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冰臼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形成的像石臼一样的坑。在南部县一个山村出现的古冰川遗迹,估计距今已有200多万年历史。
8月2日上午,笔者闻讯前往发现冰臼群的南部县谢河镇店儿梁村采访。笔者看到,“冰臼群”与周围外观呈青黑色、硬度相当高的巨石浑然一体,并很 自然地形成一段宽约10米的“U”形小溪。
这些冰臼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普通水桶那样粗,小的直径约一般瓷碗那样大。它们的深浅也各不相同,最深约0.5米,最浅约0.05米。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冰臼,外形特征完全不一样:它们以圆形为主,有的“口小,肚大”,有的“口大、肚小”,或者“口肚一样大”。除此之外,它们还具备一些较为奇特的“外貌”,比如有的冰臼四五个连在一起,有的冰臼呈现出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冰臼相距不到0.01米,有的却相距1米左右。
对于这些冰臼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若干年前,有条黑龙常年在此山中修炼。黑龙快要修炼成功时,当地人为了通行方便,将山拦腰截断,开出一条通道(现在这里叫斩龙垭)。这一举动斩断了龙脉,于是,无法成仙的黑龙沿着小溪准备游进嘉陵江、回到大海。黑龙被一尊横卧在小溪上的巨石挡住了去路,焦灼的黑龙奋力挣扎,狠狠地用头上的角敲击巨石。当地人说,石桥上游的冰臼,就是当初黑龙留下的爪印。传说归传说,但它却表明,冰臼的形成年代十分久远。
对“冰臼群”一说,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冰臼要么是人工挖掘的,要么是形成于2万年以前的“壶穴”。冰臼群四周并没有留下任何人工挖掘的痕迹,因此,人工挖掘一说显然没有根据。对于“壶穴”一说,有关人士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对比照片,发现“壶穴”一说也站不住脚,因为“壶穴”是2万年以前,湍急的河水夹带砂石在涡流作用下形成的,而冰臼所在地的石坑密度特别大,岩石硬度和分布等都不符合“壶穴”形成的条件。(完)(贾登荣特约通讯员张枥)
冰臼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形成的像石臼一样的坑。在南部县一个山村出现的古冰川遗迹,估计距今已有200多万年历史。
8月2日上午,笔者闻讯前往发现冰臼群的南部县谢河镇店儿梁村采访。笔者看到,“冰臼群”与周围外观呈青黑色、硬度相当高的巨石浑然一体,并很 自然地形成一段宽约10米的“U”形小溪。
这些冰臼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普通水桶那样粗,小的直径约一般瓷碗那样大。它们的深浅也各不相同,最深约0.5米,最浅约0.05米。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冰臼,外形特征完全不一样:它们以圆形为主,有的“口小,肚大”,有的“口大、肚小”,或者“口肚一样大”。除此之外,它们还具备一些较为奇特的“外貌”,比如有的冰臼四五个连在一起,有的冰臼呈现出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冰臼相距不到0.01米,有的却相距1米左右。
对于这些冰臼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若干年前,有条黑龙常年在此山中修炼。黑龙快要修炼成功时,当地人为了通行方便,将山拦腰截断,开出一条通道(现在这里叫斩龙垭)。这一举动斩断了龙脉,于是,无法成仙的黑龙沿着小溪准备游进嘉陵江、回到大海。黑龙被一尊横卧在小溪上的巨石挡住了去路,焦灼的黑龙奋力挣扎,狠狠地用头上的角敲击巨石。当地人说,石桥上游的冰臼,就是当初黑龙留下的爪印。传说归传说,但它却表明,冰臼的形成年代十分久远。
对“冰臼群”一说,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冰臼要么是人工挖掘的,要么是形成于2万年以前的“壶穴”。冰臼群四周并没有留下任何人工挖掘的痕迹,因此,人工挖掘一说显然没有根据。对于“壶穴”一说,有关人士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对比照片,发现“壶穴”一说也站不住脚,因为“壶穴”是2万年以前,湍急的河水夹带砂石在涡流作用下形成的,而冰臼所在地的石坑密度特别大,岩石硬度和分布等都不符合“壶穴”形成的条件。(完)(贾登荣特约通讯员张枥)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