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扎西:“我要登上最后一座高峰”[组图]
2007/6/2 23:44:46
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西藏登山队队员、全国劳模边巴扎西(杨健摄)
人民网拉萨5月16日电(记者 徐锦庚)今天下午,在送行者的祝福声中,“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离开拉萨奔向巴基斯坦,踏上攀登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十一座高峰迦舒布鲁姆Ⅰ峰的征程。探险队伍中,一个步伐迟缓摇晃的身影牵动着人们的心。他就是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全国劳模、西藏登山队队员边巴扎西。“我要登上最后一座高峰!”面对人们的疑虑目光,边巴扎西语气坚定。队友遇难,他受重伤,一场飞来横祸使胜利化作泡影
右脸面瘫,右眼球外突,下眼睑无法眨动闭合,嘴巴左斜,说话时舌头淤滞,口齿不清,右耳完全失聪。面对着眼前的边巴扎西,记者心里隐隐作痛:两年前那个身手敏捷、活泼帅气的边巴扎西哪里去了?!
在边巴扎西的记忆里,2005年5月27日,是人生中的一个灰色日子:这天中午,攀登迦舒布鲁姆Ⅰ峰的西藏登山探险队,在巴基斯坦境内喀喇昆仑山区行进途中,突遇滚石,一辆吉普车被击中,车内的队员仁那不幸遇难,同车的边巴扎西头部右侧多处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被巴方直升飞机送到军营紧急抢救。
这支队伍全称为“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成立于1992年4月,队员均来自西藏登山队。从1993年起,探险队历经艰辛,相继成功登上境内外的13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峰顶。同为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的仁那和边巴扎西,都是成功登顶13座高峰的主力队员。迦舒布鲁姆Ⅰ峰是他们最后一个目标。一旦成功,探险队将实现世界上第一次以集体形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壮举。
就在探险队出发前的2005年4月29日下午,刚当选为全国劳模的边巴扎西,与姚明、刘翔等16位体育界劳模代表,应邀来到国家体育总局参观座谈。期间,边巴扎西拿出两件登山队的T恤衫请奥运冠军们签名。他向大家介绍了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情况,兴奋地说: “明天我就回去了,5月5日出发,去攀登最后一座。到时候一定送给大家一个大礼物!”
说此话时,边巴扎西底气十足。10多年来,探险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准备工作充分,创造这项世界新纪录已是成功在望。队员们有个共同心愿:为西藏自治区40周年大庆献上一份厚礼!
孰料,一场飞来横祸,却使这场指日可待的胜利化作了泡影!品尝失败的苦涩,与死神擦肩而过,信念却从未动摇
边巴扎西1965年出生于西藏拉孜县,19岁与仁那一道被选拔进西藏登山队。在20多年的登山运动生涯中,他曾经遭遇过4次大雪崩,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1992年5月,意大利登山队攀登珠峰,边巴扎西担任高山协作。在海拔7100米的途中,突遇雪崩,雪块裹着边巴扎西和另4名队员呼啸而下。边巴扎西试图攥紧保险绳,但手上两副厚厚的手套瞬间就被磨透。剧烈翻滚了60多米后,绷紧的保险绳拽住了边巴扎西。
他回头一看,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身子离大裂缝仅有半米远!1976年,中国登山队的3位勇士遭遇雪崩后,就是掉入这道深不可测的裂缝内,至今仍长眠在下面。惊魂甫定,边巴扎西只觉得一阵钻心疼。原来紧紧缠住他双腿的保险绳,已像利刃般地嵌入肉内。直到现在,他两腿上的一道粗黑伤痕依然触目惊心。
1998年8月,西藏登山探险队从尼泊尔侧攀登第四高峰洛子峰时,在海拔7900米处扎营夜宿。朦胧中,帐篷顶上突然传来沙沙声,尚未睡熟的边巴扎西叫声不好,一个激灵翻转身子朝下趴着。刹那间,轰然一声,雪块将帐篷以及里面的3名队员压得严严实实,睡在门口的仁那被帐篷里的强大气流冲出帐篷外。身着内衣的仁那一边哭喊,一边手脚并用刨雪,埋在里面的边巴扎西死劲用背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