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茶马古道最后的集市
2007/6/9 0:48:53

    茶马古道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后,依托古道兴盛一时的许多城镇,不是消逝得无影无踪,就是变得面目全非。而沙溪依旧留着滇藏"茶马古道"上贸易兴盛的往昔,它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漫步在古集市的巷道,轻踏四方街被马蹄踩得锃良的石板路,享受着四周古老的裁缝铺剃头铺杂货铺,穿着四个吊袋中山装或是长衫的古旧老人,操着清末的熨斗或剪刀一丝不苟的服务。
    你便有了步步走入历史的感觉,那清一色的青瓦房炊烟飘拂,那仅存的东寨门古貌依旧,那飞檐出角的古戏台依稀还在演绎着历史的脸谱让你又回到了曾经那段“茶马古道”上马帮兴盛商贸繁荣的年代。特别是在雨后的早晨,阳光清亮亮的,把沿路潮湿的青石路面照射得温润可人。此时的沙溪清清静静的,像被匆忙的现代人遗留在过去岁月中的一段往事。

沙溪古城
地理 
    沙溪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东南部,地处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自然保护区城东南侧,是沟通川、滇、藏边三角地区的交通要塞。从这座古集镇向西可进入博南古道和永昌古道;向南经大理州、楚雄州进入五尺道;向北经丽江西昌进入四川。它是秦汉时期古蜀身毒道(南丝绸之路)三条干线交界点上的重要集市。依山傍水,风景极佳。剑湖的流水形成的黑惠江流到沙溪镇,由北向南穿过小镇流向远处。
历史 
    沙溪原名沙褪,后改名沙溪,是茶马古道要冲,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由于洱海泽国的水阻,澜沧江、怒江高山峡谷的险恶,这里一度成为北进川藏、南入中原以及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友好往来的贸易集散地。由于沙溪拥有乔后、弥沙两大盐井,又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所以这里市场繁荣、客商云集,寺登街当时就是热闹的集市。

沙溪
■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沙溪寺登街区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集市相当完备。
■沙溪改名猜想 
    关于沙溪的改名有人猜测和黑惠江有关。黑惠江是云南历史上一条著名的河流,唐兴元元年,意气风发的南诏王异牟寻指点江山,封四渎五岳时,它就是四渎之一。不仅清亮秀丽,绕沙溪全境而过,而且水肥鱼美,为沙溪提供了数不清的物产,成就了沙溪鱼米之乡的美名。
■茶马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形成于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滇藏之间以云南茶叶、倭盐与西藏的马匹、药材、毛皮交易,形成了滇藏贸易通道"茶马古道"。这条古道成了大理至丽江、中甸、西藏拉萨再到印度的唯一陆路国际通道,与南方丝绸之路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据传说,沙溪寺登街是这条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成千上万的马帮从这里穿过,给这里的区域经济和文化带来空前的繁荣。

古桥
民俗与文化 
    沙溪境内居住着白、汉、彝、傈僳、纳西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石宝山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在石宝山举行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歌会。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唱曲对歌。石宝山歌会亦被誉称为“白族歌城”。入夜人们还在对歌台前烧起熊熊篝火,不但唱曲对歌,还跳起优美的白族舞蹈。
交通 
    沙溪离县城二十三公里,在剑川县城或甸南镇乘微型车前往,车程约45分钟,车费5元,十分便利。也可以包小面包车前往,往返20元
自驾车剑川往沙溪镇 
    甸南镇向左转约4行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根据提示路牌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特别提示: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但有几处路基下陷,须注意行车安全!
    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根据路口提示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坝子。特别提示:此段为弹石路面,较为颠簸。
徒步感受茶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