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彝族火把节(二)

[日期:2007-06-01] 来源:云游四方  作者: [字体: ]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早,山寨家家产户,把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炒制燕麦炒面。女人们准备节日饭,男人们一早就去指定的地方,去打(宰)寨子里集体集资买来的过节牛。打牛时,打牛手先把斧头拿在手里,口中念咒: “打妖魔,打鬼怪,打凶死鬼,打魔鬼的天使,打灾鬼,打饿鬼,保全寨人丁平安,牛羊发展,五谷丰登……”。然后举起斧头(背面) 打在牛头的两个角中间。牛死后剥其皮,剖其肚,先取牛胆观胆汁多少,汁多为丰年,汁少为欠收。然后再把牛肉宰好分给各家各户,表示吃了牛肉的都吉祥平安。下午,各家各户就忙于宰杀各自早已准备好的祭牲品。同样,打牛的先观其胆;宰羊杀猪的先观其胰腺;杀鸡的煮熟后观其舌;这就是祭节“看财喜”。无祭牲品的就煮上午分来的牛肉即可。人们把分好的牛肉拿回家,小伙子带着心爱的猎狗,背上猎枪上山打猎去。等到下午太阳偏西时,迎接羊群归圈,当上山数月的羊群归来时,全家老少都站在圈门口点数着羊群,一家之长还把一把把炒熟了的燕麦炒面撒向羊群,祝愿羊群繁衍发展。

  火把节这天,人们都到各自的庄稼地里去割下一束新荞子装进口袋带回家中,渗合在老荞子内磨细,做成粑粑祭奉祖先。

  各家各户把丰盛的晚餐做好后,先用蔑簸盛一簸饭,饭上面交叉放两个马匙子,装一木盔肉,各家主人就坐在里屋,一手端饭,一手端肉起身伸手在火塘上转一圈或连转三圈, 口里祈祝:“人丁平安,牛羊发展,五谷丰登”,然后转身放置在里屋的神台上祭祖祭神,主人坐下来约五分钟,再起身把神台上的饭和肉拿下来先尝一口,全家人方可开始用饭菜。等到太阳偏西的时候,男人们掏出一早就罩在背筐底下的大阉鸡,右手将翅膀和鸡脚捏住,左手抓住鸡头往事先备好的索玛叶做成的木盔水里放,等鸡溺死后拔毛烧鸡,鸡剖开后先取出鸡胆看看,确定人丁是否平安,六畜是否兴旺,五谷是否丰登。等饭熟肉熟后,主妇添饭,把荞粑装在木制饭盆里,再找两根竹签插在荞粑上。男主人们将烧红的石块夹到锅庄石旁,清水烧石冒烟时,端上荞粑和肉在烟雾上转一圈后,端到祖灵下供奉,如果祖灵已超度了的就端到门外去供奉,口中念着有关火把节的祈祷语。等全家吃完饭,天已擦黑,点火把仪式开始,能点火把的有几个(小孩)就出几把火把,火把刚出门,大人就在后面念有关驱邪、避灾的词,有的家人还燃放鞭炮,以示驱邪除魔,小孩们持火把加入了火把游行,逐步汇聚在村寨较为集中的地方,唱明跳呀,非常热闹。

  当夜幕降临,东北方有几颗星星露出时,年轻人就把他们耳已精心准备好的火把拿出,从屋里点出门,一把把火把先绕屋列转一圈或三圈,转完后走向自家的庄稼地绕一圈或穿过,这时口中大声念道:

  烧掉害虫,

  烧掉害蛾,

  烧掉贫穷,

  烧掉饥寒,

  烧掉饥荒,

  烧掉死神,

  烧掉瘟神,

  五谷饱满,

  六畜发展,

  人丁安康。

  然后与其它的火把汇合,形成一条条“火龙”。这样,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一个个寂静的山寨沸腾起来。真可谓天上星星亮晶晶,地上火把红彤彤。

  古往今来,每年的火把节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围成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吹弹着挂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人们尽兴地唱,尽兴地跳,火把节之夜的热闹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一般情况下,各村都打着火把到村边最高的地方去观看其它地方火把节之夜的美景,此情此景,从山寨到城镇,到处是火把的世界。彝族火把节之夜的盛景,明代文人杨升庵赞叹不已,当他路过当时凉山西昌时恰逢火把节,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火把节”之诗句:

  老夫今夜宿泸山,

  惊破天门夜未关。

  谁把天空敲粉碎,

  满天星斗落人间。

  我们从彝族“火把节之歌”中可以看出彝族对火把节的重视:

  祭 啊 祭

  兹莫用大骟牛来过,

  富人用大骟羊来过,

  穷人用鸡来过,

  光棍用蛋来过,

  寡妇用荞粑辣子汤来过。

  “兹莫”是彝族社会中等级最高的统治阶层,也是近代彝族社会中的土司、土目奴隶主。从这首火把节的古谣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土司也好,穷苦百姓也好,火把节到时,富人大过即以美酒和坨坨肉来过,穷人小过即以鸡、蛋、辣子汤来过。一方面真实地描述了旧时代过火把节中各阶层不同的生活情况,另一方面则从侧面反映了各地彝族火把节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富人在节日中祈求来年更富,穷人在节日中祈求来年生活有所改善。

  火把节的到来,穷人一方面盼望已久,另一方面看到富人家杀猪宰羊,酒香四溢,而自己家中却四壁空空,心里的那种难堪就可想而知了。《火把节到了》是四川越西彝族人民很喜爱的一首民谣,这是一首含着辛酸的眼泪唱的歌:

  火把节到了,

  诺苏盼过火把节,

  有人怕过火把节。

  奴隶主杀牛过节,

  有钱人杀羊过节,

  寡妇拿酸菜过节,

  单身汉拿茄子过节,

  娃子流着眼泪过节。

  这首民谣虽然流传不广,但它却是过去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火把节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光大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而且溶进了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例如节日期间,国外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买卖的人大量涌来,外来者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成为吸引各方人土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淡的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