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手册
2008/4/28 13:57:36
日照金山
 
作者:十一郎
 

 
前言:
 
    自从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诺盖1953年5月29日首次登顶珠峰以来,已有3000余人次来到过世界之巅,其中绝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通过商业登山方式完成的。
    随着珠峰南北两侧各一条传统攀登线路商业运作的成熟,珠峰不再仅仅位于攀登高手的视野,更多地成为了登山客户们可以实现的一个梦想。
    本系列帖子,仅以“并非鼓励盲目攀登珠峰”为出发点,以珠峰中国一侧“东北山脊线路”春夏季的商业攀登方式为着眼点,揭开珠峰商业登山的面纱。
 
一、从门槛迈向世界之巅
 
    2007年春夏季,珠峰的南北两侧共有500余人通过商业登山的方式登顶世界之巅,其中北侧的中国人有50名左右——包括11名登山客户。
    这个章节,介绍一下一名登山新手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最终符合珠峰商业客户的条件,并从此接近世界最高峰。
 
01、作为一名登山客户的基本心理准备
    登山运动有两大特点:
    1、其环境,大大不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切忌不加思考地以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套用登山。
    2、登山与其他运动项目也存在着重大区别。
    具体而言,雪山攀登没有固定的场地、活动持续周期长、没有社会生活自然提供的许多条件、资源非常有限、将面对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种危险,等等。
    由于登山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在登山活动开展之中,很难以单一的指标去衡量登山者的水平或成就。
    登山是一项在美丽而残酷的大自然中,利用攀登者自身力量,实现各种可能性的活动。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迥异于日常生活的环境
 
02:先要“活”,才能“动”
    一名新手在进入雪山环境之前,首先要学会适应登山活动中各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方面。在雪山环境里,人只有先能够生活,才谈得上运动——这也是笔者更倾向于把登山当作“活动”、而不是“运动”的一个原因。
    适应登山的生活环境,可以从低海拔的户外活动中取得许多经验。通过长距离的山野特步,可以学会并掌握行进的节奏等技巧;通过徒步、露营等活动,可以逐步掌握服装、背包、宿营装备、灯具等登山物资的使用;通过各种低海拔的户外活动,还可以养成许多登山所需要的良好习惯和适应性,比如,如何运用好手头有限的资源,如何在没有现代化设施的环境里顺利地吃、喝、拉、撒、睡。
    登山的魅力与危险,均在于细节。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野外生活
 
03: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
    在时间上,低海拔的户外活动,可以与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一名新手如果能够把所有的周末使用起来,这个阶段可以在一年之内完成。
    身体素质包括体能、各部分力量的均衡发展、平衡感、协调性等,其中体能是基础。拥有充沛体能,是以客户身份进行雪山攀登的必要条件。
    在低海拔进行针对雪山攀登的体能训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汗水。培训方法,读者可以向专业的体能教练咨询。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耐力、心肺功能、腿部和腰腹部力量、背负能力的训练。
    参加商业队伍攀登珠峰,并不需要掌握高难的攀岩或攀冰技术,但至少要对冰雪行走、基本技术器械的操作等技能要熟练掌握。在合格教练的指引下进行多次实际操作,是迅速“成材”的关键。
    实现珠峰商业队伍所需的基本技术的学习,可通过人工岩壁或自然岩壁的顶绳攀岩、冬季的冰雪行走等方式,在低海拔地区得以实现。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冬季低海拔冰雪技术训练
 
04:通往空气稀薄地带
    经过了低海拔户外活动、体能训练、基本技术学习三个方面的准备之后,如果还继续保持着登山的热情,则可以开始进入高海拔的空气稀薄地带。
    高海拔对人身体的影响,主要源于缺氧,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