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历险记
2011/11/4 13:58:35
相传远古时代中华大地洪水肆虐,灾害不断,地维不稳。东海龙王之九子神鳌,献出四足,以立四极,因此不能游泳爬行。女娲念神鳌断足之功,谴其雄镇大地中央,分流南北。从此地位沉稳,风调雨顺。鳌山因此得名并成为一道雄伟龙脊,横亘中华大地。
        鳌山海拔3475米,是秦岭最高峰太白拔仙台西面的另一制高点,故又称其为西太白。是秦岭第二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高峰。鳌山集高、雄、险、奇为一身,汇灵、秀、幽、美于一体。同太白山一样,它以其迷人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探索者的步伐。诗仙李白用精美的诗句赞道: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诗中提到的“武功”也就是今日的鳌山,她以美丽的传说、独特的魅力、雄伟的气势、秀美的风光吸引着古人,也吸引着无数现代人趋之前往。
      作为户外活动的爱好者,本人也喜欢登山,每逢周六都会跟着我们自己的驴驴队去山里走走,而且非常羡慕那些有气魄攀登高峰的勇者。今年3月,有幸与多次独自一人勇穿鳌太的踏雪姑娘一道冒雪穿越龙窝-大坝沟,途中听到了更多关于她的故事,在佩服她良好的心态、超人的耐力、非凡的勇气的同时,也暗自给自己鼓劲,孱弱瘦小的踏雪姑娘都能够实现秦岭户外的顶级穿越,为什么自己不能闯闯这些高山呢?
      喜讯
      苦于平时工作繁忙,闲暇空间很少,多年来只能在周末和驴驴队的朋友们在一些平庸无名的小山沟里转转,偶尔也会去一些周边的名山大川,但也只限于景区。忽有一日,网上看到领导和周末两人在鳌山登山口路标边上照的照片,以为他们真的登了鳌山,煞是羡慕,捶胸顿足后悔那次去黄柏塬我没能同行(后来才知道他们在作秀,那天他们根本没有上鳌山)。没过几日,领导突然电话告诉我本周登鳌山,而且他已经安排好了,让我做好准备,两天穿越,周六启程。既能满足登鳌山的愿望,还不影响正常工作,这也正是我期盼的行程!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大喜过望,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准备
      尽管时间很充足,回到家中还是早早开始做准备。当时说只有领导、周末还有我三个人跟随周末认识的一个强驴队一道登山,一行全都是强驴。能不能跟上队伍,会不会拖后腿,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心里直嘀咕。因只有个人装备,只用了一个45+10升的背包。临行前一天,领导突然又来电话说强驴队人数不够一车,组织不起来不去了,我们自己去,而且我们的队伍扩大了,一辆面包车共10人,除去我们三人外还有田九、的士两口,田九他们单位的小高和小王、小杨两口,还有两位司机,车是田九联系的。领导还说,司机们也要和我们一起在外宿营,没有帐篷和睡袋,让带上两个睡袋、两个防潮垫。已经打理好的行装又重新打开,拿出一个70+15升的大背包,装入两个人的装备。上称一称,总重量28公斤,嫌太重了,把冲锋衣、厚抓绒衣统统拿出来,夫人一看说最好带上,山上冷。我没听劝告,除了身上穿的一身速干衣外,只带了一件薄抓绒上衣和一条薄运动裤,又把锅灶和调料之类物品拿出来(据说不在山上做饭)分量刚好25公斤,标准负重。
出行
      此次登山的计划是,当日下午到达太白县,在太白县就餐后于傍晚时分赶到23公里处宿营。第二天一早开始登山,预计4小时登顶,然后从山的另一面下山,由塘口出山,预计第二天下午5-6点到达姜眉公路边上。司机开车在那里等我们。所有辎重全部留在车上,背小包上山。考虑到路程关系,山上不能野炊,只能携带方便食品和必要的水在行军途中就餐。一行人等,田九和的士是我们驴驴队的成员,体能我们很熟悉,但另外几位我们不了解,据说也都是强驴,其中小高还上过冰晶顶而且很轻松,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