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布达拉天堂

[日期:2007-06-01] 来源:千龙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五

  死去的松赞干布在整整一千年后得以复活,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决定用真实的石头取代他优雅的藏文,复现布达拉宫的壮丽神奇。沿着时间的虚线,后人又牵到了一度消逝的线索,被冰雪覆盖的历史记忆一点点苏醒过来。时间仿佛又回到原点,像旋转的法轮一般严丝合缝。五世达赖打开了那扇隐秘的暗门,时间就又回到了原来的河床上,仿佛从来不曾断流。

  松赞干布留下的布达拉宫只 有隐约的残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相继去世后,西藏发生了一场动乱。与漫长而艰难的建造过程形成对比,刚刚修筑起的布达拉宫还没来得及给世界留下一个清晰的轮廓,就在动乱中被迅速烧毁,只剩下少数殿堂,追述着松赞王朝的往事。建立和毁灭,中间只有短暂的间隔。此后,赤松德赞时期,一场雷火又将剩余宫殿全部毁灭。朗达瓦动乱使西藏陷入持续四百年的分裂中,萨迦王朝的政治中心在萨咖,帕竹王朝的政治中心在乃东,噶玛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日卡孜(日喀则),布达拉宫沦为一堆被人遗忘的废石,如同散乱的古文字,将一个时代汹涌的气势掩埋在无人察觉的深处。

  喇钦朗热瓦在他设计的白宫修建图中创造了时间的奇迹——他用灰烬再现了那座被时间吞噬的宫殿,五世达赖亲自为白宫图纸作了吉祥加持,于是,纸上的宫殿,被按照比例放大于红山之巅。时间显然遭遇了它真正的敌人——信仰。信仰成为西藏人与丢失的历史、圣洁的宗教之间的连结物。于是,布达拉宫出现在几乎与原来相同的位置上,只是高度有所增加(五世达赖辞世后,在第巴桑结加措的主持下,又在白宫的基础上修建了红宫,使布达拉宫的总高度达到115?703米)。重新获得的空间使封冻的时间再度活跃起来——游散的时间被迷宫似的幽深宫室吸纳进去,消失于那层层叠叠四通八达的木质楼板中,不见了踪迹,又随时可能在喇嘛的一声咳嗽中复现。在某一个楼层神秘的转角,我们可能瞥到时间布满灰尘的肩膀。

  孔德(A. Comte)曾经提出过一个意义深刻的命题:世界历史在其发展的程序中越来越多地为死者所决定和操纵,而越来越少地为生者所决定和操纵。[1]从某种意义上说,松赞干布的业绩并没有消失,它从喇钦朗热瓦的图纸中辨认出自己,并从罗桑嘉措和桑结加措们那里寻找到似曾相识的身影。时间并非绝缘体,松赞干布跨越了一千年的时光与罗桑嘉措们对话,阳光照亮了他们的声音,仿佛照亮一把清脆的藏刀,让敌人消失,让天国的光环永远护佑布达拉宫。

  法王洞里,松赞干布的金身塑像,表情如昨。

  六

  我相信,高度对于任何一座伟大的建筑都会构成诱惑,使它不顾一切地爬升。从山底一级级升上去的石梯、锯齿状的女儿墙、下宽上窄的梯形宫堡,以及宫顶那组歇山顶式的金顶,使布达拉宫摆出一个类似于飞天的姿态,令人们确信这座沉重的宫殿始终不停地沿着时间的纵向轨迹向天空挺进。我感觉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合作,它使我们相信由时空共同指示的方向是我们的必经之途,只是忘记了对如下事实加以说明:这条道路同样幽深、没有止境,并且埋伏着雷电和各种意外。

  大山里永恒的石头成为宫殿不朽的注解,它们把岩石内部的顽强传递给宫殿里的每一位住民。据说与欧洲比较,中国缺乏石构建筑的历史,梁思成在他著名的《中国建筑史》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我国古代虽不乏善于用石之哲匠,如隋安济桥之建造者李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栏等所见,大多凿石为卯榫,使其构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压力而垒砌之,故此类石建筑崩坏者最多……[2]

  显然,布达拉宫为这段话提供了反例,那些从天国的仓库里搬运来的石头,使宫殿成为高山的一部分。来自石头内部的力量使它们彼此凝结——错落交合的石块如一部加厚字典,注明了石头宫殿的营建奥秘;为了减小地基的承载力和墙体自重,营建者有意加大墙体下部与地基的接触面,从而减小墙体对地基的压强,同时,由墙体下部逐渐向上收分,以递减墙体厚度,降低墙体自重,避免墙体外倾;宫殿任何一个墙角的横切面,都必然是一个直角,而所有直角的顶点,又必在一条直线上……几何学转入中国是明代以后的事,然而,早在公元前2世纪,雅砻王统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藏人就凭借自身对世界的认识,修建的雍布拉宫,证明中国石构建筑的技术在2000年前就已成熟。而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力学与几何关系之上,高不可攀的天堂的一天天地降低它的高度。更绝妙的事情在于:脚手架搭建于宫殿内部,那些被宫殿借以向天空攀援的无数只手被掩蔽起来,人们看到的是布达拉宫自己在不断长高,这暗示了一个事实:所有的功绩都属于永恒的石头,所有创造奇迹的手都将消失于石头的背后。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