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清山管委会主任杨沙鸥
日前,新浪网旅游频道记者在“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期间,就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及其独特的花岗岩地址地貌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进展等方面,采访了江西省三清山管委会主任杨沙鸥先生。
记者: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有名句赞叹三清山的奇景——“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是何种独特的“绝景”造就了三清山堪与“五岳”媲美?
杨主任:
三清 山是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山岳景观雄奇险秀,植物景观原始野趣,气象景观变幻莫测,人文景观粗旷古朴,溪流飞瀑,别具一格,山中云雾缠绕,充满仙风神韵!
是数亿年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三清山的“自然山岳,雄奇俊秀”。三清山从中生代以来经历三次大的构造运动,在据今200-300万年的燕山运动期, 受区域相互交错的断层控制,形成了三角形断块山,并迅速隆起,形成三清山峰峦、峰林、峰丛,峰墙等特色地貌,其中造型石就有1300多处。其中著名的东方女神主要是球状风化形成,此外还有巨蟒出山、猴王观宝、玉女开怀、老道拜月、观音赏曲、葛洪献丹、神龙戏松、三龙出海等象形石。
三清山与黄山同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黄山雄伟大气,而三清山则小巧灵秀,景观非常集中,清华大学一位景观美学教授就曾经赞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罢三清和黄岳,三清定将胜黄岳”。我更觉得三清山像一位非常美的女性,给人的印象,感观上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我作为三清山的管理者,也常上山,每次上山都有新的感觉,三清山不同于其他一些景点,游客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而到过三清山的游客往往他日结伴再来。
三清山上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景区高等植物有2373种,其中银杏、南方红豆杉、华东黄杉、白豆杉等特有珍稀植物有68种,有64种植物是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这也从生物学上印证了地质学的一个理论——大陆漂移学说。同时,三清山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野生动物1728种,其中黑熊、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濒危动物有54种。
三清山不仅风景秀丽,还是具有1600年道教文化传承的道教名山。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葛洪在三清山修道炼丹。山上的丹炉、古丹井,都是东晋时期留下来的。最近史学界引起一场争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孙建文皇帝朱允炆,有可能在叔叔朱隶篡位后逃到三清山,化名詹碧云,做了三清宫的主持。史学家考证詹碧云墓的规模和气势很像皇陵。
记者:我们了解到在2005年的世遗申报中,三清山仅用约半年的时间就从最初的百家候选者中经数轮筛选脱颖而出,与南方喀斯特携手进入最后的一个回合评选,是哪些方面的综合因素促成了该次短期内取得重要突破?
杨主任:
三清山从05年初,拉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帷幕。六月份在全国一百多家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后来建设部筛选到四家。其他三家申遗单位包括:南方喀斯特,是三省市联报的项目,申报之路走了了七年;山西五台山,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申报,从地质学上具有我国最古老的地层,是最早期的地质运动,五台运动的命名地,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云南大理沧山洱海,从地质学上讲很有特色,我们知道的大理石就以此命名。西欧许多植物园中的杜鹃花都引自大理。
三清山和这些遗产申报地相比,具有非常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在国际对比中,专家们认为三清山峰林地貌非常奇特。世界上有很多花岗岩景区,其中也有已经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多以球状风化为主,但三清山由于所处在南方多雨湿润的环境中,风化过程独具特色。三清山的美学价值也非常奇特。在最后一次评审会上专家组给了三清山很高的评价。
去年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中,江西省委省政委给予了高度重视。全省多达二十个部门组成申遗领导小组,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工作。上饶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上饶市三清山申遗领导小组,对于申遗工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支持。
去年申报文本由二十几位专家集中在南昌撰写。都是我们省内外的精兵强将,如北京大学李江海教授,也是三清山申遗顾问;这次来的戚建中教授就是文本英文翻译,也是地质专家;陈安泽教授专门到江西来指导文本编写。
我们管委会(三清山风景区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去年把申遗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一切为申遗让路。三清山的资源是世界级的,我们必须要取得世界级的这一品牌。尽管三清山在申遗工作中准备时间最短,但我们的工作非常扎实,在短时间拿出质量高的文本,得到了建设部的高度评价。
记者:我们了解到2005年申遗落选的主要原因是三清山地质地貌学术研究不足,今年,三清山再次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各项工作相对上次申遗有哪些不同和突破?
