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ber游戏--走扁带
2008/1/9 14:59:48

走扁带运动又叫走绳,它的英文名字叫Slackline。目前在国内还是一项少有人知的运动。它是由国外的登山者在走钢丝运动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Slackline使用的绳索一般为25mm宽、3mm厚的尼龙扁带。它可以作为攀岩者的训练项目,用来提高攀登平衡技术,同时又如走钢丝运动一样,是一项独立的、极具挑战的平衡运动。
  走扁带不同于走钢丝
  走扁带与走钢丝相比,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差别,其实不然,实际上走扁带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走钢丝,原因主要在于所使用的绳索上。走钢丝所使用的钢丝绳,在拉紧后弹性是很小的,绳索的上下振幅及左右摆荡不会太大,对于较长距离的钢丝绳,还会在中途设置一些用于稳定的辅助牵引绳索,所以行走起来自然就比较平稳。然而走扁带使用的绳索是尼龙制品,即使扁带被拉的很紧,也会具有极大的弹性,而且除扁带两端的固定点外,不在设置其它稳定绳索。这样一来,当扁带长度较长时,它就像一根巨大的橡胶带,行走其上如同蹦床一般,不仅要控制左右摆荡,还要时刻调节重心的起落,若稍有偏差就会被弹出去。况且走扁带还有个规则,就是行走时不能使用平衡杆等任何辅助器材来协助平衡。只能赤手空拳,依靠自身肌体的扭曲及手臂的摆动来调节重心、维持平衡。所以它对走绳者的考验也就更加严格,这也是它最具魅力、最精彩的所在。
  至于走扁带的安全问题,大可放心。若在较高处行走,是要穿安全带的。将安全带与行走扁带用一段主绳连接起来,这样在坠落时就会被拉住,避免摔伤。
  艰苦的训练
  走绳运动在两年前就曾经接触过,但一直没有刻意的去练。直到一个月前,时间比较闲暇,所以决定下苦功磨练一翻,希望能够开创记录,推广这项运动。
  开始先是在距地面高约一米左右的位置,拉了一根五米长的扁带。采用Grigri、上升器及滑轮配合将扁带收紧。起初练习时简直是举步艰难,摇摇晃晃的走不了一两步就会掉下来,还好凭着感觉和悟性经过三四天的苦练后,总算摸索出一套经验,终于平稳的走过了那五米。于是便把扁带长度加长到了十米,然而另我感到意外的是,长度虽然只增加一倍,但绳索的弹性和沿展却增加了三四倍。后来在收紧的器械上增加了紧绳器,扁带的弹性虽然有所控制,但行走难度还是很大。由于扁带中部是弹性最大的部位,所以重心稍有偏离就会被弹下来。又经过了一周的埋头苦练,终于可以走过十米的长度。此时已记不清从扁带上掉下来多少次,摔倒过多少次,只看到脚底开始生出了趼子,但成功的喜悦将那些汗水和肌肉的酸痛都变为了美好和快乐。
  一次正式的挑战
  经过两周的苦练后,在技术上也算是有所心得,所以决定来一次真正的挑战。不仅要有长度,还要有一定高度,看看自己的心理素质如何。于是来到密云白河峡谷旁的一个无名的小山沟里,在两块巨石间将扁带拉起,长度约十三米,高约六米。这次的长度比平时训练时长了三米,高度也增加了,一个新的困难又摆在了面前。
  穿好安全带,系上绳索开始尝试。脚刚一踏上去,就感觉不对劲,弹性明显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而且高度对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阵阵清风将扁带吹得嗡嗡作响,身体随着扁带波动,在空中翻滚、悠荡。十余次尝试,一次次的被弹落,尽管努力的、小心翼翼的去控制重心,但还是难以适应这个新的长度,另外连接安全带与扁带的那段主绳总是有一些拖拽感,再加上高度对心理的影响,使一些大幅度的重心调节动作难以做到位,所以此次挑战没有成功。最远的一次只走到六米左右。看来还需要勤加苦练,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训练,要想发挥出真正水平,就需要做到心静如水、毫无杂念才行。还有更长的距离、更高的高度在等待着挑战,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轻松的走在那山水之间。
  训练经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