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的一生
2007/9/3 10:45:11
诞生礼仪
诞生礼仪作为人生开端的第一个礼仪活动,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人口再生产的重视程度。诞生礼就是一个具有连续的人生礼仪,是对婴儿降生人世的 一种认可。
1、孕育期的习俗
从江孜地区的情况看来孕育期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习俗,但也有一些禁忌。比如有的村庄,孕妇不能在娘家或兄弟家中分娩。其原因据说是在孩子出世时因为母亲羞于见自己的兄弟而导致难产或不产。所以,在临产时孕妇一般不回娘家,也不到叔伯兄弟家串门,以防万一。另外江孜有的地方孕妇怀孕期间不吃犏牛犊肉,据说孕妇吃这类肉食会使孕期延长,而牛羊肉、鸡蛋、骨头汤等都是孕妇不可缺少的营养食物。过去农村妇女分娩时有助产婆接生,如今农村妇女摆脱了旧的思想桎梏,愿意到县医院或乡卫生所生孩子,大多数请接生员接生。
2、诞生期的习俗
诞生礼,藏语叫“旁色”,“旁”是污浊的意思,“色”是清除,也就是说清除晦气的活动。藏族认为,小孩出了娘胎,会带来许多污浊和晦气,举行这个仪式,便是要为孩子清除污秽,预祝健康成长,同时,也祝产妇早日康复。据有关学者考证,“旁色”仪式从1500多年前本教时期流传下来,是由本教的一种祭神方法演变而来。小孩子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吉度”户便要前来参加“旁色”活动。他们带的礼物是青稞酒、酥油茶、肉、酥油、礼金及给小孩的衣物等。客人进屋,先给父母和襁褓中的婴儿献上哈达,而后敬酒、倒茶并献礼,然后端祥初生婴儿,对孩子说些吉利祝愿的话。有些农户还为前来给婴儿除秽的亲友举行汤饼宴。“旁色”结束后,便给孩子取名。取名是件郑重的事,一般请活佛或村里有威望的长者进行,也有的是由父母起名。在江孜有的农村也有让新生儿的姑妈起名的习俗。取名者根据家人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决定婴儿的名字,总是起一些表示吉祥的名字。
孩子满月之后,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这天小孩要换装,一般从家门出去往东走,以图吉利。有的第一天到寺庙朝佛,目的是祈求佛保佑新生儿一生平安。孩子第一次出门,往往在婴儿鼻尖上擦一点锅底的黑灰,意思是使婴儿在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过去平民百姓向活佛或喇嘛求取名字时,没有什么特殊仪式,只需向活佛或高僧敬献一条哈达、几两藏银,说明婴儿性别。贵族等上层则常常将婴儿抱去向活佛献发,活佛剪去婴儿一小撮顶发以此象征剃度,然后取一吉祥的名字。如孩子长大后出家(或在家)为僧,仍需经堪布、翁则或活佛等高僧重新剃度取法名。活佛、堪布等在给孩子取名时,常把自己名字中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活佛名叫“阿旺赤列”,他就给人取“阿旺顿珠”、“阿旺卓玛”或“赤列朗杰”、“赤列曲珍”等名。但也有不含自己名字的成份而随便取名的。在西藏城镇和农村,请活佛和喇嘛取名较为普遍,因此,城镇和农村的人名比起牧区人名,宗教色彩更为明显。如:
丹巴———佛教
多吉———金刚
群佩———兴教、兴法
丹增———主宰圣教
卓玛———度母
央金———妙音天女
旺姆———自在母、主宰之母
除了喇嘛活佛取名之外,通常是由家中长者或村里有名望的长者取名,虽然少带宗教色彩,但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这些名字往往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小孩出生的日子或星期为新生儿起名的。如:
尼玛———太阳、星期日
达瓦———月亮、星期一
梅朵———花
白玛———莲花
次吉———初一
次尼———初二
次杰———初八
朗嘎———三十日
米玛———星期二
拉巴———星期三
普布———星期四
巴桑———星期五
边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