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
在黄土漫漫的平原上颠簸了几个小时,已经微有倦意了。透过车窗,蓦见平遥古城墙伟岸的影子凸现在面前。当我登上这被当地人称为“乌龟八卦城的”古城城墙时,更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战争的沧桑。
城头之上极目四望,阳光下的平原河流尽收眼底,片片翠绿和这古老的城墙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当年的守将也曾如我这般俯览景色吧。金 戈铁马兵临城下,该是怎样一种豪气干云!心中不禁暗暗涌动历 史的情怀。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注视了中国的历史2700年之久。如今的砖石城墙是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高10米,周长6000余米。古城近于方方正正,但不同的是一般城池只有4个门,而平遥则是6个城门,东西各有上下两座门,6门都有专名。据说这是取一头一尾4只爪的龟形为城,可能是建造者以龟寿来祝福古城的永存,果然不负所望,龟城至今屹立。龟尾偏甩,所以南北二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下东门是直通式城门,与远处一塔相对,传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系住龟足,以免龟城走动。其余东西城三门都弯过来出入侧门,既为便于防御,也以示龟足的弯曲。南门前有对称的一对井,象征龟的两只眼睛。南城墙不是直线,而作水波流动状,似乎龟在划动。整个古城自明清以来完整无缺。直至1938年2月,日军侵占平遥,毁城建堡,古城遭到惨重破坏,东城墙南段至今尚有多处弹痕。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犯中华的见证,也是古城捍卫民族生存的光荣疤痕,让中华儿女永志不忘。城墙上有敌楼71座,合城南隅奎星楼共72座,垛口有3000个,据说象征孔子3000弟子72贤人。这无疑是一种附会,但也反映了平遥人民对文化的向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平遥曾受到关注与保护,不幸,“文化大革命”时期,拆墙盗砖,乱挖乱建,使千年古城面目全非。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始逐年维修复建,直至1993年底,古城墙体终于复原。华夏文物,于是重放光彩。
我在北城上俯身下视城中,若敌兵被困,诚如瓮中捉鳖,加以悬挂城头周围的钉板和滚筒,与直立的城墙联成一气,在短兵器战争的时代,无疑当得起固若金汤的赞誉。回头展望,横竖交错的街道,庭宽院深的民居,为古城平添无数幽雅景色。遥想当年,晋商取利四方,捆载而归,营之造之,美轮美奂,旧影至今犹存。
我和同伴为更便于详窥古城全貌,乃乘城上游览三轮缓绕全城,车夫熟于方位掌故,边行边讲,城内寺院殿阁,尽收眼底。敌楼垛口,修整完好,北城二角楼,正在复建,整旧如旧,颇合古意。城内居民泰然安居,恪遵功令,无有拆旧建新或自建高层者,盖所谓保存传统文化之旧,为后世留前代故物。这些居民爱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值得尊敬!一路行来,我心中暗念:“平遥真是个好地方。”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城头之上极目四望,阳光下的平原河流尽收眼底,片片翠绿和这古老的城墙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当年的守将也曾如我这般俯览景色吧。金 戈铁马兵临城下,该是怎样一种豪气干云!心中不禁暗暗涌动历 史的情怀。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注视了中国的历史2700年之久。如今的砖石城墙是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高10米,周长6000余米。古城近于方方正正,但不同的是一般城池只有4个门,而平遥则是6个城门,东西各有上下两座门,6门都有专名。据说这是取一头一尾4只爪的龟形为城,可能是建造者以龟寿来祝福古城的永存,果然不负所望,龟城至今屹立。龟尾偏甩,所以南北二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下东门是直通式城门,与远处一塔相对,传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系住龟足,以免龟城走动。其余东西城三门都弯过来出入侧门,既为便于防御,也以示龟足的弯曲。南门前有对称的一对井,象征龟的两只眼睛。南城墙不是直线,而作水波流动状,似乎龟在划动。整个古城自明清以来完整无缺。直至1938年2月,日军侵占平遥,毁城建堡,古城遭到惨重破坏,东城墙南段至今尚有多处弹痕。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犯中华的见证,也是古城捍卫民族生存的光荣疤痕,让中华儿女永志不忘。城墙上有敌楼71座,合城南隅奎星楼共72座,垛口有3000个,据说象征孔子3000弟子72贤人。这无疑是一种附会,但也反映了平遥人民对文化的向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平遥曾受到关注与保护,不幸,“文化大革命”时期,拆墙盗砖,乱挖乱建,使千年古城面目全非。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始逐年维修复建,直至1993年底,古城墙体终于复原。华夏文物,于是重放光彩。
我在北城上俯身下视城中,若敌兵被困,诚如瓮中捉鳖,加以悬挂城头周围的钉板和滚筒,与直立的城墙联成一气,在短兵器战争的时代,无疑当得起固若金汤的赞誉。回头展望,横竖交错的街道,庭宽院深的民居,为古城平添无数幽雅景色。遥想当年,晋商取利四方,捆载而归,营之造之,美轮美奂,旧影至今犹存。
我和同伴为更便于详窥古城全貌,乃乘城上游览三轮缓绕全城,车夫熟于方位掌故,边行边讲,城内寺院殿阁,尽收眼底。敌楼垛口,修整完好,北城二角楼,正在复建,整旧如旧,颇合古意。城内居民泰然安居,恪遵功令,无有拆旧建新或自建高层者,盖所谓保存传统文化之旧,为后世留前代故物。这些居民爱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值得尊敬!一路行来,我心中暗念:“平遥真是个好地方。”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