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究竟在哪里?是沱沱河,还是当曲?尽管1978 年 1 月 13 日的一则新华社通稿确定沱沱河为长江的源头,而且被普遍沿用为长江源头的标准概念。但在地理学界,这一概念一直受到争议甚至质疑,有很多地理学家及自然环境学家认为,真正的长江源应该在当曲。然而,由于当曲地理条件复杂,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人真正抵达当曲的源头。
为了纪念长漂20周年,本月30日,以 成都本土科学家和探险者为主的科考队将首次深入当曲源头,用现今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去求证当曲为长江源之说。
长江源头 没有定论的“悬案”
——尽管数次考察,但由于数据不全或缺乏最直接的测量数据,“当曲说”一直没能得到认可。成都的科学工作者说,“我们都不希望它一直是个没有定论的悬案。”
王列诗,中科院山地灾害与自然环境研究所工程师,1986年长江漂流探险队核心队员,从1986年到1998年,他曾3次漂流长江。在这次的“2006长江科考漂流探险活动”中,他将担任队长一职。
“这将是我最后一次漂流长江,我希望采集到最科学的数据,证实当曲才是长江真正的源头!”王列诗对记者说。
1978 年 1 月 13 日的新华社通稿这样说:“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的查勘结果表明: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源头地区主要有五条较大的水流,……其中沱沱河最长,计375公里,当曲第二,其余较短。按照‘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应为长江正源。”
但在给出这个结论不久,一批又一批的科考探险队通过他们的考察,认为长江源头应是当曲而非沱沱河。1986 年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对长江各源头长度、流量、流域进行了第三次考察,测得沱沱河长 346.3 公里(以尕恰迪如西南无名冰川的纳钦曲西支源流为起点),当曲长 353.1 公里(以扎西格君为起点);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等单位联合进行的一次考察中,科学家们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 GIS 对长江源区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得出当曲长 360.8 公里,沱沱河长 357.6 公里,当曲长于沱沱河 3.2 公里的数据;2005年6月,香港中国探险学会创办人黄孝文联合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又得出结论,当曲应是长江源头。
尽管数次考察得出了“当曲为长江源”的说法,但由于数据不全或缺乏最直接的测量数据,“当曲说”一直没能得到认可。
探长江源 将首次涉入当曲源头
——当曲源头一直没有人进去过,这次成都的科考队员们不仅要进去,而且要用现今最先进的各种设备获得测量数据,他们还将首次对当曲源头进行高空航拍。
王列诗是这样向记者描述的:长江有3个源头,当曲、沱沱河以及楚玛尔河。在唐古拉山脚下,当曲在南,楚玛尔河在北,沱沱河居中,3条河都汇入通天河。由于楚玛尔河水流量很小,按照探源的水流量标准,在认定长江源时它被排除在外。相对于普遍认同为长江源的沱沱河,当曲地理环境要复杂得多,在离真正的当曲源头约30公里的地方是一片巨大的沼泽地,因而从来没有人穿越那里抵达真正的源头。
然而在本月30日即将开始的“2006长江科考漂流探险活动”中,以王列诗为首的科考队员将穿越沼泽地,来到当曲源头进行科学测量。这些队员除了王列诗外,还有刘康明(原长漂核心队员,成都军区上校军官)、兰为可(原长漂核心队员,攀枝花某银行高管)、刘建(著名户外运动健将)。
刘建告诉记者,这次赴当曲科考,他们使用的是现今最先进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海事卫星、数字地图、GPS、卫星遥感地图、卫星影像图以及4台高清数码摄像机等。
作为本次科考首席科学家的唐邦兴教授原本要随队考察,但记者昨天与他取得联系后得知,由于他年近70岁,而且腿脚不方便,他已取消了随队考察的计划,不过,一直力挺当曲为长江源的他将随时关注考察进展,并将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交国家相关部门,为认定谁是长江之源提供依据。
探源当曲 雷电是最大的危险
——当曲现在是雨季,雷电击在地上形成巨大火球,这里野牦牛出没,攻击性强的它们会不会向科考队员发起攻击?
