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
2007/7/14 9:21:20
前言
都说,三十而立,我似乎差得很远。如果不打房子的主意,自给自足,也算过得可以,但“立”的范畴,大概远不止不么多,成家立业,最基本这两点,我都还没有做到。三十岁之前,很少考虑这些,心里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晃来晃去也很好,按我妈的说法,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J。虽然时有不安定感,却也不见得后悔,总相信各有各精彩。
小的时候,以为自己长大会是一个特别的人(后来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有这种想法J),然而三十年过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我的性格有点得过且过,除非有奇迹,否则不可能会有什么特别,特立独行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在三十岁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注定平凡,不知道是不是很晚。
这一年中,身体抱恙,在化验单上看到自己有缺憾的人生,那一刻,有安定的念头。十年之内,应该不能免俗地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踏踏实实过普通而温暖的日子。所有的纷扰,大概最怕踏实二字。
四月中旬和肥明去云南,之后断断续续写下来,是给自己一个微小且珍重的纪念。
丽江古城
对丽江唯一的认知来自于《一米阳光》:很近很近地在玉龙雪山脚下,游人穿行在阳光的温暖中,围巾包裹的装扮。穿透云层的光线,瞬间把万千黛瓦照亮……这是剧照中丽江的样子。对于她,我还是有点想象,去得也比较突然。
肥明做功课,我随行。在她以为我终要放她飞机的时候,我决定不管不顾地要去,在四月中旬,没有能够在她最美的季节,却是我们喜欢的人少的时候。
的确是慵懒而自如的旅行,我们不赶任何时间,不赶任何计划,得以在这个地方感受她的白天黑夜阴晴冷暖,可以象在自家后院散步一样无数次地走遍每一条小巷。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其他四条小街呈辐射状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我不怕迷路,因为不管怎么走,最后总能到达方方正正的四方街。这里小店铺林林总总,静静地同垂柳依依一道站立在石板路旁边。除铜器银器店、凉粉摊、小饭馆外,还有茶馆、咖啡馆和画廊。一般认为,高原是旱瘠之地。不过丽江是个例外: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楼跨河建,水流院落。在这里,水流成了与门窗雕饰有花鸟图案的古老民宅历经千年、日夜对谈的伴侣。
有得天独厚的水源大概还不够,丽江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纳西族是一个很尊重自然的民族,认为大自然的一切与人是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才能共存下去。不允许弄脏水源、也不能砍水源附近的树、不允许在树上订钉子晾晒衣物。从古到今,依然如此。
丽江的三眼井随处可见,古时雪山上的水下来以后,古城里的居民们把水源分成三口井,有砌成圆的,有砌成方的。第一口井饮用、第二口井洗菜、第三口井浇灌、洗衣。丽江和束河到处看到这样的三眼井。反倒是现在商业旅游业繁荣了之后,对水源造成了污染,据说目前丽江的三眼井和河流中的水早已不是雪山的水源,转而由江中引入,丽江的三眼井,也大多已经干涸,安慰的是束河的依然水质清澈。
初到丽江的晚上,非常失望,我们站在古城的入口,很茫然,所看到的境况与想象中的样子相去甚远:灯红酒绿、酒吧林立、歌舞升平、非常嘈杂……我们一路上无语,吃力地穿越兴奋的人群,表情疏离,格格不入。一路寻找客栈,希望远离喧嚣和人群,看了好几处,最终在筋疲力尽时找到山上的一家清静的客栈安顿下来,坐在房间里面面相觑,神情沮丧。我说:大概明天就好了,清晨游人少,我们早点出去,会好一些。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心里完全没有底,只是希望这样说出来,能够彼此安慰。
所幸的是第二天早晨,真的被我说中,丽江古城在春天里安静的样子,在玉龙雪山和阳光的映衬下,完全舒展在眼前,那一刻,这么毫无保留地喜欢上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