杨主任:
三清山在去年申遗二选一过程中落选,我们感觉到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是对三清山的研究程度比较低,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需要深入。像南方喀斯特走了七年申遗之路,中外专家对碳酸岩的研究很早就开始着手研究非常透彻,包括山西的五台山、云南大理,它们的研究有些甚至从清末就有国内外地质学家开始研究。三清山的研究相对于这些景区来说比较薄弱。
今年我们重新启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我们通过文件的检索,搜集到了有关三清山的科学研究论文五百多篇,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雄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建设部的意见,今年加强了对三清山花岗岩的国际对比工作。我们聘请了联合国遗产专家科利斯●伍德先生作为三清山申遗顾问,委托伍德先生组织对三清山花岗岩国际对比工作。本次首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将会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到会,将在会上研讨、交流相关研究成果,这些工作都会为我们的申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三清山的科学价值。
联合国自然遗产要求保护要重于开发,以保护为主。在遗产的保护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在整个景区加强环境治理,包括明确管委会作为一个行政机构,明天省人大将通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就是通过立法来加大对三清山资源保护力度。我们希望三清山的世界自然价值为世人所认可,而且让三清山遗产在我们手上得到充分保护,让遗产能够造福下一代,造福全人类。
记者:为期5日的“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三清山脚下举办,想必与三清山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分不开,可否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杨主任:
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三清山脚下的上饶市召开,把花岗岩研究和地质地貌结合起来,把花岗岩地质地貌与景区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在国内是首次。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非常有特点,去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三清山为国内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三清山是其中唯一的花岗岩景区。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集中了全国一百多位地质学、风景学、地理学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三清山的评选结果,说明这些专家对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提高我们国内对花岗岩地质地貌的研究,推动这个研究向深度发展,推动这个研究与景区相结合。因为风景区游客非常多,到这里来能感受到她的科学价值,能更迅速的向游人、国人宣传科学价值。同时,中国地质学会也把花岗岩研究中心设在三清山。我们对三清山花岗岩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希望更多的国内外专家能够了解三清山,能够研究三清山。
记者:我们了解到杨主任毕业于地质专业科班院校,其后多年从事相关工作,您在当年唱起毕业歌的时候是否就选定了这个事业领域?
杨主任:
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当年的确立志为国家勘探找矿。毕业后我一直在从事矿山企业的管理,近年进入旅游行业。因为学的是地质勘探专业,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是我的理想,可以说一来是进行地质学研究考察,二来也可以感受国家的山川秀丽,提高民族自豪感。无论从事哪一行,我都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一定要成为这个领域的内行。进入三清山景区工作后,我深深爱上这片山水,在旅游管理行业我仍是个初学者,需要向一些先进的景区学习。现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也需要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可以用到所学专业知识,例如导游培训编写科普知识教材,并用自己的地质专业知识给他们直接辅导。
想到二十多年前,我是唱着地质队员之歌走上工作岗位的,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一直都是我人生的座佑铭。我希望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景区的管理上来。能够使三清山达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景区,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记者: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国内很多风景区的旅游仅仅停留在观光阶段,在科学的普及上做的都不够,现在,您从事着具有独特地质地貌特点的三清山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否意味着三清山的旅游品味和科学价值将得到更大的提高?您具体是怎么做的?