按专家的计算,如果这次考察成功,将使长江的总长度增加10多公里!然而,这将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冒险。王列诗告诉记者,他们将于本月30日从成都出发,经康定、石渠、青海玉树、扎多,最后抵达当曲,然后穿越沼泽地到达当曲源头进行科学测量。
装备的先进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冒险。9月的当曲仍是雨季不断,雷电是这次考察最大的危险。当曲的地质结构以富铁矿为主。王列诗则向记者描述,“雷电击打在地面后,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地上快速地滚动,这将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王列诗还说,当曲是野牦牛出入最多的地方,它们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只要看见在动的东西,它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
此外,王列诗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这次的再探长江源活动不会引发人们的旅游探险热,从而让长江生态再次遭到破坏。”因而他通过本报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再次探寻长江源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希望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探险旅游资质的旅游公司不要盲目跟风,“愿大家用自觉的行动为脆弱的长江生态献一点爱心!”(成都日报供稿)
为了纪念长漂20周年,本月30日,以 成都本土科学家和探险者为主的科考队将首次深入当曲源头,用现今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去求证当曲为长江源之说。
长江源头 没有定论的“悬案”
——尽管数次考察,但由于数据不全或缺乏最直接的测量数据,“当曲说”一直没能得到认可。成都的科学工作者说,“我们都不希望它一直是个没有定论的悬案。”
王列诗,中科院山地灾害与自然环境研究所工程师,1986年长江漂流探险队核心队员,从1986年到1998年,他曾3次漂流长江。在这次的“2006长江科考漂流探险活动”中,他将担任队长一职。
“这将是我最后一次漂流长江,我希望采集到最科学的数据,证实当曲才是长江真正的源头!”王列诗对记者说。
1978 年 1 月 13 日的新华社通稿这样说:“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的查勘结果表明: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源头地区主要有五条较大的水流,……其中沱沱河最长,计375公里,当曲第二,其余较短。按照‘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应为长江正源。”
但在给出这个结论不久,一批又一批的科考探险队通过他们的考察,认为长江源头应是当曲而非沱沱河。1986 年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对长江各源头长度、流量、流域进行了第三次考察,测得沱沱河长 346.3 公里(以尕恰迪如西南无名冰川的纳钦曲西支源流为起点),当曲长 353.1 公里(以扎西格君为起点);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等单位联合进行的一次考察中,科学家们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 GIS 对长江源区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得出当曲长 360.8 公里,沱沱河长 357.6 公里,当曲长于沱沱河 3.2 公里的数据;2005年6月,香港中国探险学会创办人黄孝文联合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又得出结论,当曲应是长江源头。
尽管数次考察得出了“当曲为长江源”的说法,但由于数据不全或缺乏最直接的测量数据,“当曲说”一直没能得到认可。
探长江源 将首次涉入当曲源头
——当曲源头一直没有人进去过,这次成都的科考队员们不仅要进去,而且要用现今最先进的各种设备获得测量数据,他们还将首次对当曲源头进行高空航拍。
王列诗是这样向记者描述的:长江有3个源头,当曲、沱沱河以及楚玛尔河。在唐古拉山脚下,当曲在南,楚玛尔河在北,沱沱河居中,3条河都汇入通天河。由于楚玛尔河水流量很小,按照探源的水流量标准,在认定长江源时它被排除在外。相对于普遍认同为长江源的沱沱河,当曲地理环境要复杂得多,在离真正的当曲源头约30公里的地方是一片巨大的沼泽地,因而从来没有人穿越那里抵达真正的源头。
然而在本月30日即将开始的“2006长江科考漂流探险活动”中,以王列诗为首的科考队员将穿越沼泽地,来到当曲源头进行科学测量。这些队员除了王列诗外,还有刘康明(原长漂核心队员,成都军区上校军官)、兰为可(原长漂核心队员,攀枝花某银行高管)、刘建(著名户外运动健将)。
刘建告诉记者,这次赴当曲科考,他们使用的是现今最先进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海事卫星、数字地图、GPS、卫星遥感地图、卫星影像图以及4台高清数码摄像机等。
作为本次科考首席科学家的唐邦兴教授原本要随队考察,但记者昨天与他取得联系后得知,由于他年近70岁,而且腿脚不方便,他已取消了随队考察的计划,不过,一直力挺当曲为长江源的他将随时关注考察进展,并将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交国家相关部门,为认定谁是长江之源提供依据。
探源当曲 雷电是最大的危险
——当曲现在是雨季,雷电击在地上形成巨大火球,这里野牦牛出没,攻击性强的它们会不会向科考队员发起攻击?
按专家的计算,如果这次考察成功,将使长江的总长度增加10多公里!然而,这将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冒险。王列诗告诉记者,他们将于本月30日从成都出发,经康定、石渠、青海玉树、扎多,最后抵达当曲,然后穿越沼泽地到达当曲源头进行科学测量。
装备的先进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冒险。9月的当曲仍是雨季不断,雷电是这次考察最大的危险。当曲的地质结构以富铁矿为主。王列诗则向记者描述,“雷电击打在地面后,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地上快速地滚动,这将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王列诗还说,当曲是野牦牛出入最多的地方,它们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只要看见在动的东西,它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
此外,王列诗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这次的再探长江源活动不会引发人们的旅游探险热,从而让长江生态再次遭到破坏。”因而他通过本报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再次探寻长江源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希望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探险旅游资质的旅游公司不要盲目跟风,“愿大家用自觉的行动为脆弱的长江生态献一点爱心!”(成都日报供稿)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