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编织一个千年的西湖梦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烟雨时节,杭州似一块磁场对我有莫大的吸力,在濛濛细雨中我带着寻觅又一次开始在杭城踏青。

  固然,杭州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等待着后人去凭吊、去抒怀,但是西湖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没有西湖的杭州是让人难以想像的,没有西湖的杭州会显得缺乏历史凝重和文化的深邃感而显得轻率,正是西湖在滋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杭人。杭州也因为胸怀西湖这颗秀媚、璀璨的明珠才成了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是幸 运的,是一座得到历史眷顾的城市。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那么西湖就是杭城这本书扉页弥漫着芳香,是“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的玉石。难怪有人会留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评语。

  不知哪位诗人给后人留下了“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的优美意境,用它来形容西湖的山水诗画是再恰当不过了,西湖四季风光各有山容水意,韵味无穷。正因为西湖的存在,杭州的春日的艳阳才显得那么明媚、景色那么旖旎,放眼望去,春云舒卷,万枝泛绿,刹那间你会发觉一枝红杏已经出墙来;西湖的凉风有如在炎热夏日的甘泉沁人心脾,可以吹走热浪给人带来的燥热,也让你在闲暇之余可以品茗何为闹中寻静;无边落木萧萧下,在文人骚客的笔下,萧条、悲凉一直是秋天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里这层秋意已经被湖风驱散了,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赏菊的好时光,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于是这秋便表现的随和与恬静了;皑皑白雪的冬日,万物寂寥,似乎整个世间一切生机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在湖边,即使在积雪的沉压下你依旧可以轻轻聆听到潺潺水声的流动,那是生命的玄机,在积蓄力量等待再一次勃发。

  漫步在杭城的小巷中,我喜欢欣赏藏在青砖瓦房中的人文积淀,在残垣断壁中追怀历史的记忆。我亦步亦趋,细细品位每一次内心的悸动,历史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代文人的一次小小聚会可以把平淡无奇的场所凝聚的意蕴悠长,因为它可能会是文化史的一次转折点。济公、越王铸剑、白娘子传奇、钱王射潮、雷峰塔的故事、灵隐的香火,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曲院荷风等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畅游其中的滋味。于是白居易会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在游客的不经意的一步脚印下深藏着一段历史往事,因为有苏小小、岳飞、陈英士、章太炎、苏曼殊……在修饰着这方畛域,真是“江山也有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杭城就是这么浓厚,充满遐想,她需要你对她的虔诚与呵护。但是细心的你不知是否此时会感觉到在这视线的旷野中有一种狭小,一种压抑和不惑,因为你遗漏了西湖。李清照曾对古都洛阳印象评判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假若把杭城在历史政治中的地位比肩于洛阳之于“天下之治乱候”的作用难免夸大其词,但套用一句“杭城之盛衰候于西湖之兴废而得”则是在情理之中的,虽然若隐若现,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的西子作为一条线索来阐析杭州的人文社会历史,我想也是一番景象。此处特别值得黎道的是苏轼,这位“谈笑间,蔷鲁灰飞湮灭”的北宋第一才子在《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中说:“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西湖与杭州的民生是息息相关的。南宋,杭州为国都,西湖承载的作用更为庞大,它除了带来南宋政治文化的重心之外,也是杭城人的唯一水源,系全城百姓的命脉。对于这一作用当时的知府杨孟瑛一语蔽之:“唐宋以来,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没有理由不让我们明白西湖对于杭城子民的意义。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