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进入被称作“狼来了”,上海旅游业却不惧反喜
记者:最近有不少外资旅行社打电话到上海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询问成立合资或独资旅行社的事宜。这是不是意味着上海旅行社行业开始向外资敞开大门?
道书明:日前,上海市政府宣布,上海旅行社对外资“开门”,允许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旅行社在沪开办独资或控股的合资旅行社。今年内,上海将建立一至两家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及 旅游会展服务中心。
中国在加入W TO谈判中,就旅游业的有关问题承诺:“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控股;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上海希望早走一步,抓住机遇,加快改革的速度。
记者:过去没有开放的领域向外资开放,有人说这是“狼来了”。你为什么说是机遇?
道书明:旅游业吸引外资,我们希望引进那些有品牌、有实力、有规模、资信优的企业。根据“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市场准入限制”,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旅行社全球年收入必须超过4000万美元。和优秀海外企业合资,有助于壮大我们自身的力量,比如消化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观念、营销网络、人才培训方式等。
上世纪80年代,“喜来登”等外资饭店进入中国市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经营人才,现在他们大都活跃在上海各大饭店的主要岗位上,大大提高了我们原有的管理水平。
不过,在我国旅游企业中,除旅游饭店这一领域外,其他领域很少有中外合资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打“价格战”,没有在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手段方面展开真正的高水平的竞争。
2000年,中国近9000家旅行社年营业额是464亿元人民币,而日本交通公社一家的年营业额合4800亿元人民币,中、外旅游企业在规模上的差距可想而知。而规模小,也反映出缺乏发展后劲、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实质性问题。
我们有些旅行社是从外事系统分离出来的,体制机制是事业单位的那一套,靠政策吃饭而不必上门找客源;管理人员又都是上级任命的,缺乏专门知识。如果不改革,2/3的企业将被淘汰。旅游业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落后理念、管理、体制。
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原始竞争,而是质量、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中国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从观念、营销、管理等方面全面改革。比如,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调整,崭新推广方式的引进等。
我想,外资带来的竞争局面将淘汰落后企业,改变僵化体制,在阵痛中打造出中国旅游业真正的名牌企业。
激烈竞争中,消费者会大为受益
记者:这对旅游市场会带来什么影响,对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道书明:从前,我们的旅游业务不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产品,而是主管部门说什么就做什么。今后,旅游市场必须以销定产,产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转变、变换,提供给中外游客个性化、多元化服务。
旅游产品提供的是服务,因为服务的档次不同,满意度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价格。而每位旅游者对服务的需要也是千差万别的,周到的服务就是要适应不同的需要。
如果有些旅游者希望半天观光、半天休闲,一天看一个景点,晚上喝喝茶、泡泡吧,而不是从早到晚匆忙看景点,旅行社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吗?如果一个团里既有70岁的老人又有17岁的青年,能做到大家都满意吗?有些商务客人处理完公务,只剩下半天的旅游时间,他希望看到当地旅游景点的精华,不必面面俱到,我们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在产品细分上,国内大多数旅行社没有考虑。
在北京,名为“新纪元”的中日合资旅游社推出“看中国”品牌,就是按不同的年龄、职业乃至文化层次、个人爱好,而组织内容不同的旅游团队。日本有些旅游者每年专门到巴黎购买名牌产品、淘古董,就有旅行社专门组织购物游。
旅游业个性化、多元化产品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通,我们和他们就存在“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的区别。海外旅行社灵活的经营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分期付款、分时度假、奖励旅游等等。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旅游行和航空公司、饭店宾馆电脑联网,预约预订十分方便。而我们现在仍是彼此分开操作。还有,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如银行金融卡等,都是我们亟待发展的领域。
记者:你是不是说,海外旅游业方面的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能够通过外资旅游企业的进入带进来并让消费者最大程度地受益?