杨主任:
国内的确有一些风景区的解说词,仅仅停留在神话传说,甚至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把一个本应该用来传播自然科学的天然课堂,变成一个传播神话传说的场所,给游客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
三清山具有象形石的丰富资源,过去的解说中,我们的导游总是说:象什么,而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这些科学道理没有给游客说清,或导游因自身知识素养问题也说不清楚。从去年我到三清山以后我就感觉到,一个风景区的介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游客看到自然美景,也需要介绍科学方面的一些知识。目前游客的素质都较高,特别到三清山的游客中有很多科学家,教师,官员等,这些人都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希望游山期间了解科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所以,对游客进行科普方面宣传,也是我们的义务。介绍三清山独特的地质地貌,她的生物景观,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说让游客更全面地来了解三清山。所以我们五月份对讲解员导游进行培训时,我自己去讲课,我介绍三清山的遗产价值,介绍三清山形成的地质历史、地貌特征。
今年的培训教材,我也参加了审稿工作,删掉了很多神话内容。我认为现在的游客并不仅仅满足于表层像什么。我们还要进一步工作,包括我们景区的标识标牌系统,我们用图片文字介绍科普知识,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记者:三清山在申遗工作之外,还在为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努力,请问三清山在此方面有何举措?
杨主任:
对此,上饶市委市政府提出来:三清山的旅游要做到“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以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由于近年来游客增长快速,对三清山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三清山的岩石是一亿多年前生成的,其地质地貌是几百万年大自然的造化,这些资源的再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资源。我们市委提出的方针,非常切合三清山长期的发展。
按照市里的方针,通过立法,把山上的床位迁下来,这两年我们都在抓这些工作。山下有五家宾馆,已有两家建设成并开业,同时为解决游客进山难,停车难,食宿难的问题,正在建设东部的索道,这条索道是引自奥地利,是世界顶级索道,建成后可以使游客快上快下,将目前索道上山的40分钟缩短到8分钟。旅要快,游要慢。这几年新建的环形栈道,海拔1300米处的高空栈道,全长7600M,在世界风景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完全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的高空栈道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游客的体力消耗。栈道古代过去用于军事交通,而目前三清山用于景区还是首创。
管理好一个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景区,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相信只要我们的战略方向明确,具体实施就有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会越来越有收效。
记者:三清山素有“仙峰福地”的美誉,能否为即将来此旅游的网民介绍一下从那些方面游览三清山自然和文化景观更能够领略到她的神韵?
杨主任:
这个命题让旅游局长来回答更合适!我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网民来三清山旅游,怎么游?怎么看?主要是自然景观和文化方面的内容。三清山确实是一座神奇的山,游山的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是雨后,雨后的三清山非常美,空气清新,大气负离子含量非常高,测量值达到十一万个单位,是北京市的二百倍。欢迎城里的人来三清山洗肺(笑)。
三清山一年四季,有很多回头客。甚至有的游客来十多次。一年四季都有特色,春天满山杜鹃花。冬天的三清山海拔高,每年都有几场大雪,雪后初晴,看三清山雪景很壮观。夏季,山上最高气温28度,是非常好的避暑景地。
来三清山,要看她的奇峰怪石,日出日落前,群山苍茫带色,淋浴在金色阳光中,非常壮美,三座主峰,恒空出世,128米高的巨蟒出山更是世界上的绝景。三清山是一个植物的王国,它的古松很有特色。去黄山看迎客松,在三清山却不只一处有此景。就像陶铸写的松树的性格:在历经几百年风霜依然挺立。
三清山气象景观也非常独特。今年五月二号中央台播报的关于三清山的新闻:三清山的云海,三清山的云海非常有气势,在日出日落时去看云海别有一番滋味。雨后的三清山,经常可以看到佛光,很奇特的景观。三清山有海拔一千三百米的天然湖泊,还有三清山的瀑布,三清山道教文化古建筑,都能让游客不仅感受到感观景观,更感受到旅游给其带来的心旷神怡,回归自然之感。到三清山来,看到的美是全方位的,是震撼的。
记者:感谢杨主任精彩且专业的介绍,在此预祝三清山取得世遗申报的最终成功,为世遗名录填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杨主任:
我本人也是新浪网的忠实的网民,相信更多的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认识到三清山的秀美和科学价值,希望三清山与新浪网旅游频道一起携手走向世界。
记者: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有名句赞叹三清山的奇景——“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是何种独特的“绝景”造就了三清山堪与“五岳”媲美?
