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贵的一套户外装备 每套1.6亿元[组图]
2008/10/9 14:32:36



中国舱内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
   9月2日,香港《文汇报》报道说,原定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提前至本月底升空,但该消息随即被总装备部宣传处否认——“消息不对,纯属空穴来风”。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神七”的关注立即升温,其焦点是放在“神七”的诸多技术与意义突破上,包括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新航天服和运载火箭的新性能等。
  “神七”是否提前升空
  香港《文汇报》称,“神舟六号”于2005年发射成功后,“神舟七号”的发射事宜即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较为肯定的时间是国庆节之前发射,因为“神七”的最佳发射窗口将在10月1日前出现。最新消息称,7月时由北京运抵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七”宇宙飞船目前已转运至发射场总装测试厂房。“神七”在酒泉升空后,返回地点将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管辖范围。
  据悉,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目前在全力备战太空舱回收的相关工作。当地将有一支40人左右的回收应急队伍,配合军队做好太空返回舱搜索等工作。除了陆地回收搜寻外,“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联合指挥所日前也在北京航天城成立,决定由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独立承担“神七”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
  总装备部宣传处9月2日表示,目前还没有新的内容需要发布,不过有关媒体报道的“神七”将于月底发射是不对的,“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我们从来没有发布这样的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直接下挂总装备部。今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担负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其中有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美欧媒体关注六大突破
  对于“神七”,国际社会本来就有诸多的期待。网民和行家纷纷在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的官网论坛、美国太空网站和美国《宇航日报》等电子媒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综合他们的看法,中国“神七”六个方面的突破很值得关注。
  第一,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飞船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一人和两人,而这次是3名宇航员会上太空。目前总计6人接受训练,其中3人执行飞行任务,3人作为后备队员。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七”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自称是“美国宇航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宇航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这除了意味着空间增大外,还表明中国飞船的舱内环境技术已经有质的飞跃,更加逼近美国宇航局。”
  第二,新航天服是个大亮点。中国媒体曾于2007年6月报道称,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经生产完毕。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能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这对于中国航天来说也是一大突破,因为此前中国的航天服有从俄罗斯进口的“海鹰”号,但这种航天服比较笨重,无论在舱内活动还是舱外都非常不方便。现在中国自发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技术“堪比美国”。当然,这样的太空服价值不菲,据说每套高达1.6亿元人民币。
  第三,释放小伴星。美国媒体称,“神七”上的宇航员将释放小型监视卫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立体相机可以提供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不过,欧洲军事宇航界人士则不无担忧地说,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因为既然中国宇航员有能力释放卫星,当然同样有能力“掳走”他国的卫星。
  第四,出舱行走挑战非同小可。“神五”主要是考验飞船,“神六”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工作,而“神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