道书明:是的。这也是我们旅游业在加入WTO后想力图达到的目的。
《华东新闻》
记者:最近有不少外资旅行社打电话到上海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询问成立合资或独资旅行社的事宜。这是不是意味着上海旅行社行业开始向外资敞开大门?
道书明:日前,上海市政府宣布,上海旅行社对外资“开门”,允许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旅行社在沪开办独资或控股的合资旅行社。今年内,上海将建立一至两家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及 旅游会展服务中心。
中国在加入W TO谈判中,就旅游业的有关问题承诺:“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控股;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上海希望早走一步,抓住机遇,加快改革的速度。
记者:过去没有开放的领域向外资开放,有人说这是“狼来了”。你为什么说是机遇?
道书明:旅游业吸引外资,我们希望引进那些有品牌、有实力、有规模、资信优的企业。根据“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市场准入限制”,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旅行社全球年收入必须超过4000万美元。和优秀海外企业合资,有助于壮大我们自身的力量,比如消化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观念、营销网络、人才培训方式等。
上世纪80年代,“喜来登”等外资饭店进入中国市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经营人才,现在他们大都活跃在上海各大饭店的主要岗位上,大大提高了我们原有的管理水平。
不过,在我国旅游企业中,除旅游饭店这一领域外,其他领域很少有中外合资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打“价格战”,没有在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手段方面展开真正的高水平的竞争。
2000年,中国近9000家旅行社年营业额是464亿元人民币,而日本交通公社一家的年营业额合4800亿元人民币,中、外旅游企业在规模上的差距可想而知。而规模小,也反映出缺乏发展后劲、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实质性问题。
我们有些旅行社是从外事系统分离出来的,体制机制是事业单位的那一套,靠政策吃饭而不必上门找客源;管理人员又都是上级任命的,缺乏专门知识。如果不改革,2/3的企业将被淘汰。旅游业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落后理念、管理、体制。
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原始竞争,而是质量、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中国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从观念、营销、管理等方面全面改革。比如,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调整,崭新推广方式的引进等。
我想,外资带来的竞争局面将淘汰落后企业,改变僵化体制,在阵痛中打造出中国旅游业真正的名牌企业。
激烈竞争中,消费者会大为受益
记者:这对旅游市场会带来什么影响,对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道书明:从前,我们的旅游业务不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产品,而是主管部门说什么就做什么。今后,旅游市场必须以销定产,产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转变、变换,提供给中外游客个性化、多元化服务。
旅游产品提供的是服务,因为服务的档次不同,满意度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价格。而每位旅游者对服务的需要也是千差万别的,周到的服务就是要适应不同的需要。
如果有些旅游者希望半天观光、半天休闲,一天看一个景点,晚上喝喝茶、泡泡吧,而不是从早到晚匆忙看景点,旅行社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吗?如果一个团里既有70岁的老人又有17岁的青年,能做到大家都满意吗?有些商务客人处理完公务,只剩下半天的旅游时间,他希望看到当地旅游景点的精华,不必面面俱到,我们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在产品细分上,国内大多数旅行社没有考虑。
在北京,名为“新纪元”的中日合资旅游社推出“看中国”品牌,就是按不同的年龄、职业乃至文化层次、个人爱好,而组织内容不同的旅游团队。日本有些旅游者每年专门到巴黎购买名牌产品、淘古董,就有旅行社专门组织购物游。
旅游业个性化、多元化产品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通,我们和他们就存在“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的区别。海外旅行社灵活的经营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分期付款、分时度假、奖励旅游等等。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旅游行和航空公司、饭店宾馆电脑联网,预约预订十分方便。而我们现在仍是彼此分开操作。还有,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如银行金融卡等,都是我们亟待发展的领域。
记者:你是不是说,海外旅游业方面的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能够通过外资旅游企业的进入带进来并让消费者最大程度地受益?
道书明:是的。这也是我们旅游业在加入WTO后想力图达到的目的。
《华东新闻》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