杨主任:
三清 山是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山岳景观雄奇险秀,植物景观原始野趣,气象景观变幻莫测,人文景观粗旷古朴,溪流飞瀑,别具一格,山中云雾缠绕,充满仙风神韵!
是数亿年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三清山的“自然山岳,雄奇俊秀”。三清山从中生代以来经历三次大的构造运动,在据今200-300万年的燕山运动期, 受区域相互交错的断层控制,形成了三角形断块山,并迅速隆起,形成三清山峰峦、峰林、峰丛,峰墙等特色地貌,其中造型石就有1300多处。其中著名的东方女神主要是球状风化形成,此外还有巨蟒出山、猴王观宝、玉女开怀、老道拜月、观音赏曲、葛洪献丹、神龙戏松、三龙出海等象形石。
三清山与黄山同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黄山雄伟大气,而三清山则小巧灵秀,景观非常集中,清华大学一位景观美学教授就曾经赞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罢三清和黄岳,三清定将胜黄岳”。我更觉得三清山像一位非常美的女性,给人的印象,感观上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我作为三清山的管理者,也常上山,每次上山都有新的感觉,三清山不同于其他一些景点,游客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而到过三清山的游客往往他日结伴再来。
三清山上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景区高等植物有2373种,其中银杏、南方红豆杉、华东黄杉、白豆杉等特有珍稀植物有68种,有64种植物是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这也从生物学上印证了地质学的一个理论——大陆漂移学说。同时,三清山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野生动物1728种,其中黑熊、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濒危动物有54种。
三清山不仅风景秀丽,还是具有1600年道教文化传承的道教名山。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葛洪在三清山修道炼丹。山上的丹炉、古丹井,都是东晋时期留下来的。最近史学界引起一场争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孙建文皇帝朱允炆,有可能在叔叔朱隶篡位后逃到三清山,化名詹碧云,做了三清宫的主持。史学家考证詹碧云墓的规模和气势很像皇陵。
记者:我们了解到在2005年的世遗申报中,三清山仅用约半年的时间就从最初的百家候选者中经数轮筛选脱颖而出,与南方喀斯特携手进入最后的一个回合评选,是哪些方面的综合因素促成了该次短期内取得重要突破?
杨主任:
三清山从05年初,拉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帷幕。六月份在全国一百多家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后来建设部筛选到四家。其他三家申遗单位包括:南方喀斯特,是三省市联报的项目,申报之路走了了七年;山西五台山,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申报,从地质学上具有我国最古老的地层,是最早期的地质运动,五台运动的命名地,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云南大理沧山洱海,从地质学上讲很有特色,我们知道的大理石就以此命名。西欧许多植物园中的杜鹃花都引自大理。
三清山和这些遗产申报地相比,具有非常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在国际对比中,专家们认为三清山峰林地貌非常奇特。世界上有很多花岗岩景区,其中也有已经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多以球状风化为主,但三清山由于所处在南方多雨湿润的环境中,风化过程独具特色。三清山的美学价值也非常奇特。在最后一次评审会上专家组给了三清山很高的评价。
去年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中,江西省委省政委给予了高度重视。全省多达二十个部门组成申遗领导小组,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工作。上饶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上饶市三清山申遗领导小组,对于申遗工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支持。
去年申报文本由二十几位专家集中在南昌撰写。都是我们省内外的精兵强将,如北京大学李江海教授,也是三清山申遗顾问;这次来的戚建中教授就是文本英文翻译,也是地质专家;陈安泽教授专门到江西来指导文本编写。
我们管委会(三清山风景区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去年把申遗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一切为申遗让路。三清山的资源是世界级的,我们必须要取得世界级的这一品牌。尽管三清山在申遗工作中准备时间最短,但我们的工作非常扎实,在短时间拿出质量高的文本,得到了建设部的高度评价。
记者:我们了解到2005年申遗落选的主要原因是三清山地质地貌学术研究不足,今年,三清山再次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各项工作相对上次申遗有哪些不同和突破?
