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背篓
2008/11/28 11:26:44
不论尼泊尔的雪巴,或台湾各原住民族,都使用藤条、竹子等材料,以其表皮纤维强韧的特性,在取下、烘烤及仍保有柔软特性时加以编织成形,以承载重物。尽管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背篓型制,但其背负系统,不外乎双肩背负、头带背负或二者并行的背负。
要是美军的特种士兵与非洲的妇女比试背东西,谁力气大呢?是非洲妇女,她们的功夫让美军特种兵望尘莫及。但是,谁都比不过尼泊尔山区的搬运工。
原先冠军是她们
这是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生理学家诺曼·赫格鲁德最近宣布的。至于其中奥秘,他也只揭晓了其中一部分。
尼泊尔的搬运工,不见得比普通人更健壮,但个个堪称大力士。他们所背的东西,通常与自身体重相等,有时甚至是自身体重的两倍,在崎岖陡峭的喜马拉雅山区行走自如,有时候一走就是几百公里。
这等神力,将美军的精英士兵远远抛在后面。根据美军士兵手册,背包不能超过士兵体重的15%。更神奇的是,从能量角度看,尼泊尔搬运工是能效最高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出门旅游背一个半公斤的背包,对付它所花的力气,远远大于挑夫们背一公斤货物所花的体力。
在此之前,科学家认为,最擅长搬运的是非洲妇女,尤其是肯尼亚基库尤族和鲁奥部落的妇女。她们背东西的方式是“顶”,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头顶,柴火、食品、水、盆盆罐罐……虽然头上顶着相当于自己体重60%的重物,但她们走起路来照样轻松得很,不会像负重行军的士兵那样气喘吁吁。
但是这回,她们要把“第一”的位置让给尼泊尔挑夫了。
靠背东西养家
尼泊尔是一个山国,由于交通不发达,当地的物流大多靠背,而很少用车。背着重物在山间行走,对当地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这种非凡的负重能力,让挑夫能长途跋涉搬运货物,以此赚钱养家。
纳姆查镇的海拔有3500米,这里每周一次的集市,是喜马拉雅各个地区的一个商品集散地,也为众多搬运工提供了工作机会。研究人员在集市开市的前一天,站在路边进行了统计,共有545名男人、97名女人和32头牦牛前往纳姆查,其中最年轻的搬运工只有11岁,年龄最大的则已经68岁了。而那些天没亮或是天黑后经过的挑夫们,因为研究人员当时不在现场,都还没统计进去。
挑夫们先是在低海拔的加德满都谷地囤积货物,然后起早贪黑,把货物运到纳姆查。从谷地到纳姆查,要走100多公里的山路,其中有8公里的上坡路,差不多是垂直的,还有6.5公里的下坡路也非常陡峭。这100多公里,就算经验丰富的挑夫,也要走上7-9天。
每周,都有几百名挑夫从这里赶往纳姆查,其中经常可以看到夫妻搭档,一起运货。在集市上把货物卖完后,他们就又急匆匆往家赶,再背一些货物去卖。科学家吃惊地看到,他们回程时差不多是跑着下山的,两天时间就回到了家。
身上背着30吨
不过,让科学家们最吃惊的,还是他们所背东西的分量。根据他们的测算,那天路过的642名男女挑夫,身上背的东西足足有30吨。
在实地研究中,赫格鲁德及其研究小组成员请挑夫们停下来,然后称量他们所背物品的重量。这些数据对于来自西方的研究人员,简直是不可思议:男挑夫和女挑夫的平均负重分别相当于他们体重的93%和66%;1/5的男挑夫则背着相当自身体重125%的东西;还有一个男挑夫,这个比例居然达到了183%。
他们还挑出了8个熟练挑夫进行测试,他们大多来自夏尔巴族、雷族和大蒙族。结果发现,对于他们的体力来说,背着体重20%的分量相当于“免费”搭载。
实验用的重物被分成组,每组重量都是不一样的,然后挑夫们背着它们以5种速度,在51米长的平路上前进。与此同时,挑夫们戴着先进的口罩,能测量他们前进时的氧气消耗量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量。这两个指标能说明所耗费的体力。
测试发现,挑夫们如果背着相当于自身体重20%的东西,他们的新陈代谢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