高奖———“吴昌硕奖”却无人问鼎。

  吴昌硕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印社当初设立这个奖项,意在注重选手的全面能力,他们即使达不到吴昌硕的高度,也必须达到他的全面性。遗憾的是,当时的选手并不能达到这种全面性,且知识素养也存在缺憾———在文史、书画、印学史的现场面试时,竟有选手没有答对任何一个问题。

  陈振濂认为,这与现代人才的培养观念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关。“过去的文人是,陶出来的,现在则是学院式教育训练出来的,专业方向明确,但学校在综合素质上的培养欠缺。”这也正是为什么选手在印书画的操作技法非常精妙,但始终感觉缺乏全面性,及一种内在的功力和底蕴的原因。

  百年名社,再一次向人们重申了它的纳贤原则。

  【相关名词】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

  本次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中旬在杭举行,活动内容包括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2006西泠印社社员篆刻书画提名展、西泠印社社员成果展、西泠印社首届印文化博览会、西泠印社首届手卷楹联扇面展、西泠印社首届印文化产(礼)品创意设计大赛、西泠印社丙戌秋季雅集、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社史研讨会、西泠印社七届四次理事会等。

  ●西泠印社手卷楹联扇面大展

  首次举办的西泠印社手卷楹联扇面大展,是印社创新书法评展方式的举措,同时增强书法评展的亲民性,成为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的一个亮点。

  手卷、楹联、扇面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三种独特创作形式,在中国民间应用广泛。因此,本次大展应者云集。

  【相关数据】

  本届篆刻艺术评展总共收到投稿作品:

  1164件(其中篆刻作品1027件,边款作品137件)

  本次参赛选手:

  国内(共计33个省市自治区,涵盖了国内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作者945人,国外(包括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作者119人,来自日本参赛选手突破100位,超过了除浙江省外其他国家、地区和省市的参赛人数,列在第二位。

  本届手卷楹联扇面大展共收到稿件:

  3079件。

  经过初复选将选出入展作品450件,评出获奖作品60件,手卷楹联扇面三个单项最佳作品奖各10件,最佳作品提名奖各10件,并在同时参加三个单项并全部有入展作品的作者中评出综合奖5名。(通讯员邱云记者潘宁)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