杨主任:
三清山在去年申遗二选一过程中落选,我们感觉到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是对三清山的研究程度比较低,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需要深入。像南方喀斯特走了七年申遗之路,中外专家对碳酸岩的研究很早就开始着手研究非常透彻,包括山西的五台山、云南大理,它们的研究有些甚至从清末就有国内外地质学家开始研究。三清山的研究相对于这些景区来说比较薄弱。
今年我们重新启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我们通过文件的检索,搜集到了有关三清山的科学研究论文五百多篇,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雄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建设部的意见,今年加强了对三清山花岗岩的国际对比工作。我们聘请了联合国遗产专家科利斯●伍德先生作为三清山申遗顾问,委托伍德先生组织对三清山花岗岩国际对比工作。本次首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将会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到会,将在会上研讨、交流相关研究成果,这些工作都会为我们的申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三清山的科学价值。
联合国自然遗产要求保护要重于开发,以保护为主。在遗产的保护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在整个景区加强环境治理,包括明确管委会作为一个行政机构,明天省人大将通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就是通过立法来加大对三清山资源保护力度。我们希望三清山的世界自然价值为世人所认可,而且让三清山遗产在我们手上得到充分保护,让遗产能够造福下一代,造福全人类。
记者:为期5日的“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三清山脚下举办,想必与三清山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分不开,可否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杨主任:
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三清山脚下的上饶市召开,把花岗岩研究和地质地貌结合起来,把花岗岩地质地貌与景区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在国内是首次。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非常有特点,去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三清山为国内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三清山是其中唯一的花岗岩景区。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集中了全国一百多位地质学、风景学、地理学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三清山的评选结果,说明这些专家对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提高我们国内对花岗岩地质地貌的研究,推动这个研究向深度发展,推动这个研究与景区相结合。因为风景区游客非常多,到这里来能感受到她的科学价值,能更迅速的向游人、国人宣传科学价值。同时,中国地质学会也把花岗岩研究中心设在三清山。我们对三清山花岗岩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希望更多的国内外专家能够了解三清山,能够研究三清山。
记者:我们了解到杨主任毕业于地质专业科班院校,其后多年从事相关工作,您在当年唱起毕业歌的时候是否就选定了这个事业领域?
杨主任:
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当年的确立志为国家勘探找矿。毕业后我一直在从事矿山企业的管理,近年进入旅游行业。因为学的是地质勘探专业,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是我的理想,可以说一来是进行地质学研究考察,二来也可以感受国家的山川秀丽,提高民族自豪感。无论从事哪一行,我都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一定要成为这个领域的内行。进入三清山景区工作后,我深深爱上这片山水,在旅游管理行业我仍是个初学者,需要向一些先进的景区学习。现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也需要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可以用到所学专业知识,例如导游培训编写科普知识教材,并用自己的地质专业知识给他们直接辅导。
想到二十多年前,我是唱着地质队员之歌走上工作岗位的,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一直都是我人生的座佑铭。我希望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景区的管理上来。能够使三清山达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景区,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记者: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国内很多风景区的旅游仅仅停留在观光阶段,在科学的普及上做的都不够,现在,您从事着具有独特地质地貌特点的三清山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否意味着三清山的旅游品味和科学价值将得到更大的提高?您具体是怎么做的?
