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佛像概述
2007/9/3 10:46:13
(1)欢喜佛
在喇嘛庙的密宗殿里常见拥抱着女性的仇怒形造像,这就是欢喜佛,也称双身佛。佛教密宗认为:女性感化那些强暴的神魔,并引领他们到佛的境界中来。因此,在密宗修行的最高阶段是必须有女伴合作才能修法的,称为双修法。由于密宗义理非常繁琐和艰深,能习双修法的僧人极少。
(2)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像一般被安置在佛堂正中的莲花座上,常见姿势有以下几种:
(成道相)释迦佛跏跌坐(俗称盘腿打坐)在莲坐上,左手垂放在左角上或者手捧钵盂
(喇嘛庙常见捧钵形),右手垂直指地,叫作“降魔指地印”或“触地印”,表明释迦经过无数次磨难才降服了破环修法的恶魔,终于得道成佛,而这些只有大地才能作证。
(说法相)一手或双手在胸前,拇指和食指扣成环形,这种手印也称为“说法印”,表明释迦在鹿野院首次说法。
(旃檀像)这是一种立形的释迦相,据说是释迦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释迦形象雕成。
(太子像)喇嘛庙中还经常供奉着没成佛前身为太子的形象。一般是头戴宝冠,身上穿着花缎的袍服;或者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身上袒露,佩带着各种精美的项饰、璎珞、臂钏、手镯等物件。手和脚的摆放也较自如,可以轻松地盘放,成为“舒坐”,也可以是站立形的。
(3)三世佛
喇嘛庙的显宗佛殿里常见三佛并坐的三世佛像。三佛是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左、弥勒佛居右。三尊佛的造型完全一样,只是手势微有变化。这里以三佛表现三世,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
(4)三方佛
除三世佛,还有一种以所处的空间位置横向排列的三佛,也成横三世佛或三方佛。这三尊佛中央是释迦牟尼,左边是药师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首尊阿弥陀佛。
(5)长寿佛
阿弥陀佛的梵文原意是“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意思,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性质,本来是阿弥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喇嘛教内却将两种含义分别作为两尊佛供奉。
喇嘛教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佛是他的化身。在喇嘛庙里无量佛的壁画、雕塑、唐卡画像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灵塔殿里,长寿佛是不能缺的。
长寿佛着菩萨装,具文静的女性特征。头戴天冠,梳着高髻,上身袒露,呈现橘红或土红色,身上有璎珞、项圈等庄严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征是双手作禅定印,即双手上下折叠放在屈盘的双膝上,手中拜一个生长着吉祥花卉的宝瓶。他的头微低,表情静穆高洁,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体态匀称,象一位端庄的女性。
(6)弥勒佛
弥勒佛在藏语中读强巴佛。他是释迦预言的未来佛。要在释迦圆寂灭后经过天上四千岁,相当于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能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弘扬佛法。目前还正在兜率天宫(藏语称“甘丹”)中待命。弥勒像各具姿态,形象各异。
(7)千手千眼观音
佛经上说观音有六种,即马头观音、千手观音、圣观音、十一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合称六观音。喇嘛庙中的千手观音是与十一面观音组合成一尊造像的。
千手观音又叫大悲观音。据说他看到人间的痛苦,发誓要度尽世间所有的众生,于是把身体化为四十二段,每段又变化成一尊观音,可还是难以应付。后得阿弥陀佛教诲,才用法力将四十二段身合为一体,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每个手掌中又生出一只眼睛,表示一个化身,把本身两手除去不算,用每只眼代表二十五“有”(“有”代表因果),这样二十五乘四十即是一千,故曰千手千眼观音。其左右二十手拿着如意宝珠、锡杖、铁钩、宝镜、佛书、莲花、葡萄等等,每中小器物各有喻意。
(8)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寺庙里是常见的,北朝的石窟里就有其形象。她手中拿着净水瓶,瓶中的甘露是普惠人间的圣水,另一只手拿莲花或杨柳枝,故又称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