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又比较年轻,估计体能不次于我们。
      在集合地点汇合后我才发现,小王、小杨两口我们上周去小五台时在山上碰到过,而且在曹大嫂农家乐聊过。小王看上去柔柔弱弱的样子,小杨人高马大比较精干,小高虽说是第一次见,但从外形上看应该体能不错。见面寒暄几句后,中午11点左右我们如期出发了,沿着环山路—310国道—姜眉公路一路前行,下午3点左右来到了太白县,沿途平安顺利。下车后在咀头镇(太白县政府所在地)找了一家小饭馆就餐。由于没想到晚上要在宿营地野炊,大家都没带野炊食品,只好顺便在旁边的农贸市场买了些菜油、挂面、鸡蛋、蔬菜之类,以便晚上在宿营地做饭。小饭馆饭菜质量一般,价格也不高,领导点了十个菜,统共才一百多元。饭后大家没做停留,上车直奔23公里营地。
      宿营
      进山后没多久,天气突变,在太白县城还是艳阳高照,燥热难当,热汗直流,就变得阴云密布,冷风嗖嗖,雨丝绵绵。好在到达营地时雨基本停了。23公里也叫磨房沟,是太(白)洋(县)公路距黄柏塬23公里的一个地方,路边有一座2层小楼,是林业站的一个营地。从这里登鳌山的路程是最短的,如果体力够用的话,完全可以由此登山完成当天鳌山穿越。在到达这里之前的路途中,因要在林业站院内平地搭帐,我们进到楼内给值班人员打招呼,没承想那人很不厚道,三番五次交涉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我们只能返回重找空地,转来转去找不到合适位置。这时候领导发威了,再次进楼找那位值班人员,三两句寒暄话,一盒芙蓉王重重地砸在桌面上后,那人眼直了话软了,领导大手一挥“扎营!”径直带领大家外出搭帐。霎时,光秃秃的平地上搭起了五顶帐篷,红的、绿的、黄的如同一朵朵绽放的花儿,煞是好看。看到一切都安排妥当,领导如释重负,顿觉头痛流涕浑身冷,可能路途中受了点风寒,加上穿着单薄(只穿了一件工装)着了凉,吃了两片药后一头钻进帐篷再也不出来了。周末连忙从背包里取出东西起锅搭灶,烧水切菜,准备晚饭。看到这里,的士笑着对她的同事们说,我们这个驴驴队有个传统,那就是男人做饭女人看,搞得几位女士有些不好意思了,争抢着去水沟洗菜。洗菜过程中,不幸的事发生了,小高在河沟里不小心滑了一跤,眼角被树枝扎破了,上来时还在流血,一只鞋也进了水,多少影响了我们这一行人的气氛。时间不长周末的西红柿鸡蛋面做好了,大家也把随身带的食物拿出来放到的士已经铺好的单子上,除领导感冒没吃外,其余人一顿饕餮,营地周边的几只狗狗闻到香味也来凑热闹,撵都撵不走,哪有荤腥味往哪钻。饱餐之后准备去洗碗,没成想几位女士非要她们洗不可,难得有这般好事,也只好由她们去。我也趁机叼空拿出相机四下转悠,雨后的傍晚还是有些景色。
      天快黑时,一位从山上下来的女士出现了,前后背了两个背包,浑身精湿,唇紫面乌。我们连忙上前打问,原来是来自宝鸡的一家三口,早上一大早上山,刚刚下山,女的走得快,先下来了,她丈夫和孩子还在下山路途中。他们在山上遇到了雨雾天气,风雨夹杂着冰雹把他们淋透了,往返用了12个小时。交谈中得知,他们是老驴子了,经常登山,光鳌山就走了好几次。考虑到这条路没走过,所以我们问的比较仔细。女士告诉我们,从这面上坡陡路短,共有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坡很陡,第二个台阶坡很长,第三个台阶沿梁走,石头多。如果穿越从这边上山路途不长,但下山的路比较长,有几个出口。同时告诫我们山上遇到大雾天气千万不要盲目行走,上山途中路很明显,也有标志,不会迷路。但山顶地广路稀,或者说根本没有路,一眼望去景色相同无法辨别,没有阳光也没有方向感,非常容易迷路。还特意叮咛说上到“帽子石”一定切记向左走,向右走到太白梁上去了。没多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