杨主任:
国内的确有一些风景区的解说词,仅仅停留在神话传说,甚至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把一个本应该用来传播自然科学的天然课堂,变成一个传播神话传说的场所,给游客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
三清山具有象形石的丰富资源,过去的解说中,我们的导游总是说:象什么,而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这些科学道理没有给游客说清,或导游因自身知识素养问题也说不清楚。从去年我到三清山以后我就感觉到,一个风景区的介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游客看到自然美景,也需要介绍科学方面的一些知识。目前游客的素质都较高,特别到三清山的游客中有很多科学家,教师,官员等,这些人都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希望游山期间了解科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所以,对游客进行科普方面宣传,也是我们的义务。介绍三清山独特的地质地貌,她的生物景观,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说让游客更全面地来了解三清山。所以我们五月份对讲解员导游进行培训时,我自己去讲课,我介绍三清山的遗产价值,介绍三清山形成的地质历史、地貌特征。
今年的培训教材,我也参加了审稿工作,删掉了很多神话内容。我认为现在的游客并不仅仅满足于表层像什么。我们还要进一步工作,包括我们景区的标识标牌系统,我们用图片文字介绍科普知识,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记者:三清山在申遗工作之外,还在为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努力,请问三清山在此方面有何举措?
杨主任:
对此,上饶市委市政府提出来:三清山的旅游要做到“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以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由于近年来游客增长快速,对三清山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三清山的岩石是一亿多年前生成的,其地质地貌是几百万年大自然的造化,这些资源的再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资源。我们市委提出的方针,非常切合三清山长期的发展。
按照市里的方针,通过立法,把山上的床位迁下来,这两年我们都在抓这些工作。山下有五家宾馆,已有两家建设成并开业,同时为解决游客进山难,停车难,食宿难的问题,正在建设东部的索道,这条索道是引自奥地利,是世界顶级索道,建成后可以使游客快上快下,将目前索道上山的40分钟缩短到8分钟。旅要快,游要慢。这几年新建的环形栈道,海拔1300米处的高空栈道,全长7600M,在世界风景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完全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的高空栈道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游客的体力消耗。栈道古代过去用于军事交通,而目前三清山用于景区还是首创。
管理好一个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景区,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相信只要我们的战略方向明确,具体实施就有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会越来越有收效。
记者:三清山素有“仙峰福地”的美誉,能否为即将来此旅游的网民介绍一下从那些方面游览三清山自然和文化景观更能够领略到她的神韵?
杨主任:
这个命题让旅游局长来回答更合适!我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网民来三清山旅游,怎么游?怎么看?主要是自然景观和文化方面的内容。三清山确实是一座神奇的山,游山的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是雨后,雨后的三清山非常美,空气清新,大气负离子含量非常高,测量值达到十一万个单位,是北京市的二百倍。欢迎城里的人来三清山洗肺(笑)。
三清山一年四季,有很多回头客。甚至有的游客来十多次。一年四季都有特色,春天满山杜鹃花。冬天的三清山海拔高,每年都有几场大雪,雪后初晴,看三清山雪景很壮观。夏季,山上最高气温28度,是非常好的避暑景地。
来三清山,要看她的奇峰怪石,日出日落前,群山苍茫带色,淋浴在金色阳光中,非常壮美,三座主峰,恒空出世,128米高的巨蟒出山更是世界上的绝景。三清山是一个植物的王国,它的古松很有特色。去黄山看迎客松,在三清山却不只一处有此景。就像陶铸写的松树的性格:在历经几百年风霜依然挺立。
三清山气象景观也非常独特。今年五月二号中央台播报的关于三清山的新闻:三清山的云海,三清山的云海非常有气势,在日出日落时去看云海别有一番滋味。雨后的三清山,经常可以看到佛光,很奇特的景观。三清山有海拔一千三百米的天然湖泊,还有三清山的瀑布,三清山道教文化古建筑,都能让游客不仅感受到感观景观,更感受到旅游给其带来的心旷神怡,回归自然之感。到三清山来,看到的美是全方位的,是震撼的。
记者:感谢杨主任精彩且专业的介绍,在此预祝三清山取得世遗申报的最终成功,为世遗名录填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杨主任:
我本人也是新浪网的忠实的网民,相信更多的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认识到三清山的秀美和科学价值,希望三清山与新浪网旅游频道一起携手走向世界。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